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促进种养结合及环保养殖.[方法]在母猪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后厌氧发酵,研究饲料发酵对饲料、猪粪中铜、铁、锌、锰的化学形态及粪中粪臭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和未发酵饲料相比,发酵饲料和猪粪中醋酸提取态的铜、铁、锌、锰含量显著增加,还原态的铜、铁含量显著增加,氧化态的铜、铁含量显著减少(P<0.05),残渣态的铜含量无变化;饲料pH值显著降低,猪粪pH值显著升高(P<0.05);猪粪粪臭素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菌含量和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发酵改变了饲料和猪粪中铜、铁、锌、锰的化学形态,减少了猪粪臭味.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种养结合及环保养殖。[方法]在母猪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后厌氧发酵,研究饲料发酵对饲料、猪粪中铜、铁、锌、锰的化学形态及粪中粪臭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和未发酵饲料相比,发酵饲料和猪粪中醋酸提取态的铜、铁、锌、锰含量显著增加,还原态的铜、铁含量显著增加,氧化态的铜、铁含量显著减少(P0.05),残渣态的铜含量无变化;饲料pH值显著降低,猪粪pH值显著升高(P0.05);猪粪粪臭素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菌含量和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发酵改变了饲料和猪粪中铜、铁、锌、锰的化学形态,减少了猪粪臭味。  相似文献   

3.
在三江平原白浆土上,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各形态Fe、Mn、Cu和Zn含量及其与有机质组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Fe、Mn含量略低于黑龙江省平均水平,而全Cu和Zn略高于黑龙江省平均水平,有效态Fe、Mn、Cu和Zn处于较高水平。各形态Fe、Mn、Cu和Zn的含量高低顺序为:RES-FeOX-FeOM-FeEX-FeCARB-Fe;OX-MnRES-MnOM-MnEX-MnCARB-Mn;RES-CuOM-CuCARB-CuOX-CuEX-Cu;RES-ZnOX-ZnOM-ZnEX-ZnCARB-Zn。白浆土中有效态铁、锰、铜和锌与易氧化碳、胡敏酸、富啡酸和松结态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全铁外,全锰、铜、锌及有机态铁、锰、铜、锌和交换态铁、锰、铜、锌均与有机质总量、易氧化碳、胡敏酸和富啡酸等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如皋市土壤中的铁元素总含量较为丰富,铜元素略低,锌、锰元素严重缺乏。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部分土壤锰、锌缺乏原因是土壤中总量不足,而且两元素活化率较低。土壤理化性状及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来源于母质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土壤有机质的逐步提高和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的增长,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大幅度上升,含量小于临界值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pH值、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铁、有效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锌、铜、锰、铁、硼的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福建南部丰产柑桔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基本良好,其土壤有效态锌,铜、钼及代换态锰、水溶态硼含量明显高于我国红壤平均水平,且微量元素有效度较高。在土壤 pH3.6-8.0时。pH 值与代换态锰、有效态铜、铁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态钼,锌含量呈较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文初步提出闽南柑桔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适宜指标,可供土壤营养诊断之参考。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桔园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桔园126个表层土样的有机质、pH、土壤全锌、锰、铜、铁、钙、镁及土壤有效态锌、铜、铁、代换态钙、镁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探明了示范区柑桔园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该柑桔园全量铜、锌和锰含量低,全钙、镁缺乏严重,但全铁含量高;中量元素代换性Ca、Mg也严重缺乏,有效铜含量极缺,有效锌含量缺乏,而有效Fe含量高量或过量。柑桔园土壤pH值范围为3.75~4.65,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代换性镁、代换态钙、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pH值没有相关性。同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锌、有效铜、镁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分和有机物料对土壤锌-镉形态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求镉-锌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途径,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运用连续提取法研究草炭和猪粪对土壤锌、镉形态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和猪粪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锌、镉的含量,增加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镉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影响更显著。其中淹水的效果优于65%相对含水量,猪粪的效果优于草炭。有机结合态锌、镉的含量亦增加,但猪粪处理的增幅小于草炭。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草炭和猪粪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同,与镉、锌各形态无显著相关性。