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图与传统实地调查采样、代表性剖面法和代表性区域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结果发现,在扬黄高位新灌区周围的部分老灌区和灌区内部的局部洼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2.
土壤墒情的监测是水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业科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研究以河南省白沙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光学与热红外遥感数据融合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与方法,应用TM影像穗帽变换,获取湿度分量,同时结合TM第6波段反演的植被冠层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建模和反演土壤墒情.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的土壤含水量与实测结果相关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土壤墒情反演精度,为灌区合理灌溉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植烟土壤是确保烤烟优质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天柱县植烟土壤烟田基本情况、土壤退化情况、土壤保育与改良情况、土地整理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烟区地块比较破碎,有便利的排水条件或健全的排水设施,无洪涝灾害的烟田面积为420.00 hm~2,占63.0%;土壤板结发生面积为136.00 hm~2,占基本烟田的20.4%;有机质含量下降发生面积为208 hm~2,占基本烟田的31.2%;水土流失发生面积为169.33 hm~2,占基本烟田的25.4%。为此,应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以促进天柱特色优质烤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红枣滴施吉祥雨1.试验方法试验示范地位于温宿县十万亩生态园红枣滴灌区,面积10公顷,其中6.7公顷处理田,3.3公顷对照田。试验点地力条件较差,土壤大部分为沙质土,有机肥、养分含量低。试验品种为灰枣。试验区共滴水21次,3月底开始滴第1水,以后每隔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典型灌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阿克苏河灌区为例,研究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耗水量的关系,为干旱区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4年TM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模型,结合灌溉用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近15 a阿克苏河灌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现状以及耕地扩张与灌区耗水量的关系。【结果】阿克苏河灌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灌区耕地面积以159.8 km2/年的速度增加,以塔河灌区耕地增加最为明显;随着灌区耕地面积的急剧增加,灌区内耗水量加大;灌区内土壤含水量减少,平原荒漠区的一些浅根系荒漠植物因干旱胁迫死亡,中、低覆盖草地面积大幅下降,灌区外围荒漠化风险加大。【结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是导致灌区耗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市烟田土壤养分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1年和2007年两次定点取样和分析,研究了三门峡市烟田土壤养分现状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门峡市烟田土壤表现为中性偏碱性;有机质和氮素含量适宜优质烤烟生产;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中等;速效钾和有效锌平均含量较高,但需补充钾、锌营养的烟田比例较大;水溶性氯含量平均值较低,符合优质烤烟生产标准;土壤硼营养普遍缺乏,超过60%的烟田处于极缺水平.与2001年同期相比,2007年土壤pH值总体呈增加趋势,碱性特点更为突出;有机质和氯素营养有所增加,且含量分布较集中,适宜烤烟生长和营养调控的烟田比例增加幅度较大;速效磷含量平均值提高幅度较大,磷素含量不足的烟田比例变化不大,达极缺水平的烟田比例成倍增加;速效钾含量平均值略有降低,但仍属"丰富"水平;水溶性氯含量平均值明显减少,含量小于30mg·kg-1的烟田比例增加将近1倍;有效锌平均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含量缺乏的烟田比例大幅度降低;有效硼普遍缺乏,硼营养严重不足的烟田大幅度增加.提出了"控氮、增磷、补钾,分类施锌和普遍补硼"及"不施碱性肥料"的施肥策略,强调施用农家肥或微生物有机肥、推广绿肥掩青和秸秆覆盖等栽培措施改良烟田土壤.  相似文献   

7.
渍害是引起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渍害田农田生态特征,介绍了三种反演与识别渍害田的方法:通过地下水位的定量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基于主动雷达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和基于光学热红外遥感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希望渍害田遥感空间信息提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测定法,对天津市23 685块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天津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面积比例占73.2%;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的面积比例占82,O%;农田土壤磷钾含量较高,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农田土壤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的占50%以上;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增加与农田施肥水平增长有着密切关系.该研究为天津市农田科学施肥与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数据的河套灌区遥感干旱监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MODIS数据,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计算灌区2000—2018年作物主要生育期内(5—8月)4种遥感干旱指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植被供水指数(VSWI)、植被状态指数(VCI)、温度状态指数(TCI),并分析了4种干旱指数与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降水量、灌区引水量相关性以及4种干旱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过相关分析,TVDI与土壤相对含水量的相关性优于其他3种遥感干旱指数;在灌溉水量较多的灌区,遥感干旱指数与降雨量相关性较小而与灌区引水量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TVDI在河套灌区有着良好的适用性。此外,在干旱监测中综合利用多种干旱指数进行分析对提高监测精度,科学合理地预报旱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8、2009、2010年连续3年的土壤地力调查和农户习惯施肥调查,结果表明,椒江区标准农田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而低等田则主要存在高pH、低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以及低等田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分析从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化敏感地带选择典型站点,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由一年一熟春玉米、春小麦及冬小麦种植模式改变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0℃积温带北移西扩,温度上升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0℃积温为每10年升高65.5℃。年降水量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全区年降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年降水量每10年变化-90—23mm,平均为每10年减少10.6mm。(2)在热量和降水共同影响下,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Ⅱ)面积减少,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Ⅲ)在东北地区面积增加,而在西北和华北地区面积减少,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Ⅳ)面积增加,黄淮海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Ⅵ)向北移动,总体而言北方地区东北部种植界限空间位移显著,而西南部变化不明显。(3)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动的敏感地带,作物生产潜力明显改变:在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变化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1979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3%;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改变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7912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5.2%;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春小麦种植改变为春玉米,作物生产潜力增加2873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51.7%。