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柑橘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柑橘引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组织培养育种、转基因育种和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成果;提出了柑橘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柑橘品种选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芽变选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周期短和进程快的育种方法。中国通过芽变选种选育的葡萄品种较多,对夏黑、巨峰等主栽品种的芽变品种及其性状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近40年来育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等不同育种方法及在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并对未来的育种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20 a来,我国选育出梨优良新品种100多个。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我国从事梨育种工作的主要单位、育成品种的肉质类型、成熟期分布、单果质量分布和育种目标等情况,综述了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诱变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不同育种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育种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优良的品种是果树产生高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应用优良品种。即使在相同的投资和管理水平下,其经济效益也比普通品种高,选育品质更好的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芽变选种是果树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与杂交育种等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因此,在果树育种过程中应加强芽变选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柑橘无核化选育是近十多年来柑橘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柑橘育种目标之一。选育无核化柑橘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辐射育种、芽变选种、胚乳培养、体配融合以及杂交育种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辐射育种随机性较大,辐射结果不可预测,往往会出现一些劣变现象:芽变选种是依靠田间的自然突变来选种,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芽变选种是富士系育种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主推的富士品种均来自于不同芽变类型,但芽变选种具有偶然性。本文对有文献报道的富士苹果芽变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得出:"长富2号"品种是最易发生芽变的富士品种,变异表现为长枝变短枝、晚熟变早熟、条纹着色到片状着色;树龄较大、重度修剪、逆境胁迫等因素也易诱发富士植株发生变异;以"枝变"形式发现的变异多在老龄果园内,以"株变"形式发现的变异多在新植果园内;参考富士苹果品种变异的特点和频率因素,开展芽变选种,可减少寻找芽变的范围,提高选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综述山东省50年来苹果资源研究与利用、引种、杂交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和砧木育种工作的成绩.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性强、栽培性状好、品质优良、适应国际市场需要、适宜加工、适宜密植和绿色有机果品生产的新品种;创新育种技术及加大抗病矮化育种力度,培育优良砧木等要求.  相似文献   

9.
揭示了苹果红色芽变的表观遗传特性及其分子机制,发明了基于MYB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的苹果精准芽变选种技术,经过持续5代的芽变选种,先后选育出龙富、元富红等系列红色及红色短枝芽变品种,实现了国外品种的再创新和国产化,推动了中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了以优质、耐贮、晚熟富士系芽变品种群为主的中国苹果产业品种结构,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保障14亿中国人新鲜苹果周年供应最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创建了苹果资源育种理论体系及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自主育成了易着色免套袋、酥脆多汁、酸甜可口的幸红、福红、美红等红肉苹果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利用“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等苹果育种技术,自主育成了中国第一个优质、耐贮、极晚熟、抗氧化梨新品种山农酥,解决了砀山酥梨等主栽品种晚熟而不优质的问题,已经成为更新换代品种,推动了中国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振林 《北方园艺》2012,(15):194-198
在查阅《园艺学报》等国内期刊及互联网20余a的核果类果树芽变品种文献基础上,统计比较了各种果树芽变品种数量和人工诱变品种数量,以期分析芽变选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解决和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国内外共查出6种核果已选育出芽变品种65个,国内总共人工诱变品种仅3例,其余都是自然芽变;芽变选种存在工作重视不够、多数未列入育种方案、尚未提出选择淘汰劣变的问题、热衷于一些高深层面的亲缘鉴别课题、关注诱变方式方法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番茄种质资源的分类和品种鉴定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基础.综述了形态学标记、花粉学方法、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等分类方法在番茄种质资源分类和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Litchi and longan are famous southern subtropical fruits in China. Beside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axonomically, litchi and longan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origin, cultivation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s of research on litchi and longan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somewhat similar and comparabl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collection and conserv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litchi and longan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The classification of litchi and longa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classification by isozyme analysis and DNA markers. The expression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is often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loci that isozyme analysis can examine is small, cultivar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often have identical isozyme patterns. The limitations of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isozyme analysis are then overcome by the utiliz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At present, most new litchi and longan cultivars are selected from superior seedlings obtained after open-pollination or sport; germplasm with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borted seeds, rather big-fruit and rather late-bearing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it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fruit quality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it is suggested that additional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on litchi and longan germplasm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more powerful markers such as SSR and ISS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should be employed to improve litchi and longan's cross breed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缘杂交是指种或属间及亲缘关系更远的分类单位间进行的杂交,它是创造果树新种质的重要途径。简要列举了果树远缘杂交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阐述了远缘杂交不亲和和育性障碍的若干表现与机制。目前克服杂交障碍的途径有:蕾期授粉、混合花粉、重复授粉、亲本选择、特殊处理、胚抢救和染色体加倍等。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为3种类型:综合性状类型、亲本性状类型和新物种类型。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鉴定、同工酶鉴定和分子鉴定。果树远缘杂交育种虽然困难很多,但前景非常广阔,今后的重点是深入研究远缘杂交不亲和和育性障碍的机理和有效的克服途径,并借助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进行早期鉴定以及对复杂遗传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永久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大白菜高抗TuMV白心株系91-112和高感TuMV桔红心株系T12-19为亲本建立的小孢子培养DH系作为图谱构建群体, 构建了包含10 个连锁群、406 个标记位点的分子连锁图谱, 图谱总长度826.3 cM, 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2.0 cM, 连锁群数目和染色体数相等。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7~111个之间, 连锁群的长度在26.4~156.1 cM的范围内, 平均图距在1.0~3.8 cM之间。该连锁图谱包括246个AFLP标记、135个RAPD标记、11个SSR标记和12个同工酶标记、1个SCA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15.
