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掌握稻水象甲在汉中的越冬场所、越冬深度等发生规律,开展了稻水象甲越冬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汉中主要是以成虫在田埂及周边的沟渠的杂草、落叶下5cm以内的腐殖质中越冬。土层5cm内越冬虫口密度基数可作为翌年发生量预测预报的依据之一,为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2014—2018年连续5年时间对普定县5个村作定点观察,研究其越冬成虫的始发期和高峰期及虫口密度。结果表明: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始见期在小秧寄栽后4-6 d(4月底到5月初),高峰期在小秧移栽9~12 d(5月上旬),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虫口密度在五年内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为掌握栽小秧时间和寻找最佳防治时期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稻水象甲的迁飞规律,为控制稻水象甲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结果]稻水象甲在光照强度为100 lx时飞行能力最强,且其飞行能力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弱光照强度下,稻水象甲容易迁飞,100 lx是稻水象甲的最适飞行光照强度.在相同光照强度等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后成虫和人土前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方法]对察布查尔县纳达齐乡等伊犁河谷主要水稻生产区稻水象甲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种群转移规律和生活史.[结果]稻水象甲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土,5月上中旬迁入稻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期,6月为孵化期和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为化蛹期,7月中旬为新一代成虫期.[结论]明确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监测和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温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稻水象甲的迁飞规律,为控制稻水象甲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温度下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温度为25℃附近时飞行能力达到最大值;随后,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温度对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稻水象甲起飞温度为20℃,25~30℃是稻水象甲的最适飞行温度.在相同温度等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后成虫和入土前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迁移扩散规律及其田外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害虫在越冬场所和寄主作物之间季节性迁移和在寄主作物群体间扩散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1,2 ]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也不例外。越冬稻水象甲成虫从越冬场所向稻田迁移是渐次的。水稻移栽前 ,成虫主要在稻田外的杂草、旱作上栖息为害 ;水稻移栽期 ,成虫则聚集于稻田周围、大片稻田边缘稻株上栖息为害 ;水稻移栽后 ,成虫在稻田呈聚集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于稻田四周稻丛上 ,至移栽后 15d左右才逐渐全田扩散 ,在稻田内呈均匀分布[3 ,4] 。利用昆虫在寄主作物田外的集中分布特征开展田外防治可以大量…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一种检疫性害虫,黑龙江省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已有多年,为了进一步探明东宁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两处调查地点,对其稻田、田埂、沟渠、邻近山坡或林带等生境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研究表明,稻田边林带、山坡是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主要生境,其次是沟渠,田埂及稻田间无分布;土质疏松的土层,并且0~5 cm土层中相对湿度在10%~30%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镇海区连晚稻水象甲为害严重,在浙江省尚属首例。对连晚稻田稻水象甲发生分布、不同移栽时间和不同耕作类型晚稻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连晚田块的为害由田边向田中逐渐减轻,移栽迟的连晚稻水象甲发生严重,对连作晚稻的为害要重于单季稻。其成因可能与镇海地区1代成虫发育期推迟、连晚稻苗嫩绿和适宜的水、温条件有关。建议加强连晚田边区域稻水象甲成虫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