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丽  史明昌  黎昭咏  郑国柱  徐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34-11636
为了提高造林工作效率,在分析造林规划设计业务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造林规划设计系统。该系统一方面能为造林设计人员提供造林地分析、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典型造林模式选择等功能服务,提高造林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造林信息查询服务,便于了解某一时间段内造林数目及其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同时,对造林活动引起的森林资源的更新采用了时间切片数据库设计方法。在造林地分析中解决了非林地的造林地立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植树造林方法及程序的掌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一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杨树不同生育时期造林对其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杨树芽前造林、芽期造林及芽后造林试验,分析各期造林杨树成活率及造林当年、第2年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芽前造林杨树成活率达93%左右,芽期造林成活率97%左右,芽后造林成活率极低。芽前造林、芽期造林间成活率差异显著,但对杨树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实施科学的营造林,避免盲从,是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的前提。在造林前认真做好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十分必要,是保证造林科学施工的有效保证。造林规划按照细致程度和控制程序,可将造林规划设计分为三类,包括造林规划设计、造林调查设计以及造林施工设计。这三个类别相对独立而又逐级控制。  相似文献   

5.
每年汛期都是温度高、湿度大,是荒山造林的特别时期,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对其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一、汛期造林技术的探讨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  相似文献   

6.
从造林地选择、造林模式、造林密度及造林技术措施等方面总结了七叶树的造林技术,以期提高七叶树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以包头西郊防污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为依据,对工业污染区几种造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树坑中施绿肥造林、筑高台造林、水渠内造林是较好的造林方法,客土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低,常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低。因此,提出压绿肥造林,筑高台造林是工业污染区造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造林成活率是巩固造林成果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就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谈些看法。1、从做好造林设计入手,坚持适地适树造林前,通过对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等进行实地调查,编制造林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真正把造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造林设计要以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地形地势、气候、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杉木不同苗木造林效果,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进行了杉木容器苗和大田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木造林的成活率和一年生树高大于大田苗木造林,而2年、3年生树高小于大田苗木造林,但这些差别均较小,方差分析均没有显著差异。容器苗木造林的苗木费和造林工资两项目费用为6000元/hm^2,而大田苗木造林的苗木费和造林工资两项目费用为3500元/hm^2,容器苗木造林远高于大田苗木造林。因此杉木造林还是以大田苗木造林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及配置、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要点,介绍造林后关键的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