花粉形态在核果类果树遗传起源和系统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20 年核果类果树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花粉形态与核果类果树起源、属种系统演化、种(品种)间亲缘关系及其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花粉形态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红阳’猕猴桃全红型芽变(86-3) 及对照‘红阳’进行了品质及花粉电镜扫描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红阳’相比, 86-3果实中花青素含量极显著增加, 变异性状稳定, 但其它品质不及母株果实。两者花粉粒极面观、赤道面观及表面纹饰相似, 而极轴长与赤道轴长之比( P/E) 差异显著。花粉形态研究表明亲缘关系极近的芽变株及其母株的功能基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RAPD标记鉴定果树芽变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在综合分析果树芽变的遗传特点以及RAPD标记技术的原理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对RAPD标记应用于果树芽变鉴定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于不同的果树芽变类型,RAPD标记技术表现出不同的鉴定可行性。同时,对某些有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草菇菌种保藏效果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4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 Fr.)Sing.]保藏菌种的肉眼和显微观察,按菌落和菌丝形态,将其分为气生型(正常)和匍匐型(不正常)两大基本类型。气生型又分为正常生长型和缓慢生长型两类。本实验观察到,所有气生型菌株的菌丝都粗而直,在PDAY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都能在天然基质废棉上正常生长并出菇;而所有在PDAY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的都不能在天然基质废棉上正常生长(或生长缓慢细弱,或仅在表面生长),且不能出菇。所有匍匐型菌株的菌丝都细而多弯曲,在PDAY培养基和废棉上都生长缓慢,甚至不能生长,均不能出菇。凝胶电泳表明,与气生型菌株相比,匍匐型菌株多1-2条酯酶同工酶带,而缺少一条活性极强的可溶性蛋白带。实验结果表明,(1) 菌落形态特征可能是鉴定草菇菌种保藏效果的第一特征,气生菌丝的有无可以作为菌株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2) 菌丝形态,包括粗细、曲直、分枝等是区别草菇菌种保藏后正常与否的微观特征;(3) 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带是鉴别草菇菌种保藏效果的可利用的生化标志。上述特征和标志都与草菇菌种的商业性状,如发菌、出菇等,有明显的关系。对于这些生化标志尚有待于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白金针菇品系酯酶同工酶标记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组织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r.)Kar.]黄、白品系酯酶同工酶电泳表型的影响,筛选出不受生长发育期及常规培养条件影响的酯酶标记区带.标记区带分基本带和识别带.酯酶同工酶标记区带电泳表型显示出多态型.利用酯酶同工酶标记区带分析黄、白金针菇酶谱差异,显示出黄、白金针菇品系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无核柑桔类型选育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秀新  孙绪华 《园艺学报》1996,23(3):235-240
综述了国内无核柑桔类型选育研究进展。通过芽变、实生选种及诱变育种等手段,我国已先后获得了119个无核或少类类型的柑桔品种(品系),涉及柑桔属的主要栽培种类和金柑属、黄皮属。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为获得无核或少核类型的有效途径。大多数无核变异与花粉育性下降有关,胚囊败育、倍性变异及自交不亲和也是造成无核的原因。细胞工程技术为培育无核柑桔类型开展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