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树日光温室温度的调节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方钢 《北京农业》2011,(31):26-27
<正>1科学选址建棚,增加棚膜的通透性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日光温室。果树日光温室内地面低于温室外地面20~30厘米,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但应注意挖好排水沟,地势低洼的地方不宜采用外高里低式。要采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灰尘、积雪等。2多层薄膜覆盖,棚外挖防寒沟①实施多层薄膜覆盖。方法是距第一层棚膜15~30厘米处  相似文献   

2.
冬季进行大棚蔬菜的生产,加强温湿度的管理非常重要。在温度管理方面,主要是防止低温危害。白天应充分采光,尽量控制揭盖草苫时间来增加采光时间以提高内部的温度,夜间则要防寒保温。为保证地温,可在温室前底角外侧挖一条防寒沟,深40~60厘米、宽30~40厘米,沟四周铺上旧薄膜,内填干草、马粪或细碎秸秆等材料,可达到保持地温的目的。如果遇阴、雪、雨、雾等特殊障碍性天气,可适  相似文献   

3.
1.设防寒沟 在大棚周围增设防寒沟,深50厘米,宽60厘米,内填麦糠、锯木屑、柴草、稻草和煤渣等踏实,盖上塑料薄膜或地膜,然后覆土,可有效阻止棚内地温散失。  相似文献   

4.
蒲旭升 《农村科技》2006,(12):17-17
冬季对设施栽培蔬菜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1.棚前挖防寒沟 在大棚前沿外侧挖深0.5米、宽0.4米与大棚同长的平底沟,垫一层旧薄膜,再填入秸秆,上面盖一层薄膜防漏水,可避免棚内土壤热量外传,防止前沿作物根系受低温伤害。  相似文献   

5.
冬季对设施栽培蔬菜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1.棚前挖防寒沟在大棚前沿外侧挖深0.5米、宽0.4米与大棚同长的平底沟,垫一层旧薄膜,再填入秸秆,上面盖一层薄膜防漏水,可避免棚内土壤热量外传,防止前沿作物根系受低温伤害。2.棚后建挡风屏  相似文献   

6.
<正>一、加强大棚环境调控1、温度管理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大棚蔬菜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通风降温控制植株旺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深冬温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内提温、保温。一方面要尽量增加棚体覆盖物夜间可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棚内多层覆盖可在棚内于棚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这样两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棚内  相似文献   

7.
一、建园技术1.定植前土壤准备①平整土地土地坡降不应大于5‰。②开沟施肥沟上口内径宽60厘米,底宽30厘米,深20~30厘米;每667米~2施入优质有机厩肥3~5米~3,另加尿素10千克 三料过磷酸钙20千克。③灌水和地膜覆盖定植前5~7天全面灌水,修整,用1.4米薄膜覆盖。2.定植行向每隔5~6米设一支柱,长2.3~2.4米,下埋50~60厘米,支柱横拉3~4道铁丝,间隔40~60厘米,最下一道铁丝距地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暖棚栽培桃树,可促进桃果实早熟,提高售价,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在暖棚进行桃树栽培时要掌握以下要点: 择地建棚 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建园。同时要有一定的灌水条件,并且四周要开阔,以利大棚冬季能很好的采光。 在建棚时,可采用单面或斜坡建棚,北墙及山墙用土筑成,跨度8米左右,长度50~70米,前柱露地高1.2~1.5米,后柱露地高3米左右,墙的厚度应在100厘米以上;后坡可用20~30厘米厚的作物秸秆上覆盖20厘米厚的草泥而成,在棚的前边棚膜落地处外挖一深宽各50~70厘米的防寒沟,沟内填入麦草、草木灰、锯末等隔热物,以提高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9.
1.先做小拱棚,再做地膜:先将塑料薄膜用作小拱棚,落下后当地膜使用,可用于春种早熟作物的栽培。做拱棚用的竹片或树枝要光滑无尖角,以免破坏薄膜。2.沟畦覆盖,多次使用:采用沟畦覆盖栽培,改高畦播种(或定植)为高畦沟栽。在高15~20厘米、宽60~70厘米的高畦上,开两条宽15—20厘米,深20厘米的沟,在沟内播种或定植,将膜平盖于畦面,  相似文献   

10.
高垄栽培地膜覆盖在大棚内进行高垄栽培可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有利于多吸收热量、提高地温。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1~3℃,又可增加近地光照。挖防寒沟为减少棚内外土壤热量的交换,应在大棚前缘挖防寒沟。防寒沟的深度为当地冻土层的厚度,宽相当于冻土层厚度的1/2,内填杂草、马粪等绝热材料,上覆塑料薄膜和土。  相似文献   

