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原植被是草原畜牧业第一性生产力,草原植被的好坏,决定着草原环境的好坏和草原畜牧业的兴衰。从内蒙古草原开发和利用的历史来看,什么时候草原植被保护的好,建设的好,草原环境就稳定,草原畜牧业欣欣向荣;什么时候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草原环境破坏,草原畜牧业就遭受严重的灾害。所以在开发利用草原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积极地保护草原植被,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植被,建设草原植被,草原才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2.
阿坝县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坝县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草原生产力状况、草原退化情况、草原鼠虫害状况、草原毒害草情况、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效果等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草原建设和保护措施,全面推进和谐草原建设步伐,从而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策措施     
一、夯实基础,加快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明确草原权属,落实草原承包,是开展草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要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确草原的地类属性和所有权、使用权。因地制宜推进草原承包落实和完善,切实保障农牧民的草原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制定工作,加快划定基本草原,不断强化基本草原保护。二、主动作为,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草原监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发现草原违法案件线索,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重点查处非法开垦草原、非法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等破坏草原性质严重的典型案  相似文献   

4.
甘南草原,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是得天独厚的天然优质牧场,是甘肃省最大的草原,全国第五大绿色草地。甘南丰富的草原资源,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无限壮美的草原风景,是开展草原观光旅游的最佳选择。开展草原观光旅游有利于提高国民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甘南草原旅游、草原环境和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牧业》2013,(13):70-71
开展草原监测,是掌握草原资源、生产力、植被长势、草原灾害、草原利用、工程效益等草原基本情况,评定草原生态状况的重要技术性手段,是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强草原监测工作,做到底数准、情况明、趋势清,是科学保护建设草原、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前提。2013年,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十周年。  相似文献   

6.
阜蒙县自2007年8月4日开始对境内的草原进行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本次监测主要围绕草原类型及分布、草原生态状况、草原长势及生产力状况、草原利用及草畜平衡状况、草原保护工程状况、草原灾害状况等几大内容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认识草原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草原监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草原监测是普查草原资源,掌握草原生产力状况,预测植被长势,测算工程效益,分析草原灾害损失,评定草原生态状况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1 加强草原承包的监督管理 草原承包给个人后.近几年来出现部分承包草原者私自开荒、私自转卖草原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草原承包的面积和边界与合同、草原与耕地界线不清的混乱情况。这就要求草原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草原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查清、查实草原承包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辽宁省重点围绕草原权属确定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全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1草原权属确定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草原权属确定工作是政府依法对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确认,明确草原权属的具体行政行为。草原确权工作范围包括全省所有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主要内容包括落实草原坐落方位和边邻四至,确定草原权属和承包经营制,核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旭东  杨春  孟志兴 《草业科学》2016,33(9):1901-1909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针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主要工程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对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天然草地草产量有所增加,草原违法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存在部分区域草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仍比较淡薄、草原鼠虫害仍比较严重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的对策和建议:整合现有工程项目,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重视草原工程项目监管,加大草原监管查处等。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状况、土壤水分、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牧草生长还是从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来看,那曲地区东西部草地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草地明显好于西部草地。东部草地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比西部草地高50%,植被覆盖度约是西部草地的2.36倍,单位面积产草量约是西部草地的3倍。那曲地区草地土壤偏碱性,东部草地土壤pH值比西部低0.6。东部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钾含量都很丰富,土壤质地均为壤质;西部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钾含量都很低,土壤砂化较严重。东西部草地土壤速效磷差别不大,并且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12.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8,17(3):14-17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应根据本地区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理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可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多年生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产草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的测定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混播比为1:0.5:0.5适合称多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作者多年来在若尔盖沙化草地飞播牧草的实践,对高寒地区利用直升机在播前准备、飞播的安全管理、飞播作业以及现场质量检查等飞播种草治沙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以便为直升机飞播种草治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天祝县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祝县草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天祝县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天祝县草产业必须加强天然草原综合改良,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植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5.
石青临 《青海草业》2013,22(2):20-22
本文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持之以恒,防治草原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草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等草畜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齐素芳 《草业科学》2012,29(3):495-498
岷县地处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带。本研究通过分析其草产业现状,指出岷县草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天然草地退化严重、栽培草地管理粗放和特色草产业加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岷县草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分区管理和分类经营,从建立草地生态补偿基金、发展草地观光旅游业、提高栽培草地生产力、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培训农民能手等方面提出了岷县草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对小陇山林区山门林场观音、白杨和史沟三个村草畜平衡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草场、农作物秸秆产量,计算了理论载畜量,评估了草畜平衡,并分析了人工草地建植对草畜平衡的影响,指出大力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在撂荒地建植人工草地,可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草层高度在草地退化和沙化评价、生物量遥感监测、牧区雪灾监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然而草层高度精确监测和制图一直是草地遥感研究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多光谱遥感、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草层高度的高精度遥感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在综述草层高度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了草层高度遥感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为草层高度高精度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库鲁斯台草地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卫国 《草业科学》1995,12(6):18-21
文章介绍了库鲁斯台草原的自然概况,对该区的平原草甸草原,平原森林草甸草原,平原沼泽甸草原,平原荒漠草原等草地类型的分布,面积,植被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理论载畜量,植物组成,着生土壤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分析了该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草地管理和保护,加快退化草地改良和建设,普及草业科技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及治理额敏河,合理利用河水资源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草地学报》2004,12(3):240-245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演替阶段,最终向地带性植被类型发展;其植被物种组成,覆盖度、产草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增加,表土结构变好;人工恢复的效果显著,播种抗旱、抗风沙型植物,可以快速建成植被覆盖地面,同时生产大量优质牧草,是我国沙化草原恢复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