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绿色会计:原因、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绿色会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环境责任的增强是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会计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主要区别。文章最后对加强我国绿色会计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绿色会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环境责任的增强是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会计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主要区别.文章最后对加强我国绿色会计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呼唤绿色审计监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在席卷全球的"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管理"、"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核算"等"绿色浪潮"中,"绿色"一词已成为"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代名词并深入人心。针对传统经济核算失真、传统会计、统计虚假,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实现资源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绿色循环经济兴起(简称绿色经济),加大绿色生态资源监管力度的"绿色审计监督"(又称环境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对资源、环境的关注使绿色会计应运而生。本文简述了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对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在席卷全球的“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管理”、“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核算”等“绿色浪潮”中,“绿色”一词已成为“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代名词并深入人心。针对传统经济核算失真、传统会计.统计虚假,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实现资源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绿色循环经济兴起(简称绿色经济),加大绿色生态资源监管力度的“绿色审计监督”(又称环境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6.
森林绿色GDP核算体系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森林绿色GDP核算是怎样的一个核算制度后,分析了森林绿色GDP的国内外进展,以及森林绿色GDP的核算研究现状.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森林的各项环境服务价值核算研究,区域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等.通过对现行森林绿色GDP核算存在的森林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森林核算中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不协调、森林绿色GDP核算制度不健全、森林环境价位的核算及指标体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必须尽快完善森林资源价值的核算;将森林的会计、专业统计核算与绿色GDP核算相互协调;建立统一的森林绿色GDP核算制度;建立适用的森林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完善森林环境价值的核算方法等.以此推动我国森林绿色GDP核算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文中简要回顾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历史, 分析了现有水平, 归纳了现存问题, 在参考国际动向后, 指出绿色GDP核算研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 文中进一步提出完成这一工程的核心任务是研建“一个框架, 四类标准”, 和为核算实务创建绿色会计、环境资产评估等支撑条件。中、近期内完成向绿色GDP核算制度的转轨是不现实的, 但可以而且应当鼓励部门和地方开展案例研究, 而后是组织交流、改进草案, 进而确定框架和标准。文中最后指出, 鉴于国情, 与只是为了研制一套绿色核算制度相比, 通过资源与环境估价唤醒国民的环境意识, 更为优先, 也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绿色会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会计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已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因为绿色会计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即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更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环境首先,探讨一下什么叫环境。我们平时不加思考地使用环境这个词。所以,常常随便地把它作为什么外界的周围事物,外部条件,自然物质等的总称。环境,起源于十八世纪,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物体运动时所通过的物质空间。最先把这个概念引进生物学的是一位自然科学造诣很深的法国的社会学者,哲学家——Conte。他认为“环境是一切有机体生存所必要的外部条件的整体”,后来,就把围绕着生物的外部条件的综合肯定为“环境”。  相似文献   

10.
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chter量表法,从消费行为、消费者感知、外部因素和其他因素4个方面设计问卷,对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6个大区代表城市的1 000名居民进行了关于绿色消费的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拟合修正,探究消费意愿、环保认知、经济因素对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体责任感、政策因素、产品信任对绿色购买态度有正向影响;经济因素、产品价格对绿色购买行为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资源特性的研究,提出了绿色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资源价值理论,运用该理论,从自然资源价值核算、自然资源损耗核算、环境保护支出核算、环境保护收益核算、环境影响类核算等方面对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rived from GIS on tree-height growth of Japanese larch (Larix kaempferi) and (2) to develop a best-fit regression model for its site index. Based on data from 40 sample plots situated in an even-aged (38 years), pure, and undamaged Japanese larch stan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for a site index of Japanese larch were constructed us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average slope gradient, effective relief, distance from ridge, flow accumulation, degree of exposure, shading, solar radiation index, and gravitational water index were used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alculated on GIS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These factors were related to the Japanese larch site index through multiple-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 for estimating site index was the degree of exposure. Through a backward stepwise procedure, the degree of exposure, shading, and average slope gradient were selected for a best-fit regression model. This model explained 72% of the variance in site index, with standard error estimates of 1.75 m. This strong relationship suggests that GIS-deriv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ite indices of Japanese larch.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forest of Kyushu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试论森林环境资源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资源核算是当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作者指出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论述了世界环境资源核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重点介绍了环境资源核算研究的指导思想、环境资源核算的新概念及其分类、价值和计算方法、环境产业问题等, 并对我国开展森林环境资源核算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个别企业中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这就使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显现出来。本文浅述了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现状及其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关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杭州市8种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及气候因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郊林地与城区各种类型森林绿地相比,其负离子浓度较高约1020-1230个/cm^3,比城区绿地高出约1.7倍;城区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植物园〉城中公园〉街心公园〉道路〉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在森林植物旺盛生长期间,空气负离子水平呈增加趋势;由林缘向林内观测表明,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近自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生态效应明显,而灌草绿地生态效应相对较弱;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境风速、噪音、粉尘含量、光照强度及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Japanese black pine (Pinus thunbergii) seedlings resistant to pine wood nematode (PWN;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are routinely selected in Japanese field inoculation trials. Correlations between morp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height, stem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 and number of branches on seedling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were examined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1‐year‐old black pine seedlings for inoculation. Family relatednes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trongly affected seedling resistance; accordingl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separate effects of these two variables.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resistance in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PWN. Because (a) interactions between stem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were significant and (b) height did not interact with any other factor, it was concluded that height of 1‐year‐old Japanese black pine seedlings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PWN resistance. Thus, field inoculation tests should use tall seedlings to achieve enhanced survival rates.  相似文献   

17.
范学明 《广东园林》2008,30(2):46-51
关注用地现状环境的构筑物、光线、辐射与气流、水文和地域特点等自然因素,关注人形行为和当地历史文化等人文、社会因素,追求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绿影代表自然,绿光代表人工。光与影共同营造后工业生态休闲公园。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降温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本文探讨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部因素从单木尺度上主要有树种、树冠结构和树冠形状,从林分尺度上主要有林分类型、林分结构、绿量、林分面积和形状,城区尺度主要应用遥感方法对城市森林降温效应进行研究,主要指标有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外部因素有气候、地面类型和经营措施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通过影响林内外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共同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重视温度场理论,结合地面观测与遥感解译,充分研究林分结构与城市森林能量传输的关系,另一方面需加强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从促进热量交换的角度优化林分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建筑、森林和水体等基础设施,实现降温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