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问题的提出确定森林合理年伐量,是森林经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技术手段。合理年伐量要求:年采伐量低于年生长量;年伐量保持稳定或增长;最适时地主伐成熟林;能改善森林龄组结构。长期以来,常用成熟度、一林龄、二林龄、轮伐期、生长量等公式计算用材林主伐量,作为确定合理年伐量的主要依据。但是,在森林龄组面积分布不均或有多种经营类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用经济成熟龄确定伐期龄。即以单位面积上云杉天然林年平均经济收入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求出不同地位级云杉林的经济成熟龄。并计算了不同龄级的损益值。进一步阐明了达到经济成熟龄时采伐的经济效益为最佳。提前或推后采伐,在经济上都不合算。同时也提出了由林分平均胸径推算经济成熟龄,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确定合理年伐量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与均衡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改变已往根据林分内部结构特点确定合理年伐量的常规方法,文中采用优化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对9个年伐量模型进行收获、调整和均衡性的综合评价,从中选择最适模型计算年伐量,确定经理期标准年伐量。从而为林场经营森林提供可靠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中现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据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  相似文献   

5.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入进行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量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木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并以生产小径杉木原条为培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轮伐期和不同林分密度以及不同轮伐期组合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轮伐期对伐桩的萌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林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对伐桩萌芽力和萌芽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林分的材积和生物量总产量(种植后8a)随轮伐期的延长而减少。研究证明,大叶相思实生林萌芽更新的首采轮伐期以4a为最佳。②矮林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叶相思幼态化。在种植后5~6a内对这一树种进行第二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与第一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以9a为一个经营期来说,以萌芽更新方式经营2代与3代其更新效果和林分总产量相当。为减少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经营两代即可,轮伐期组合以4+5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竹子采伐是频繁且有规模的民间劳作,中国古代先人留下丰富的竹子采伐方法记述,可供当代人开展竹林经营时寻找传统依据,也对理解古人林业思维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分析古人对竹子伐期龄、采伐方式、采伐月份的安排。研究认为,古人以工艺成熟确定竹子伐期龄,为4年至7年,主张"留三去四"、"公孙不相见,子母不相离",并在大年采伐,对于不同竹子品种,可以调整伐期龄;主伐方式为按龄级择伐,主伐同时对幼竹进行抚育,体现出采育结合的特点;抚育伐方式包括开花林分抚育伐、全面改造抚育伐、带状改造抚育伐、生长抚育疏伐等多种;古人以防蛀、防病、材性等为依据确定竹子采伐宜忌月份,认为盛夏伐竹材质最佳,10-12月采伐符合时气、材质坚硬、竹材不蛀,而1-9月则多记录有逆时气、易蛀、根红鞭烂。中国古代竹子采伐知识尚缺乏实验数据支撑,建议在现代科学的研究框架下,开展实证研究,对其科学性加以验证,以利于更好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轮伐期是表示林业生产周期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用材林中采取皆伐或伐区式渐伐的经营单位进行永续利用的生产周期。所以,凡是采用皆伐或伐区式渐伐的经营类型,都要确定轮伐期。对于理想的法正林(即各龄级的森林面积相等)来说,轮伐期就是森林成熟龄,或叫森林主伐年令。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10.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林木的年龄是一项很重要的因子,是确定林分龄级、龄组的根据,对生长量的计算,各类资源数据的统计,以及确定林业局、场年伐量、轮伐期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年龄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森林资源现况、动态反映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1.
鲁中南山地刺槐萌生更新林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企业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刺槐萌生林不同轮伐期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按NPV最大、IRR最大确定了林分经济成熟龄;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经济成熟龄区间。  相似文献   

