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杂草是花生生产的大敌,花生株丛矮,抑制杂草能力弱,中耕困难,极易滋生杂草,尤其是株丛内护根草更难清除,而护根草对花生危害非常大。针对花生田杂草难防这一问题,2003、2004年我们进行了花生田除草剂筛选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了解泰州市花生田间杂草种类和主要除草剂的基础上,在花生主产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基地对花生田杂草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泰州地区主要杂草中有29种为阔叶杂草类型,9种窄叶杂草类型;常规使用的13种除草剂中有12种可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其中4种兼顾防治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本地花生田病虫草害呈现多点多发的迹象。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本地花生田杂草防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我国南方红壤旱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田间杂草种类繁多,危害较重,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杂草、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笔者进行查阅资料及调查统计,并结合试验研究,对红壤旱地花生田混生杂草的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综合治理杂草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花生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6%恶草酮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25%恶草酮乳油、40%扑乙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花生田间的杂草防效均较好,可增产20%以上,且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5.
花生田常见杂草防治措施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域较广。生长季节良好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杂草的孳生,致使花生田杂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发生普遍。杂草与花生争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花生的生长和产量,给花生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为此,对花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防除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花生田杂草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花生田间杂草的综合防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花生种植季节,正是杂草大量生长繁殖的季节。杂草有结实量大、种子成熟和出苗期参差不齐、繁殖方式多样、种子寿命长等特点。夏天,温度高、水分充足,杂草生长旺盛,混合发生,密度高、生长快,与花生争夺水分、养料、光照和空间,造成花生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泰兴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其栽培过程中,除草耗工、费时最多。根据花生田杂草种类多、生不同长期用药不同等特点,介绍了花生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以期促进泰兴市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封市花生常年播种面积在120万亩以上,80%以上为麦田套播,麦收后花生和杂草都已出土,因此,除草非常重要。我市花生产区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70%左右),以莎草和阔叶杂草为辅的杂草混发区,如果长期单一使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不但对混合杂草的总防效...  相似文献   

9.
花生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与防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中国花生田主要杂草的种类、分布、发生规律以及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更加安全、高效地防除花生田杂草提供参考和建议。展望了未来各花生生产区杂草的全面普查、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土壤杂草种子库、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异丙甲草胺乳油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不同施药剂量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花生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1.50~2.25 kg/hm(2制剂量)于花生播后苗前施用,药后15~35 d对花生田主要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95%以上;花生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12.6%~27.5%,且对花生安全,说明该药剂是防除花生田主要杂草较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花生主产区,山东省是中国的花生主产区,淄博市位于山东省鲁中地区,与山东省花生主产区相接,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土壤透气性好、非常适合花生种植。本研究梳理了淄博市历年气候资料、查阅国内外花生种植业及加工业的相关最新资料,深入花生主产区通过实地调查、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淄博市花生栽培、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淄博市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但存在工业加工基础较弱、缺乏龙头企业、农田基础设施差、花生种植比较效益低、缺乏花生病虫害预警机制、花生种植成本高和缺乏高油酸花生产业链等问题。研究提出促进淄博市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采取出台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加强花生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增加花生种植效益;建立花生病虫害预警系统;针对山区特点,加快适合山区花生栽培的农业机械研发、引进工作;积极发展高油酸花生全产业链等对策,促进淄博市花生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花生生产上于1965年首先发生锈病,之后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锈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选育种植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72年广东省花生育种协作会议把抗锈病育种定为花生育种目标。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锈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锈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3.
花生牛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令洁  杭锋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郭本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43-3145,3151
[目的]比较花生微粒的粒度、结冷胶对花生牛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Malvern粒度仪分别测定了由花生酱(过75μm筛)和花生浆(过300μm筛)制得的花生牛乳的粒径分布,并基于物理反射模型的背散射光检测技术研究结冷胶对花生牛乳的稳定效果。[结果]由花生浆且未经结冷胶悬浮的花生牛乳体系SI为1.60,而经结冷胶悬浮由花生酱和花生浆制得的花生牛乳体系的SI分别为1.21、0.17,浮油速率分别为0.20、0.09 mm/h,且沉淀现象较空白组有明显改善。这说明结冷胶对300μm及以下的花生微粒均可悬浮。而粉碎过细的花生酱会导致花生细胞因油相析出而浮油现象严重。[结论]结冷胶以及粒度较粗的花生浆更适合于花生牛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异和未知的共生机制.本文综述了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2004年仅山东省输欧盟花生因超标被预警达43次。为有效规避这一绿色贸易壁垒,推动花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国内和国外制定的花生及制品黄曲霉毒素最大限量值分别予以介绍。结合当前花生贸易需要,提出了加强花生黄曲霉标准制定及国际跟踪采标的建议,探讨了强化黄曲霉检测力度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为提高中国花生及其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花生不同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黔花生1号、黑花生、99115、中油1号、本地小花生等5个花生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产量表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99115>黔花生1号>黑花生>中油1号>本地小花生,依次为5 078.95、4 710.53、4 368.42、4 355.26、4 263.16 kg/hm2,99115、黔花生1号、黑花生可以在赤水地区作为主要推广品种;产量表现较低的中油1号和本地小花生由于生育期短,可以作为早熟品种补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AM菌根和花生/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尼龙网袋套根的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接种 AM菌根及花生 /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及其对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置 4个处理 ,即单作花生 +不接种 AM菌根 ,单作花生 +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不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接种 AM菌根。结果表明 ,接种 AM菌根促进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单、间作种植方式下均为接种 AM菌根的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花生 ,且接种 AM菌根有利于改善花生铁营养 ,其地上部铁含量、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 ;花生 /小麦间作有利于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无论接种与否 ,间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花生 ,其地上部铁含量和新叶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单作花生 ;花生 /小麦间作和接种 AM菌根两种处理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及植株缺营养的改善有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快速检测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大豆油、花生油、掺有大豆油的花生油GC-MS指纹图谱,并分别匹配特征峰,通过特征峰比对,快速辨识花生油与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结果]花生油指纹图谱匹配了9个共有峰,掺伪花生油指纹图谱共匹配了10个共有峰,利用共有峰差异可快速筛选掺伪花生油。经过质谱数据库分析,掺伪花生油中增加的色谱峰为C18∶3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掺伪量最低检出限为5.5%(V/V)。[结论]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也为其他油脂掺伪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花生品种资源研究利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等方面概述了广东省花生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收集保存花生品种资源4151份,另有野生资源34份。进行了一般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描述、品质特性测定、抗病性和抗逆性鉴定、贮存特性和遗传基因研究。创新花生品种资源104份。广东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选育出一大批花生品种,这些花生品种不仅在本省广泛推广种植,而且覆盖南方花生产区和北方部分花生产区,并作为抗病(逆)、优质的基因源改良外省花生品种,南北各省育成且带有广东花生亲缘的花生品种60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