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鸡痘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但以雏鸡和青年鸡最常发病,雏鸡死亡率高。鸡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为多,特别秋末和初春最易流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这两种病混合感染危害较为严重。现将一例蛋鸡感染鸡痘继发大肠杆菌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费县城关镇马兴庄村蛋鸡饲养户李某,饲养蛋雏鸡1800余只。常规饲养、防疫,防疫按种鸡场提供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在36日龄时发现鸡群出现甩鼻、打喷嚏,有时发出“嗄嗄”的呼吸音。个别鸡出现眼流泪,也没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免疫、断喙等应激…  相似文献   

2.
发病情况 2007年8月5日,河北省唐县蛋鸡养殖户李某购入蛋雏鸡2000只,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45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在晚上安静时较明显。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垂、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我县某商品蛋鸡养殖场3000只25日龄雏鸡在鸡痘疫苗刺种后相继出现死亡,发病急,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根据发病情况、症状、病变、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确定为绿脓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药物新霉素饮水,及时控制了病情。1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2003年7月份,该养殖场在雏鸡25日龄时进行了鸡痘疫苗刺种。刺种后20小时鸡群即开始发病,病鸡羽毛松乱,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高达42.8℃,拉白色、绿色或褐色稀粪,腹软,肛门水肿外翻,其周围被粪便污染,闭目,站立不稳。鸡群发病300余只,死亡96只,发病率10%,死亡率30%。2病理剖检…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情况黑龙江省铁力市某镇李某饲养的肉鸡1000只,于7日龄时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弱毒疫苗点眼免疫一次,15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双价疫苗饮水免疫一次,27日龄用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免疫,没有刺种鸡痘疫苗。36日龄时,鸡群中个别鸡的鸡冠、眼、喙部、腿部生长出一些灰白色的小结节或红白小丘疹,采食量基本正常,鸡群无死亡现象,未引起饲养员的重视。45日龄时,鸡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秋季和初冬,雏鸡死亡率高达50%,造成经济损失严重。1发病情况吉林省某鸡场购回5000只肉雏,为节省开支,没有刺种鸡痘弱毒苗。在20日龄时,突然死亡30只,肉雏精神萎顿,缩颈呆立、嗜睡、羽毛蓬乱、发热,鸡冠、肉髯、眼睑、口腔、喉头气管部等有结节性痘症病变、排水样稀便。  相似文献   

6.
实验鸡群暴发鸡痘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痘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不分日龄大小均可发病,发病后成鸡一般不造成死亡,雏鸡死亡率较高,5%~30%不等,若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可造成更高的死亡率。粘膜型鸡痘症状较重,有时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夏末和秋季最易流行,此时蚊虫多,经叮咬或破损的皮肤传播,多发生皮肤型鸡痘,其它季节易发粘膜型鸡痘。近年来鸡痘发病率及其造成的损失有增高趋势。本文报道了一起皮肤型鸡痘引起较高死亡率的病例,希望能够引起养殖业户的注意。一.发病鸡群山东省某实验鸡场于2002年9月购进500只海兰白商品代蛋公鸡。9日龄接种NDVIV系弱毒疫苗,同时接种新城疫油佐剂灭活苗皮下注射;14日龄接种IBDV弱毒疫苗;23日龄NDV进行第二次免疫。未接种鸡痘疫苗,其他按常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二.发病情况该鸡群于40日龄开始出现鸡痘发病率逐渐增加,50~60日龄达到高峰,至70日龄自然停止。发病鸡可见冠部、颜面部、颈部、背部、翅部(内外侧)、胸部、肛门周围等部位皮肤出现大面积痘疹,表面呈干硬结节,凸凹不平,有些相邻的痘疹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褐色的大的疣状结节,突出皮肤表面。发病率达到70%~80%,死亡率高达65....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 兴隆县张某于2004年5月12日购进2200只土种鸡,在饲养的过程中按常规免疫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禽流感,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8月27日鸡群中有个别鸡出现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3天后没见好转,反而发病率升高。5天后鸡开始出现死亡,并在鸡冠、肉垂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该病发病率高达30%6,死亡率达18%,淘汰病鸡数达3%。  相似文献   

