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两年当地棉农经常反映棉苗生长不旺、迟滞 ,甚至死苗 ,检查棉农送来的棉苗 ,根部病害并不严重 ,但须根很少。对此笔者深入各县区棉田进行了初步调查 ,发现是受根蚜为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棉根蚜发生分布据调查 ,在全市 8个县区中有 4个县区发现棉根蚜危害 ,共抽样调查棉田 317块 ,有蚜地块 34块 ,占调查棉田的 10 .7%。棉根蚜在田间分布差异较大 ,沙土和壤土棉田发生重 ,黏土地棉田发生轻。连作棉田发生亦重 ,6月 17日调查 5块连作 5年以上棉田 ,均有棉根蚜发生危害 ,蚜株率 17%~ 2 8%。在同一地块棉根蚜则为聚集分布 ,一般顺垄连续发…  相似文献   

2.
棉根蚜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棉花害虫。其在棉花主根附近吸取棉根汁液 ,使棉株主根下部及须根变细或枯萎、变黑或腐烂。植株地上部叶色变暗、萎蔫 ,棉苗生长缓慢 ,棉茎变红或嫩顶枯萎 ,叶片变薄或枯萎下垂。严重时成片棉苗被害枯死。棉根蚜由于在地下危害 ,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往往被误诊误治 ,常给棉农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对其发生特点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鉴定 ,该蚜虫是 Smynthurodes betaeWestwood,同翅目 ,为蚜总科 ,瘿绵蚜科。通称棉根蚜 ,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1发生特点与分布最先发现在山东省滨州市的惠民县…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 2 1团棉田蚜虫大发生 ,平均有蚜株率达到 1 0 0 % ,卷叶株率达到 5 5 % ,单株蚜量达到1 0 60 0多头。棉蚜危害高峰期长 ,从 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 8月中下旬。1棉蚜暴发的原因1 .1越冬基数高 ,存活率大。 2 0 0 2年秋末棉株上调查 ,平均有蚜株率 2 3.9% ,分别比 2 0 0 1年和历年基数高 1 7.2和 1 8.7个百分点 ;单株蚜量 1 8.9头 ,较 2 0 0 1年和历年平均值高 64.8%和 65 .4%。2 0 0 3年春季室内花卉调查 ,有蚜盆率 7.1 4% ,分别比 2 0 0 2年和历年值高 4.5和 4.4个百分点 ;单盆蚜量 6.76头 ,分别比 2 0 0 2年和历年值高 66.8%和 2 7…  相似文献   

4.
酒泉市棉田大面积发生棉铃虫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危害 ,而甘肃酒泉地区在 2 0世纪 5 0年代虽有分布记载 ,但一直未见危害棉花的报道 ,进入 90年代虽然在棉田零星发现棉铃虫危害 ,但危害程度很低。自 2 0 0 0年以来 ,棉铃虫开始危害棉田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据本站 2 0 0 0年在敦煌市杨家桥中渠村调查 ,棉铃虫危害率 6.6% ,百株虫量 1 .7头。 2 0 0 1年敦煌市有 9个乡 (镇 ) 45 33hm2棉田受棉铃虫危害 ,其中七里镇、杨家桥、肃州等乡镇 1 33hm2 棉田受害较重 ,百株虫量高达 94头 ,棉铃平均被蛀率 7.2 % ,最高达2 0 .4% ,花、蕾平均被蛀率 1 3.8% ,最高达 31 .6%。2…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在伊犁地区为常发性害虫 ,但没有对除棉花以外其它作物造成为害的记录。进入 90年代 ,尤其是 1 995~ 1 999年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害逐年加重。 1 998年棉田偏重发生 ,百株 3龄以上幼虫 6~ 1 5头 ,最高达 58头。 1 999年大暴发 ,全区发生面积 3万公顷 ,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 80 0 0公顷 (棉花面积 ) ,占全区棉花面积的 85%。据 7月 2 1~ 2 5日田间调查 ,棉花百株虫量达 1 0 0~30 0头 ,并且对玉米、高粱、油葵等也造成不同程度为害 ,为害株率达 70 %以上。1 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本区 1年发生三代 ,主要以二代幼…  相似文献   

