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秋葵不同组织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为其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黄秋葵嫩叶、种子、老叶、茎杆、果荚和嫩果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黄秋葵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以嫩果为最多,为2.12%,嫩叶、种子、老叶、茎杆和果荚含量较低。粗多糖也以嫩果含量最高,为5.59%,其次为果荚、老叶、茎杆、嫩叶,种子含量最低。对于不同长度的黄秋葵嫩果,其长度越短总黄酮含量越高;而粗多糖含量随着黄秋葵嫩果长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多的趋势。结论:黄秋葵各部位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以嫩果最高,总黄酮以Ⅰ类嫩果含量最高,为2.53%,粗多糖以Ⅳ类嫩果含量最高,为5.59%。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强筋小麦和一般高产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样式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水平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4种种植样式的产量效应为等窄行》1窄1宽》等宽行》2窄1宽;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与筋力强弱有关.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大或平均行距减小而递增,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样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高密度种植的几种种植模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穗长、穗粗、穗粒数、秃顶、产量影响显著,对穗行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对于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对照与所有处理间差异显著;三行一带的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9%、6.5%、1.6%、2.1%,秃顶、空秆率最小,分别较对照减少27.2%、73.7%;普通种植模式,相同密度下,等行距70 cm、75 cm分别较60 cm增产4.2%、5.7%;三行一带、四行一带、五行一带模式分别较等行距60 cm模式增产8.5%、6.1%、10.5%。  相似文献   

4.
名优特菜黄秋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又名羊角豆(荚似羊角),是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采摘嫩荚为食,叶、芽、花也可供食用,炒食、凉拌均可,风味独特,种子磨成粉还可当咖啡冲饮.原产非洲,我国部分大中城市菜区有种植.据报道,黄秋葵含微量元素硒丰富,长食黄秋葵对皮肤,肠胃和肝脏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普通株型的玉米品种农大108,在设置固定的3种密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株行距种植比例,探索不同密度产量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下有较大的增产,大小行种植对于普通株型的农大108来说,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产量与密度有密切相关性,与种植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棚鲜食蚕豆间作蔬菜不同方式的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鲜食蚕豆大棚覆盖条件下的产量表现,挖掘增产潜力,探索提高大棚耕地产出的有效途径,以莴苣、黑塌菜、豌豆3种蔬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方法对大棚鲜食蚕豆100 cm等行、130 cm+70 cm宽窄行和160 cm+40 cm宽窄行3种行距配置及间作莴苣、黑塌菜和豌豆3种蔬菜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蚕豆纯作时,100 cm等行产量最高,130 cm+70 cm宽窄行、160 cm+40 cm宽窄行分别减产9.25%和22.27%,差异显著;间作莴苣、黑塌菜和豌豆后,160 cm+40 cm宽窄行的蚕豆鲜荚分别是增产9.72%、增产14.91%和减产16.98%;130 cm+70 cm宽窄行的蚕豆鲜荚分别减产6.27%、增产5.86%和减产18.41%;100 cm等行种植的蚕豆鲜荚分别减产10.86%、增产3.23%和减产24.07%;3种行距配置间作的3种蔬菜产量,均以160 cm+40 cm宽窄行最高,130 cm+70 cm宽窄行次之,100 cm等行种植最低。由此得出,行距配置对大棚鲜食蚕豆产量有着显著影响,蚕豆间作蔬菜时其产量表现与行距配置、蔬菜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秋葵别名羊角豆,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嫩果供食用,嫩荚、叶、芽等也可食用。黄秋葵的嫩果肉质柔嫩,含有果胶等黏性物质,能帮助消化,保护肠胃和肝脏,并具有增强人体耐力和强肾补虚的作用,是一种新兴的保健型蔬菜,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豆等,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采集嫩果荚为食,既是营养丰富的鲜美蔬菜,又有药用保健效果。黄秋葵富含蛋白质,被誉为蛋白质蔬菜,还是一个富硒菜,嫩果荚肉质柔嫩,可炒食、凉拌、腌渍、制罐、速冻。黄秋葵的叶、芽、花也可食用,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烘烤后研磨成粉,  相似文献   

9.
对晋南16个夏播棉品系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在常规种植模式下较多,籽、皮棉产量在高密度种植模式下较高,铃质量和衣分在2种种植模式下差别不大,而棉纤维品质中密度主要影响断裂比强度;品系9,10,11在常规种植模式下产量和品质优于高密度种植。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密度种植模式下,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3.49%,基本上可以代表所有性状的变异信息,品系3,9,6,14,1适宜常规密度种植;同理,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5.34%,品系4,1,8,9,16适宜高密度种植。综合考量,常规种植模式下宜种植品系3,9,6,14,15,高密种植模式下宜种植品系4,1,8,16。  相似文献   