8.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1特点本病各种鸡均可感染,以雏鸡、中鸡最易感染,雏鸡患鸡痘死亡率高。50日龄时,鸡群中少数出现喷嚏、张嘴、咳嗽、甩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等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和初冬季节多发生皮肤型鸡痘,深冬粘膜型多发。病鸡脱落和散落的痘痂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损伤皮肤和粘膜感染,不能经健康皮肤和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鸡痘一般分皮肤型、粘膜型、皮肤粘膜混合型,而引起眼结膜炎的病例在我市少见。近来发现一例鸡痘继发大肠杆菌引起眼结膜炎的病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养鸡户饲养1200只罗曼蛋鸡,1日龄时注射鸡马立克病苗,5日龄时用NDH120饮水,10日龄时用NDⅣ系苗饮水,14日龄时用IBD苗饮水。25日龄时发现个别鸡流泪,伸头呼吸。畜主认为,鸡的这种表现是畜舍通风不良,氨气味浓引起,故加强通风,并用乳酸环丙沙星饮水,但效果不佳。病鸡逐渐增多,在鸡冠、肉垂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并有零星死亡。2临诊及病变病鸡表现精神不振,羽毛蓬松,常闭眼缩颈,呆立一旁;少…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病情况河北省威县侯贯镇赵某饲养的2000只蛋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法氏囊、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56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打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在晚上安静时较明显。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垂、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到8月29日,发病率升到40%左右,且每天死亡由几只增到50只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河北省临西县某饲养场饲养的2200只"笨"雏鸡,地面散养,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饲养到48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7天共死亡882只,死亡率为40%,病鸡占60%左右.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该场于6月25日引进海凌兰褐蛋雏鸡7200羽,采用简陋的棚舍地面垫料平养,于9月15日起每日皆有20至40羽数量不等的鸡死亡,曾把病鸡送至有关人员剖检,疑为马立克病(因据说有一只病鸡剖见肝脏有肿瘤病变),整个发病期间,共死亡1496只,死亡主为20.8%。2 临床症状病鸡离群呆立(个别病鸡有张口伸颈呼吸症状),羽毛松乱、翅下垂、爪干枯,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许多病鸡的鸡冠、肉垂、眼皮、鼻周围、喙角、爪等部位有数量不等、大小如米粒至黄豆大的丘疹,有的丘疹表面结痂,痂皮易剥落。3 临床病变取病死鸡(20羽)剖检可见:鸡体外观极其消瘦,其…  相似文献   

13.
某蛋鸡场饲养蛋用雏鸡 30 0 0余羽 ,53日龄陆续发生死亡 ,经综合诊断确诊为鸡曲霉菌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批蛋用雏鸡在 30日龄内 ,以正大饲料为主逐步过渡到自产配合料饲养 ,并按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雏鸡脱温后上架以自产配合料饲养 ,开始一段鸡群长势良好。后因喂食受潮霉变的麸皮 (占日粮10 % ) ,于 5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 ,在 1周内死亡 345羽 ,死亡率达 11.5%。2 临床症状 病鸡呼吸困难、喘气 ;食欲减退 ,饮水增加 ;分散群聚、畏寒 ;羽毛松乱无光 ,精神萎顿 ,有的两羽下垂 ;缩头闭眼 ,眼、鼻流浊液 ,一侧或双…  相似文献   

14.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鸡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处皮肤上发生痘诊,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处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该病几乎各季均有发生,小日龄雏鸡发病率增高,发病鸡的病程以及死亡率、淘汰率增加,给养鸡者造成惨重损失。病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不良时,则易引起鸡群批量死亡,尤其是雏鸡感染鸡痘时则死亡率更高,严重地影响养鸡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河北省威县侯贯镇赵某饲养的2000只蛋鸡。饲养到56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打喷嚏、咳嗽(在夜间安静时较明显)、甩头、张嘴、流眼泪的症状。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髯、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几天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某肉用鸡场,由于接种鸡痘,诱发葡萄球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 该鸡场,于1988年8月,购进“AA”雏鸡2000只,30日龄转群时,给鸡群接种鸡痘,3—4天后,开始发现病鸡,每天死鸡十几只,以后迅速增加,死亡高峰每日可达60多只,至50日龄,共死亡782只。发病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饮水、土霉素、V_E、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鸡群突然发病,高发日龄在20~60日龄,特别是30日龄多见。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瘫卧、震颤,排米汤样稀便,大多鸡群在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8月,辽宁省太子河区某养殖户饲养11000羽30日龄的肉仔鸡在冠、髯、眼睑等部位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黑色结痂。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症状,初步诊断为鸡痘。采用新城疫Ⅰ系苗4倍量紧急接种进行治疗3d后,鸡群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及腹泻等症状,经试验室诊断,确诊为鸡痘继发鸡新城疫,并通过综合防治,控制病情的蔓延。1发病情况2015年8月初,辽宁省太子河区某养殖户饲养肉仔鸡  相似文献   

19.
<正> 1 发病情况2006年8月12日,河北省柏乡县西汪镇王某饲养的1200只蛋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而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55日龄时,鸡群开始有个别鸡出现喷嚏、咳嗽、甩头、张嘴、流眼泪,呼吸时有杂音,在夜间安静时较明显。以后,病鸡逐渐增多,并在鸡冠、肉垂、爪等处出现丘疹及结痂,到8月17日,发病率升高到35%,且每天死亡由几只,增到20多只。曾用速克、阿莫西林、喉管散等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后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经剖检、化验,确诊为混合性鸡痘,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广东某地区肉鸡养殖户在2004年2月10日引进快大型黄鸡雏鸡2000只,按常规饲养到32日龄时,养户反映鸡群开始出现张口呼吸、怪叫等症状,发病率达2%,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3月15日,养殖户将病鸡送至化验室,经综合诊断,确诊为混合型鸡痘感染,处理后鸡群恢复正常。1发病情况病鸡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个别肉髯水肿严重,眼分泌物增多,眼睛失明,继而出现特征性病变:局部灶性上皮组织增生,初始表现为冠、肉髯、眼睑、嘴角等无毛部位小的白色病灶,继而体积增大、变黄,形成棕褐色或黑色的结痂,病程较长。2剖检变化病死鸡肺脏瘀血,喉头充血出血,肠道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