7.
2001年在南疆棉区地膜棉田通过不同喷药防治和人工接蚜调节虫量,研究棉蚜为害对棉株发育、子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为害显著影响棉花发育、子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经回归分析得知每株累计蚜头日数每增加1.0万个,成铃数下降率平均增加4.9个百分点.每防治1次,平均减少每株蚜头日数8804个,增加成铃数每株0.267个,每公顷挽回经济损失550.83元,而防治的收益/投资比为5.731.  相似文献   

8.
皖东地区甜菜夜蛾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皖东地区多种作物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蔬菜、棉花、花生、豆类、甘薯等.2001年,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暴发为害,发生面积460公顷,三代暴发期受害株率100%,百株虫量600~800头,最高2000头,单株最高有虫96头,百株卵量8~10块,造成一般田块减产1~2成,重者3~5成.为此,笔者将近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发生以及药剂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1 33团种植棉花 5 733hm2 ,占当年耕地面积的 90 % ,棉花地里种植玉米带 5 0 0余条 ,折合面积为 2 0 0 hm2 ,占播种面积的 3.5 %。6- 7月份调查表明 ,玉米诱集带的棉叶螨有虫株率达 80 % ,棉铃虫有虫株率达 35 .7% ,有翅蚜有虫株率达93.7% ,同时害虫的天敌如 :草蛉、瓢虫、蜂、蝇等随处可见 ,通过玉米诱集作用和有效的防治 ,全团棉叶螨危害的面积 33.3hm2 ,占棉花面积的 0 .5 8%。棉蚜造成的油叶率在 5 %以下 ,棉铃虫仅在个别棉田危害 ,其危害率仅为 0 .3%。在干旱、蚜虫、棉叶螨大发生条件下 ,棉花仍获得大丰收 ,全团皮棉产量平均…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11.
安阳市棉田绿盲蝽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 ( Lygus lucorum Meyer- Dür)为安阳市棉盲蝽的优势种群 ,占棉盲蝽发生总量的 80 %~90 % ,近年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2 0 0 3年 ,百株虫量1 2~ 35头 ,最高达 2 38头 ,蕾被害率 5 0 %以上 ,棉株花叶率近 1 0 0 % ,蕾、铃严重脱落 ,甚至形成无蕾铃株 ,发生面积 1 870 0 hm2 ,产量损失 5 %~ 30 % ,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1棉花受害特征1 .1顶尖受害。子叶期 ,生长点枯死 ,长不出主干和真叶 ,俗称“公棉花”。真叶期 ,顶芽、侧心枯死 ,不定芽丛生 ,俗称“扫帚苗”。1 .2嫩叶受害。呈失绿斑点 ,随叶片伸展 ,斑点变为不规则孔洞或…  相似文献   

12.
辽北地区蒙古灰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琦 《杂粮作物》2002,22(1):52-52
1 蒙古灰象甲发生情况铁岭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 ,玉米年种植面积2 0 0 0 0 0hm2 以上 ,大豆年种植面积 1 3333hm2 。蒙古灰象甲是玉米、大豆田的主要苗期害虫。自1 992年以来连续多年使用种衣剂拌种 ,蒙古灰象甲等多种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得到有效控制 ,多年没有大发生 ,但今年蒙古灰象甲却在铁岭市大面积发生 ,全市共发生 1 33333hm2 ,各县 (市 )、区出苗地块均遭不同程度危害。据 2 0 0 1年 5月 1 5~2 0日调查 ,轻发生地块被害株率 60 % ,百株虫量40~ 70头 ,重发生地块被害株率 1 0 0 % ,百株虫量80~ 40 0头 ,比正常年份高出 1 0…  相似文献   

