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选育的鲜食用果桑品种‘粤椹28’和全国种植面积较大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塘10’为试材,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桑椹果实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及花色苷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果期桑椹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随着果实的成熟,合成速率逐渐减慢,全红期后又开始大量积累;花色苷从白熟期后开始合成,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花色苷的合成速率加快,桑椹中的花色苷主要在全红期到紫黑期发育阶段合成,到紫黑期含量达到最大值;紫黑期‘粤椹28’桑椹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均高于‘粤椹大10’和‘塘1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果肉色泽存在明显差异的芒果果实品质特征,分析了4个浅黄色果肉品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4个深黄色果肉品种(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糖和酸含量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组分大致相同,其中β-胡萝卜素是各品种中含量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约占总类胡萝卜素的33%~79%。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糖含量高、酸含量低,果实香气物质均以单萜烯类为主;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品种糖含量较低、酸含量较高,其中‘鹦鹉芒’和‘丰顺无核’果实香气物质分别以酯类和醛类为主,而‘大白玉’和‘白象牙’香气物质以单萜烯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以6个不同花色的小苍兰品种为实验材料,在量化小苍兰花色表型和初步确定花瓣色素类型的基础上,利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花瓣中的花黄色素组成并比较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小苍兰花瓣中鉴定到13种黄酮及黄酮醇物质,分别为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柚皮素、黄芩素及其糖苷;槲皮素及其糖苷是小苍兰花瓣中重要的黄酮醇物质;随着小苍兰的花朵开放,花黄色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小苍兰品种中,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紫色系品种含量显著高于黄、白色系品种,尤其是‘上农红台阁’‘Red Passion’和‘Castor’,其含量在各发育阶段均表现为较高水平的积累。此外,花色表型为复色的‘Red Passion’和‘Castor’中上部与基部花瓣的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花黄色素组分的积累与小苍兰花色明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柚皮素、山萘酚及其糖苷与花色红度呈显著正相关;山萘酚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鲜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花黄色素影响小苍兰的花色呈现。  相似文献   

4.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荔枝果实糖含量及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荔枝果实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广东广州、阳江、东莞、茂名、台山和福建龙海6个不同产地荔枝果实糖分积累及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微环境和管理水平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荔枝果实的糖分积累及组成,但并不改变品种的糖积累类型.通过对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不同产地之间假种皮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但基因表达则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紫色茶树品种‘紫嫣’和‘紫娟’为材料,以绿色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探究不同季节紫色茶树新梢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紫嫣’和‘紫娟’花青素总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夏季含量最高,分别为129.83 mg/100 g和109.73 mg/100 g,花青素各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花青素总量基本一致。‘紫嫣’和‘紫娟’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在春季最高,茶多酚含量在夏季最高,且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嫣’和‘紫娟’中茶多酚、儿茶素和花青素含量较高。‘紫嫣’和‘紫娟’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总量比例最高,分别为52.13%和59.13%;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简单儿茶素。综合结果显示,‘紫嫣’和‘紫娟’春梢具有适制绿茶、夏梢适制红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橄榄‘长营’和‘清榄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橄榄果实中N、P、K、B、Ca、Mg、Zn、Mn元素的含量,探讨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橄榄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橄榄果实的发育,‘长营’和‘清榄1号’的K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长营’果实中的N、P、B、Ca、Mg、Zn、Mn元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清榄1号’果实中N元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B元素含量逐渐降低,P、Mg元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Ca、Zn、Mn元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上,‘长营’果实中N、P、K、B、Mg、Zn、Mn元素含量均高于‘清榄1号’,而Ca元素含量低于‘清榄1号’。综上,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长营’和‘清榄1号’果实的N、P、B、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K、Ca、Zn、Mn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但在同期时,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较高的Ca元素含量证实橄榄为高钙水果。  相似文献   

8.
‘芙蓉李’是南方种植面积大、鲜食与加工兼用的优良李品种。本研究以‘芙蓉李’为材料,研究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等理化因子对‘芙蓉李’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芙蓉李’花色苷在60 ℃、2 h以内比较稳定;pH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并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但光照能加速花色苷的降解;金属离子中K +和Fe 3+可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而Al 3+会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芙蓉李’花色苷耐氧化性、还原性差。  相似文献   

9.
以‘巴厘’和‘无刺卡因’菠萝为试材,测定了同一季节成熟的菠萝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其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果实的生长曲线都符合单‘S’曲线模型,幼果期果实生长较缓,迅速生长期果实生长加快,成熟期果实生长又减缓,整个生长周期仅有一个生长高峰;不同菠萝品种主要积累糖的种类也不同,‘巴厘’品种以积累蔗糖为主,己糖与蔗糖的比值约为0.65;而‘无刺卡因’品种是以积累己糖为主,己糖与蔗糖的比值约为5.92。不同的蔗糖代谢酶活性决定了不同品种果实中糖积累的不同,‘巴厘’果实中主要调控蔗糖积累的酶包括SPS、中性转化酶NI(Netural invertaseI)和酸性转化酶AI(Acid invertase),而‘无刺卡因’果实主要由NI和AI调控。  相似文献   

10.
多花水仙花期类胡萝卜素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多花水仙在开花过程中色素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多花水仙‘金盏银台’和‘黄花水仙2号’4个花期副冠和花被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和11种类黄酮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多花水仙在花蕾期已经有大量色素物质积累;黄花水仙2号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和叶黄素,金盏银台的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花期2个品种副冠和花被中芦丁、柚皮苷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花蕾期含量最高,始花期、盛花期有所降低,衰败期又升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变化不尽相同;经t测验分析,花期不同品种同一部位中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中叶黄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差异显著,芦丁、柚皮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