施用草炭和猪粪增加了土壤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其含量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镉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混菌固态发酵霉变全价饲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霉变全价饲料的特性。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3%:1%:3%的接种比例接种到霉变全价饲料中,在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 d,料水比1:0.6,p H值为7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测定发酵期间产品p H和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应用选择培养基测定发酵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动态变化;最后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AFB1在霉变全价饲料发酵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p H下降显著,发酵72 h时,p H分别为4.3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乳酸菌的活菌数在发酵期间迅速增加,接种的乳酸菌在发酵中快速增殖,达到9.86 log CFU·g-1以上,这与发酵产品p H变化基本一致;酵母菌的生长变化比较平和,3 d内达到生长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枯草芽孢杆菌在发酵中迅速增殖,在发酵3 d左右达到最大,而后又迅速下降。发酵结束时,霉菌含量从5.31 log CFU·g-1下降到2.92 log CFU·g-1,发酵3 d时,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中的霉菌活菌数下降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发酵饲料中的大肠菌群活菌数下降趋势显著(P0.05),发酵3 d时,发酵的饲料中的大肠菌群只有3.90 log CFU·g-1,此时对照组中的大肠菌群活菌数处于较高的水平,为9.01 log CFU·g-1。霉变处理的对照组AFB1含量平均达到22.46μg·kg-1,经过混菌发酵处理的试验组含量平均还有4.32μg·kg-1,与正常全价料中的AFB1含量(5.63μg·kg-1)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度霉变全价饲料经混菌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其p H,抑制其中杂菌的生长,同时有效地降低霉菌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铁供应水平下,该态氮(NH-N)和硝态氮(NO-N)以及老叶遮光对菜豆吸收铁、锰、铜、锌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H-N的供应抑制了菜豆对锰、铜的吸收及向上部的转移,促进了缺铁菜豆对锌的吸收和铁、锌向地上部的转移。老叶遮光明显提高了菜豆对铁、标的吸收,对铜和锌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氮素形态对新叶中铁含量的影响不大;NH-N的供应显著降低了新叶中锰、铜以及供铁菜豆新叶中锌的含量,提高了缺铁植株新叶中锌的含量。铁的供应使新叶中铁的含量明显增加,锰、锌的含量明显降低,铜的含量却无明显变化。老叶遮光对新叶中铁、铜、锌的含量影响不大,却使锰的含量显著增加,在缺铁时尤为突出。铁和NH-N都能使新叶中活性铁含量显著增加,活性锰含量明显降低;同时,NH。”-N的供应使新叶中活性锌含量明显增加,铁的供应对此无明显影响。本文对菜豆老叶、茎、根中铁、锰、铜、锌含量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种养结合,研究饲料发酵对猪粪堆肥厌氧发酵的影响。试验分为三组,对照组为饲喂干粉料的母猪粪,试验Ⅰ组为干粉料母猪粪+混合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试验Ⅱ组为饲喂混合菌厌氧发酵饲料的母猪粪。不同猪粪分别与小麦壳混匀后堆积厌氧发酵。结果表明:饲料发酵使饲料和新鲜猪粪中乳酸菌增加,大肠杆菌减少(P0.01),纤维素酶活性增加(P0.05);堆肥过程中,试验Ⅰ组和Ⅱ组纤维素酶、蛋白酶、脲酶的活性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两组变化趋势相似(P0.05)。饲料发酵影响堆肥中酶的活性,发酵饲料猪粪容易腐熟,枯草芽孢杆菌可能在生猪饲料发酵及堆肥发酵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资源化利用蚓粪,采用保护地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单施猪粪(PM)、单施蚓粪(EM)、单施化肥(CF)、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蚓粪(EM)对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蚓粪(EM)处理明显降低土壤有效锰含量,猪粪(PM)处理明显降低土壤有效铁含量,化肥能降低土壤pH值及提高土壤有效态Fe、Mn、Cu、Zn的含量.茄子盛果期,土壤有效锰、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铁、铜与pH负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有机质相关性不明显.土壤pH是影响土壤锰、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集耕地土壤198份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p H和4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全县平均含量达27.66 g/kg,各镇之间的差异较大;全县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p H平均值为5.10;土壤有效铜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效铁和锰稍缺乏,铜和锌较丰富;有机质与锰、铜和锌呈正相关,与锰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 H同4种土壤微量元素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与铁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近期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应注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避免缺素症状的发生,注意调节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13.