12.
森林合理年伐量的科学测算是优化森林结构和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贵州省国有浪风关林场为例,采用模拟测算法确定马尾松用材林的合理年伐量,并与传统公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模拟测算法确定30 a为马尾松用材林的最优经理期和轮伐期,合理年伐面积为19.88 hm2,年伐蓄积为4 807.11 m3。2)在未来30 a的模拟经营过程中,龄组结构逐渐趋于稳定,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占比逐渐减小,幼龄林和成过熟林面积占比逐渐增大,模拟经营后的马尾松用材林成过熟林面积占比可稳定处于42.86%,龄组结构呈理想分布。3)与传统公式法相比,模拟测算法具有更加科学的测算机理、更加灵活的适应能力、更加精准的测算过程和更加客观的测算结果。采用模拟测算法来确定森林合理年伐量,能够为指导森林经营和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林业局(场)总体设计中,苗圃是其中营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确定苗圃面积多以通过计算某年育苗面积而获得,似觉不甚合理,现提出如下计算方法供参考。一、确定苗圃面积的依据我们认为确定苗圃面积首先应当根据总体设计规程要求,即按“营林和木材生产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规模”来确定。也就是说设计年伐量是确定苗圃面积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年伐量越大,更新面积也越大,当然更新、造林所要的苗木也越多,育苗用地面积或者苗圃面积也越大。但是,由于采用不同的主伐方式、更新方式、方法和其它一些原因,经常会造成相等的设计年伐量,在更新时需要不等数量的苗木。同时,由于设计年伐量的面积分配与资源分布特点相联系,而主伐方式又影响更新方式的选择等等。因此,苗圃面积应  相似文献   

14.
林分生长的调查是为了确定木材年伐量和划分森林经营类型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林分生长量也反映了立地条件的差异和经营的效果,以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所以进行林分生长量的调查,对于林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沅陵县林区总体设计的要  相似文献   

15.
细叶桉为早期速生薪材和用材树种,3年生为林分材积和生物量连年和平均生长高峰期,4年后生长变缓。经营薪材林轮伐期以4年为宜,作用材林时轮伐期以7或8年为好。作用材林8年生时林分年平均纯利为3226.5元/hm~2。细叶桉具有适应性强和萌芽再生能力旺盛等特点,是优良的短轮伐期薪材和用材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中,关于合理年伐量的确定,除了用运筹学中线性规划原理和方法,分别对各森林经营类型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合理的采伐面积,既可以改善年龄结构,达到调整的目的(法正状态),保证调整期(一个轮伐期)内最大的采伐收获,即利用线性规划调整森林收获量以外,一般常用公式有轮伐期公式、成熟度公式、第一林龄公式、第二林龄公式、平均生长量公式和蓄积量结合生长量公式进行计算。这六种计算公式,在具体工作中运用时,要在理解公式适应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经营单位(编案单位)林分结构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锦屏县2006年和2015年两期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等,揭示其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并以锦屏县森林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为依据,对森林资源经营状况作出评价,从可持续的角度对锦屏县森林资源经营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锦屏县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但是树种结构和龄组结构失衡,不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须采取相应经营措施,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杉木人工林合理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江西省高丘陵区、山区和南岭山地3个杉木栽培区的生长特点,不同立地不同培育目标有不同的成熟龄,而当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相同时,3个栽培区的成熟龄差异不磊,可以按统一的轮伐期经营。12指数级培育小径材为主的轮伐期为18~22年,14指数级培育小径材轮伐期为16~20年,16指数级培育中径材轮伐期为20~24年,18指数级培育中径材轮伐期为14~18年,18指数级培育大径材轮伐期为24~28年,20指数级培育大径材轮伐期为22~26年。  相似文献   

19.
谈谈利用树干解析资料确定数量成熟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成熟是树木或林分生长过程中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的一种现象,其所对应的年龄称作数量成熟龄。此时采伐利用,在木材收获量上会有最大的经济效果。因此,在森林经营上将其当作一个重要的时间指标,并以其作为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之一。必须指出,林分(或森林)的数量成熟龄和林分内各别树木的数量成熟龄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轮伐期是人工用材林的生产周期,为了给用材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在四川珙县、纳溪县进行了杉木短枪伐期的采伐试验。以试验地的杉木生长过程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成熟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自然和经营条件下对杉木实行短轮伐期(12—16年采伐)是合理的和可行的。为解决杉木用材林经营问题提出了较完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