11.
正武强县大棚春甘蓝"三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指棚架上覆盖一层大棚膜,棚体空间吊铁丝挂二层膜,再在二层膜下20厘米处吊铁丝挂三层膜的栽培模式。这种栽培环境下的温度能满足春甘蓝冬春生长需求,4月上中旬可收获上市,每亩毛收入4500元以上。因甘蓝耐寒性较强、生长期短、用工用时少,每年大棚种植面积均在80亩以上。一、品种选择甘蓝属于绿体春化型作物,大棚春甘蓝栽培应选用冬性强、不易未熟抽薹的优质早熟品种,如极早40等。  相似文献   

12.
一、锯末防寒法将修剪后的葡萄枝蔓捆绑成捆,上面再缠上两层麻袋片或草帘,随后覆盖15—20厘米厚的锯末,拍实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膜四周用土压实,可达到一定的防寒效果。二、冰冻防寒法  相似文献   

13.
1.高垄栽培,地膜覆盖。在大棚和温室内进行高垄栽培可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有利于多吸收热量、提高地温。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1~3℃,又可增加近地光照。2.挖防寒沟。为减少室内外土壤热量的交换,应在温室前缘挖防寒沟。防寒沟的深度为当地冻土层的厚度,宽相当于冻土层厚度的一半,内填杂草、马粪等绝热材料,上覆塑料薄膜和土。3.在大棚、温室内增施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分解后释放出的生物热可提高地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温室(大棚)蔬菜如何保温防冻是能否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只要采用恰当的综合措施,可以做好在不加温条件下温室蔬菜的保温防冻和抗寒工作。1.巧盖多层薄膜保温。冬季在温室育苗或栽培蔬菜时,为保温防寒、冻,除要在畦床面覆盖塑料薄膜外,还应在畦床的1米高处用竹片等支起一薄膜小拱棚,  相似文献   

15.
<正>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一、地膜"凹"型覆盖的方法。地膜"凹"型覆盖,是将准备覆膜的耕地做成沟垄相间的地块,在沟底、沟坡甚至一部分沟背铺塑料薄膜,作物种在沟坡或垄背上,沟的规格根据作物而定:蔬菜沟深30~40厘米,沟距80~120厘米;  相似文献   

16.
隆旺夫 《湖南农业》2002,(21):15-15
大棚外盖防寒"被" 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用草苫、蒲草苫等保温.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可在草苫上再包一层完整的薄膜.草苫外包薄膜后,晴天夜间大棚内温度比不加膜的提高2℃~4℃.据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用复合编织布做成的新型不透明覆盖材料如岩棉被、棉被、纸被以及普通铅箔膜等,其保温性能优于草苫,其中以岩棉被保温性能最好.用以上材料覆盖的大棚,棚内最低温度比草苫覆盖高0.5℃~1.0℃.这些覆盖材料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容易保管、晾晒方便、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弥补了草苫缝隙大和怕水等缺点,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1.增加覆盖物。夜间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比不加覆盖物可提高 1~ 2℃。在原来的草苫子上面再重新加一层薄苫子,可使大棚内温度提高 2~ 3℃。在原来的草苫子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增温效果更好。   2.大棚周围熏烟。寒流到来之前,在大棚周围点火熏烟,可防止大棚周围的热量向高空辐射,减少热量的散失。   3.经常打扫、擦洗棚膜。把薄膜上面的灰尘和污物及积雪及时清除干净,能增加光照,提高棚温。   4.覆盖地膜或小拱棚。大棚内高垄栽培的,可在高垄上覆盖一层地膜,一般可提高地温 2~ 3℃。平畦栽培的,可支小拱棚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红美丽李自花结实率高,平均单果重58克,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李品种。采用保护地促成栽培,第2年开始结果,果实5月中旬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30天~40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整套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冬暖大棚的构造  所用大棚为改良琴弦式冬暖大棚。跨度8米,长60米,脊高3米,后墙高2.2米,水泥预制中柱和前柱。后屋面为玉米秸、麦草等不透明覆盖物。棚膜选用无滴膜,棚膜幅与幅之间相互压茬。覆盖棚膜后,在前底脚外挖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防寒沟,沟内填满秸草,上面覆土踏实,高出地面。  二、栽培技术  1.定…  相似文献   

19.
"三膜一苫"是一种利用大棚内套小拱棚,小拱棚上覆盖草苫、防寒膜(普通薄膜)等多层覆盖的春提早栽培模式。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苗床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辣椒"三膜一苫"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蔬菜浮膜覆盖栽培技术河南卫辉市农业局李光河浮膜覆盖不同于地膜,它是将薄膜覆盖在畦面或菜株上,以畦埂作支撑点,膜距畦面10厘米~12厘米,四边压住,但压盖不甚严密。浮膜覆盖主要在早春应用,做到提早蔬菜的播种和生长、促进越冬菜提早返青和收获、大棚内蔬菜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