【结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内≥0℃积温增加,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种植界限敏感区域种植北界明显北移西扩,种植界限变化敏感区域内因种植模式改变带来单位土地面积周年作物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方式及间作对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低、中、高灌水水平下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和单作小麦的产量及边行效应.结果表明: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在低、中、高灌水水平下的经济产量分别较单作高20.96%、28.34%、33.11%,小麦经济产量随着灌水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间作小麦在3个灌水水平下的边行产量均高于相应灌水水平下的单作小麦,间作小麦的边行优势在高灌水下更明显;小麦收获指数、千粒质量、产量在间作和单作中从边一行至边三行呈递减趋势,高灌水水平下边一行较边二行和边三行增产效果明显高于低、中灌水水平.间作是形成小麦产量和边行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全国、31个省、6个典型地区和16个典型县的数据对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综合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的验证和讨论。研究结果如下:(1)预测误差大小反映中长期生产潜力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高产农田被大量占用或蔬菜、水果面积大幅度增加而短期内使粮食单产下降;(2)就"综合预测模型"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精度而言:国家级大于省级和地区级、省级和地区级大于县级;不同省、不同地区、不同县之间预测精度差别比较大,这与境内气候的互补性和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关;(3)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综合预测模型"是科学的、准确的和实用的,可作为今后粮食生产潜力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o grain yield and its response to water supply in the improvement of winter wheat, 15 cultivars released from 1980 to 2012 in North China Plain(NCP) were planted under rainfed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from 2011 to 2013, and the ear photosynthesis was tested by ear shading.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grain yie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lag leaf area slightly increased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the ratio of grain weight:leaf are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o grain yield changed from 33.6 to 64.5% and from 32.2 to 57.2% under rainfed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ratio of grain weight:leaf area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he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in winter wheat was rel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ear photosynthesis contribution in NCP, especially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田块尺度的小麦产量差及生产限制因素解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析产量差的产生机制和冬小麦生产的限制因子,提出科学的缩减产量差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对吴桥县不同田块的产量差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不同田块之间的产量差异明显,高产田块和低产田块之间的产量差距达3 375kg/hm2,与平均产量的差距为1 754kg/hm2,中低产田块具有较大的产量提升空间。通过对调查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田块尺度产量差限制因素的影响作用,土壤肥力、肥料投入、土壤耕作、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可控因素是田块产量差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冬小麦的生产投入构成中,肥料投入所占比例最大,并且不同收益的农户之间肥料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机械、农药、种子和灌溉等方面的投入差异不大。在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投入继续增大,报酬递减,农户的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为:当冬小麦投入水平为4 102.5元/hm2,产投比达到最大值4.02。平衡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是实现少投入高收益的根本途径,提高栽培耕作技术的到位率是缩减田块尺度产量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景电灌区是甘肃中部重要的引黄灌溉区,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1990年底保灌水地约17000ha(未含二期灌区新垦水地),土壤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各类低产土壤7466.1ha。造成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①土壤盐化,②地力不足,③漏水漏肥,④重用轻养。“七五”期间,我们对400ha中低产田,针对低产因素进行了分类治理,收到了明显效果,小麦产量平均由2806.5kg/ha增加到3900kg/ha,增产率为39%;4年累积增产小麦9240t,新增收益305万余元,同时土壤肥力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据30个监测点土壤分析结果:有机质由0.92%提高到1.05%,全氮由0.06%提高到0.07%,速效磷由6.9ppm提高到7.7ppm,0~20cm土层容重比对照下降0.12g/cm~3,每m土体内的全盐量由0.5888%下降为0.3278%.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彭州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婷  张世熔  林海川  王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01-1704,1712
根据2000~2006年彭州市耕地统计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和GIS方法研究了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彭州市耕地以灌溉水田及旱地为主,且受地形地貌和区域条件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6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基本持平,但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耕地土壤中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升高,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在普遍升高,且土壤中氮、磷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有机污染物质,因而,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彭州市耕地的整体质量是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吉育60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研究了W1(6月11日、7月4日、7月23日、8月18日灌水),W2(6月11日、7月23日、8月18日灌水)、W3(6月11日、7月4日、8月18日灌水)、W4(6月11日、7月4日、7月23日灌水)4种水分处理对春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以及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2和W3处理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其中W2的降幅更大。W2和W3处理大幅度降低大豆生育中期和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降幅表现为W2〉W3〉W4;水分亏缺增加生育后期向叶柄和荚壳干物质的分配比率,减少叶片的干物质分配比率,花荚期水分亏缺大幅度降低籽粒的干物质分配比率,鼓粒期水分亏缺籽粒的干物质分配比率略增;花荚期水分亏缺的减产幅度大于鼓粒期。花荚期水分充足供应,鼓粒期适度亏缺灌溉可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基于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采用NPP换算耕地单产的方法,探究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及其县域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耕地单产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加了0.79 t/hm2;低单产县、中单产县、高单产县数量减少,较高单产县数量增加,耕地单产内部差异基本不变。2)东北黑土区不同县域耕地单产在空间上非均衡状态明显。其中低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南部,中单产县集聚于黑土区西部,较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北、东北与南部,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东南部。全域单产变化幅度沿“肇东—虎林”连线递减分布。3)结合区域单产与地形起伏度分异可知,东北黑土区单产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较大,且起伏度高值区与县域单产高值区具有一致性。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县域单产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