在玉米——豆饼型基础饲料中添加过量铜(300ppm)和/或锌(3000ppm),饲予315日龄(满45周龄)产蛋鸡(来航),研究了饲料中过量的铜、锌对产蛋鸡的肝脏、胫骨及输卵管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①饲料中过量锌使肝脏和胫骨中锌含量显著升高(P<0.01),铜和锰含量显著下降(P<0.01)。②饲料中过量的铜使肝脏和胫骨中铜含量最著升高(P<0.01),使胫骨中锌和肝脏中锰和镁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饲料中过量的铜和锌对输卵管中的锌、铜、钙、镁、钾、钠、铁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石灰对土壤中Cd和Zn形态及对水稻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石灰对土壤中Cd、Zn形态的影响,探讨Cd、Zn各形态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通过BCR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Cd、Zn。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减少了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增加了土壤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d、Zn含量。土壤p H值与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而与残渣态Cd、Zn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表明石灰通过提高土壤p H值促使Cd、Zn从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从而降低土壤中Cd、Zn的有效性。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通过施用石灰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可减少土壤中Cd、Zn在糙米中的累积。石灰的施用也降低了根表铁膜中Cd、Zn的含量,但铁膜中Cd、Zn含量与土壤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根系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表明了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Cd、Zn影响的复杂性。石灰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抑制程度大于Zn。  相似文献   

15.
对剑河县12乡镇102个土样本的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中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元素在剑河每个乡镇中的分布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硼的含量平均为0.50 mg/kg,有效锌平均为2.24 mg/kg,有效铜平均为2.23 mg/kg,有效铁平均为142.06 mg/kg,有效锰平均为73.84 mg/kg.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属于高等级.有效铜含量与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间均达到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锌含量与有效铁、有效锰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效锰含量与有效铁间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效硼与其他元素间均不相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乡镇的土壤微量元素状况,应在长期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增施相应硼肥,减少铁肥、锰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岩溶地区耕作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广西岩溶地区有代表性的耕作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硼、锌、铜、铁、锰、钼等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广西岩溶地区耕作土壤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有效硼为0.18mg/kg,有效锌为1.30mg/kg,有效铜为2.35mg/kg,有效铁为49.20mg/kg,有效锰为32.94mg/kg,有效钼为0.10mg/kg。广西岩溶地区耕作土壤严重缺硼和钼,比较缺锌或潜在缺锌,而铁、铜、锰含量都较丰富。有效硼、铁和锰的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有效锌、硼、铜、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建议在农业生产上增施硼、钼、锌肥和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北部牧区明安图镇、乌兰察布苏木、伊克淖苏木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研究区域内267个土壤样点,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克吕格空间插值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北部牧区饲草饲料基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硼、铜、锌、铁、锰、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镶白旗北部牧区饲草饲料基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低水平。整体上北部牧区饲草饲料基点土壤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从西到东含量呈现增长趋势,而有效硼含量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云南省陆良县植烟土壤及烟叶中铜、锌、铁、锰、硼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照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标准,陆良县植烟区土壤有效铁含量(76.78 mg/kg)、有效锰含量(36.80 mg/kg)极高,有效铜含量(1.59 mg/kg)、有效锌含量(2.13 mg/kg)较高,有效硼含量(0.54 mg/kg)适中;烟叶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丰富,烟叶铜含量为0.12~62.99 mg/kg,与土壤有效铜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56),受海拔高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烟叶锌含量为12.62~162.26 mg/kg,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084),受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及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烟叶铁含量为71.40~1 861.64 mg/kg,与土壤有效铁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81),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烟叶锰含量为13.73~1 020.22 mg/kg,与土壤有效锰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258),受土壤有效态锰含量、海拔高度、土壤pH值的影响较大;烟叶硼含量为0.58~75.17 mg/kg,与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47),受海拔高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万荣县北部、东部、西部三大区域的14个标准化示范果园土壤为试材,测定土壤中有机质以及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锰(Mn)、硼(B)的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有机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有效铜含量偏低,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含量极低,仅有效锌含量相对适宜,但分布差异过大;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与有机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锰与有机质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有效硼与有机质间无相关性;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铁与有效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攀西及相邻地区稻米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及其产地间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 :①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镁 >钙 >锌 >锰 >铜 >铁 ;不同品种间稻米中铁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钙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不同水稻类型间粳型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最高 ,其次为常规籼型品种 ,杂交籼型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最低 ;②雅安和温江两产地 3供试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相对较高 ,会理 3供试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不同产地间稻米中铜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铁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③稻米中锰含量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 pH值显著负相关 ;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稻米中锌、铜含量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镁含量与土壤中钙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钙含量与土壤中铜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锌含量与土壤中镁全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