13.
王忠华 《中国棉花》2006,33(3):32-33
1棉蚜在奎屯垦区发生情况据室外棉蚜寄主植物调查,棉蚜于2005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20cm枝条上干母1头。林带蒲公英棉蚜也于同期活动,有虫株率为0.04%。5月9日奎屯垦区一二四团和一三一团黄板上已诱到棉蚜,5月中旬开始迁移。另据一二五团5月7日调查棉黑蚜已迁入棉田为害,有蚜株率0.4%,发生期比2004年提前14天,5月21日局部呈点片发生,有蚜株率达36%,百株虫口上升到121头。车排子5月24日棉田调查,棉黑蚜有虫株率0.2%,百株蚜量0.2头。棉黑蚜在棉田发生较轻。5月中旬棉长管蚜已在苜蓿地始见,始见期比2004年提前10天。棉田在6月上旬出现棉蚜中心株,…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尔勒2014―2016年棉花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2016年新疆库尔勒市棉花种植面积均在6.67万hm2以上.笔者针对这3年库尔勒棉区害虫的发生特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控制棉花虫害,促进库尔勒棉花产业的发展. 1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1.1棉蚜 1.1.1发生特点.近年来在库尔勒市棉蚜对棉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16年棉蚜发生面积3.89万公顷次,比2015年增加了1.33万公顷次,比2014年增加了1.46万公顷次;整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3级,部分棉田偏重发生,苗蚜发生重于伏蚜.2016年5月4日在棉田首次发现棉蚜,始见期比2015年提早6 d,比2014年提早14 d;6月6日达到阶段性高峰,比2015年提前9 d,比2014年提前14 d.2016年苗蚜有蚜株率89%比2015年的98%减少9百分点,比2014年的65%增加24百分点;百株苗蚜量13058头比2015年的9795头增加了3263头,比2014年的3118头增加了9940头;卷叶株率较2015年增加了41百分点;单株最高苗蚜量283头比2015年增加了72头.  相似文献   

15.
棉蚜种群增长随时间而变化 ,符合 Logistic增长模型 ,得回归方程 N=2 1 91 .46/(1 e8.3 76-0 .42 68t) ,当 t≈ 2 0时 ,棉蚜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可作为防治棉蚜的关键时期 ,采用药物涂茎或进行隐蔽性施药可予以控制。棉花受棉蚜危害以后的反应类型属于超补偿型。在棉蚜危害水平范围内 ,棉花产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经济危害水平时 ,棉花产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根据单株倒 3叶蚜量、危害卷叶株率以及棉铃损失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棉蚜的防治指标可确定为卷叶率 1 0 %或单株倒 3叶蚜量为 2 84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量下降,过去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不断增长,危害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应引起高度重视。1危害情况近年来,棉盲蝽象在河北省魏县棉田普遍发生,造成较重危害。据调查,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30头,多的50~6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60%,蕾铃脱落中的30%~60%是由盲蝽象引起的。遭受棉盲蝽象危害的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开花结铃少、成铃晚、吐絮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发生规律棉盲蝽象在本县一般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棉田内的棉柴、…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棉蚜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蚜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近年已逐渐成为棉花的一种主要害虫。特别是2009年,河北省棉区由于天气闷热潮湿,时晴时雨,蚜虫繁殖极快。一般地块有蚜株率达80%~100%,卷叶株率3%~5%,百株3叶蚜量3300-4500头,高的达13700头,严重地块卷叶株率达50%,给棉花生产带来了极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盲蝽象在全国各地棉区均有发生,2003-2004年本市棉盲蝽象发生较重,据田间调查,7-8月份虫田率达60%以上,虫株率为40%~50%,百株虫数200~350头,致使棉株中上部蕾铃脱落增加,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多食性潜叶害虫。该蝇1993年最早在我国海南省的蔬菜田严重发生,次年6月山西省棉花所首次在棉花上发现此虫的严重为害,受害严重的棉田虫株率为100%,单株受害叶片数36.6%,单叶虫量最高达92头。10多年来,美洲斑潜蝇在我国的分布日益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