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内蒙赤峰、陕西志丹、西安、杨凌、河南灵宝、辽宁建平、吉林白城等7个产地的文冠果种仁为试材,研究不同人工栽培产地文冠果种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7个产地文冠果种子的形状、籽粒颜色基本无差异,籽粒大小有较小差异;方差分析发现,种仁的千粒质量、容重、种仁种皮之比、种仁的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等5项指标,在7个产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分析表明,7个产地文冠果种仁的总含油量、亚油酸及油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矿质元素(N,K,Mg,P,Fe,Zn,Mn,Ba)含量、维生素含量(VE,VB_1,VB_2)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文冠果种仁品质的相关性状受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的种仁品质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陕西志丹产的文冠果种仁品质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2.
以藁城、黄骅、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产地冬枣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藁城、黄骅、沾化冬枣的冰点分别为-3.5℃、-4.2℃、-3.9℃;在0℃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产地冬枣硬度均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下降,VC含量逐渐减少,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沾化冬枣酸含量最高,藁城冬枣还原糖含量最小,在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大.贮藏结束后各地冬枣硬度差异极显著(P<0.01),VC含量差异显著(0.01<P<0.05),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还原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黄骅地区土壤中平衡的氮、磷、钾配比,适宜的气候条件,导致黄骅冬枣耐贮性优于藁城、沾化冬枣.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不同群体果实和种子性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文冠果不同群体的果实数量和质量性状以及相应的种仁含油和脂肪酸成分含量调查,研究文冠果的群体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文冠果群体在成熟果数量、干果重与相应的种子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上变异较大,其中7#群体表现较好,其相应值分别(8.9±0.4)个、(39.40±0.8) g、(23.5±0.5)粒和(809.1±9.5) g。不同群体的脂肪酸含量和种仁油脂肪酸化学成分含量分析亦存在差异,其中7#群体的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结构中碳数≤18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59.27±0.42)%和87.75%。  相似文献   

4.
产地及籽粒外观品质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千粒质量及种皮颜色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各试点含量均值分别为3.52,3.61,3.11,2.43,1.94,1.93,1.78,1.62 mg/g;芝麻木酚素含量存在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芝麻籽粒颜色L值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96 6,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相关不显著;千粒质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260 3,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27 9,ɑ=0.01)。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随产地纬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种皮颜色变深,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千粒质量增加,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芝麻林素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旱作雨养条件下无机NP减量、有机肥施用量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大区对比方法分别开展了无机NP减量、有机肥及其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NP配施量、传统单施N量,减量NP配施、减量单施N其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均总体呈现随施肥量的增加在改善。其中NP配施传统优于减量,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传统单施N优于P,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减量单施N优于P,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量N条件下传统、减量NP配施总体优于传统、减量单施N;传统单施N量与减量单施N、传统单施P量与P减量二者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均不存在差异。2种有机肥施肥量(x)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性状(y)均呈现正相关;无机NP、有机肥不同施肥量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容重均最小,而沉降值均最大。本研究明确了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讨论分析了无机氮磷减量与品质协同改善的技术途径。该项研究可为减施化肥实现绿色种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不同优质小麦因其具体用途不同,对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指标要求不同。通过3种不同用途的优质小麦品种在9种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品种其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主要决定基因遗传效应,同时水肥效应和品种水肥互作效应对籽粒品质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在水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海南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生长时期赤芝中多糖和三萜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蒽酮显色,在625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析多糖含量;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显色,在5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析三萜含量。不同来源的赤芝多糖和三萜含量不同,霸王岭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59%;尖峰岭野生赤芝的三萜含量最高,为0.87%;其中同一产地不同生长环境的赤芝,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尖峰岭和五指山赤芝的三萜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同生长环境不同产地的赤芝相互间的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尖峰岭和霸王岭野生赤芝三萜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长时期的赤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在菌蕾期和成熟期处于较高水平,衰退期明显下降。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超过野生赤芝,野生赤芝的三萜含量相对更高;赤芝中的多糖和三萜含量在前3个时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成熟期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龙眼干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品种龙眼干品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选取7个品种龙眼干对其12个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龙眼干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取龙眼干品种品质指标间差异显著,还原糖与总糖、可溶性糖与总糖、蛋白质与还原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氨基酸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511%;通过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可知,古山二号和石硖为品质较优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品种龙眼干可聚为3类,不同类别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K值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龙眼干聚为A、B、C三类,其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C类(古山二号、石硖)>B类(FD310、储良)>A类(草埔、凤大晚香、凤大晚蜜).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得分对龙眼干品种分类的判定结果较为一致,均可用于综合评价龙眼干品种品质.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不同基因型春小麦磷营养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文寿 《作物学报》2004,30(2):131-137
在不同施磷土壤条件下,研究了宁夏春小麦100个基因型的磷营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高磷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论施磷与否,茎叶和籽粒中含磷量以及磷吸收累积量、磷利用效率、磷肥利用率和施磷增产率等在基因型间均存在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