10.
黄秋葵别名秋葵、咖啡黄葵,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秋葵是一种高蛋白质蔬菜,以采收嫩荚食用,有凉拌、热炒、油炸、色拉、汤菜等烹饪法.此外,醋渍、酱渍、罐藏制品亦别具风味,可供出口.黄秋葵性寒味甘滑,有健脾益胃、润燥利肠之食疗功效,可治脾虚乏力、肠燥便秘等症.叶苦平,根苦寒,花、种子均可入药,可治恶疮、痈疥等病症.种子也可作为咖啡添加剂.黄秋葵适应性强,株形优美,花朵艳丽,可在路边、杂边地和庭院内种植,不仅供观赏,还起到绿化优美环境.  相似文献   

11.
稀特蔬菜--黄秋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又名秋葵、羊角豆等,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其嫩荚风味独特,可炒食、煮食、凉拌、糖渍、醋渍及速冻。除嫩荚可供食用外,它的叶、芽、花也可食用,干种子炒熟磨成粉后可代替咖啡。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大棚种植条件下采用挪威复合肥(处理1)和卢博士有机液肥(处理2)对黄秋葵进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和产量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2种处理在生长和产量指标上与对照均无差异显著性。但处理1和处理2的茎粗增长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9.3%和30.4%;处理2的叶片数增长速率比处理1提高16.7%;处理2单位面积产量比处理1和对照分别提高40.2%和31.4%,说明处理2增加了黄秋葵的果荚数,从而提高了产量。综上所述,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能更好地促进黄秋葵生长,并通过增加黄秋葵的果荚数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8.25万株/hm2高密度条件下,以传统行株距(行距60 cm、株距20 cm)为对照,探讨了宽行密植(行距80 cm、株距15 cm)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行密植的穗位高系数均比传统行株距种植有所下降,抗倒能力增强,收获密度、千粒重、穗粒数、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增幅为7.9%~22.0%。因此宽行密植协调了夏玉米高密度种植与抗倒性间的矛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的差异和"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增产机理,试验设置了等行距种植、大小行平行种植、双行交错种植三种种植方式,并测定其玉米冠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光吸收率和光强日变化等参数。结果表明:三种种植方式的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顶层双行交错>大小行>等行距;双行交错种植,其穗层及以上光截获率为88.0%,顶层光吸收率为45.3%,可以利用较强的光和较弱的光;在高密度条件下,双行交错种植可以很快地将光有效截获有效吸收,符合玉米高产栽培群体穗位叶高光截获率的特征,经济产量也最高。双行交错种植方式能够构建合理冠层结构,有效利用光能,为高产栽培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 , 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 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 植密度(60 万、80 万、100 万、114.3 万株 /hm2,分别记为 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 处理种子产量比 D1、D2、D3 处理分别 显著提高 19.0%、15.8% 和 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 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 和 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58 和 0.8389,且呈极显 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 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 0.5264 和 0.4661。 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 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R=0.9074 和 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 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 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黄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品种。随着黄秋葵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认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14年开始引种黄秋葵,经过2年的试验与示范,为黄秋葵在昌吉地区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黄秋葵的生长期在150天左右,采收期可长达3个月,市场经济价值高。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稀特蔬菜品种,黄秋葵的市场前景很好。黄秋葵为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圆柱  相似文献   

17.
大蒜行株距调整研究旨在为适应大蒜生产机械化、改革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研究历经前期"保密度、扩行距、缩株距"的试验失败而重新调整、设计。调整后实施了"保密度、定株距、调行距"试验研究。保持株距统一为10cm不变、等行距20cm、2行行距固定值40cm不变,改成不等值的大行距和小行距。试验结果表明,行距30cm+行距10cm的大小行种植模式,蒜薹产量、蒜头产量比传统种植模式有所提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适宜当地现有生产水平下的大蒜生产以及后续多种机械综合作业。  相似文献   

18.
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HibiscusesculentusL.),别名秋葵、羊角菜、羊角豆、咖啡黄葵等,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黄秋葵以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荚供食,其叶、芽、花也可食用,既可炒食、凉拌、做汤,又可做泡菜、制罐头。从其种子中提炼的食用油,是一种很好的天然绿色环保产品。黄秋葵营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通透栽培主要是通过大小垄、留空垄、不同作物间作等方式来改善种植地块的透光、通风条件,提高作物光合能力、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耐密品种应用、科学施肥、精细管理、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达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1通透技术模式1.1宽窄行模式把两条常规小垄合成130厘米或140厘米的大垄,垄上双行种植,大行距即宽行行距为90~100厘米,小行距即窄行行距为35~40厘米,形成宽窄行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种植亚麻荠新品种荠蓝1号,对比了荠蓝1号3月-6月在中国西部(新疆伊犁自治州)和东部(江苏连云港)两个地区在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5,30和45 cm)下的农艺学表现。结果表明,荠蓝1号在新疆地区更具有高产潜力。两个地区的亚麻荠收获产量和含油量都较高,种子产量达204.56和187.58 g·m-2,含油量达43.04%和42.07%,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20%~26.07%和22.28%~26.4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0.19%~57.90%和51.44%~57.58%。两个地区30 cm的种植行距显著提高了荠蓝1号的产量和亚麻酸含量,新疆地区的30 cm种植行距的种子产量最高。综上所述,荠蓝1号适合在我国新疆地区种植,适宜种植行距为3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