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基于1984年10月-2014年4月山东省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季内低温冷害发生规律进行时间及空间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季内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冬季,年平均轻度低温冷害发生天数最多,主要出现在12月;1月是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的高发期;鲁西北、鲁中东部及半岛内陆部分地区是发生低温冷害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发生的气象因子等级指标,计算得到温室内最低气温、温室内地表温度、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4个气象要素的等级指标;统计分析2007年至2012年淄博、莱芜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监测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低温预警模型中的因子,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利用DPS分析因子权重系数,最终建立了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预警模型。利用临淄、莱芜、利津、平度、章丘五站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警等级与实际等级完全一致的准确率为63%~77%,相差在1个等级以内的准确率在97%~99%。  相似文献   

3.
利用东北地区163个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10℃积温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水稻、玉米冷害等级》(QX/T101—2009)划分标准,对历年东北地区玉米及水稻低温冷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障碍型低温冷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延迟型冷害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砖墙体日光温室的小气候观测资料,通过对日光温室内番茄生长发育资料及冻害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最低气温回归模型,并确定了不同等级番茄冻害温室外最低温度指标。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发生低温冻害不仅与日最低气温有关,而且与低温持续时间和相对湿度等有关。晴天、多云和阴天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日最低气温与温室外日最低气温的二次曲线拟合最优,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0.820、0.423。晴天、多云和阴天时番茄轻度冻害指标分别为-18.5~-10.4℃、-10.6~-7.4℃、-8.4~-4.4℃,中度冻害指标分别为-20.5~-18.5℃、-13.0~-10.6℃、-11.4~-8.4℃,而重度冻害指标分别为≤-20.5℃、≤-13.0℃、≤-11.4℃。  相似文献   

5.
水稻低温冷害是宁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对趋利避害、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在前人水稻低温冷害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改进了温度的小网格推算方法,提高温度推算精度;利用多时相遥感资料,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将低温冷害的监测指标推算结果与水稻种植区域相结合,实时判定低温冷害等级分布及区域,并利用天气预报资料,对水稻低温冷害进行预警,开发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将此方法和系统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制作了水稻低温冷害业务监测预警产品,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取得较好的监测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辽宁省常规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1981—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h Pa高度场、850 h Pa温度场、地面气压资料,依据辽宁省水稻各生长期低温冷害指标,从农作物秧苗期到分蘖成熟期,分析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和致灾的天气学成因,总结低温冷害预报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抚顺市50个乡镇(站点)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抚顺地区常发生的冷害和冻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活动积温为基础,计算出了抚顺地区50个乡镇的低温冷害指标;并提出了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金华北山自动气象站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的气温观测资料,对北山番茄种植的热量资源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北山冬冷夏凉,无35℃以上高温,年内≥10℃积温满足番茄生长的积温要求;北山番茄种植4月中旬起即可播种,但4月中下旬偶有冷害发生,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北山5-10月是番茄适宜生长时期,其中6-9月是番茄最佳生长时期;11月至次年3月是低温冷害危害时期,露天番茄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浏阳金桔生产的适种农业气候条件。[方法]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浏阳中小尺度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结合浏阳气候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对浏阳金桔生产的适种农业气候条件及灾害防御进行分析。[结果]浏阳的光照、温度和降水条件及其时空分布均能满足金桔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干旱、暴雨、雷雨大风等对金桔的抽梢、开花坐果、膨大和成熟均可能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浏阳有金桔生产适宜的气候环境,但必须重点防御低温冷害、高温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12-217
基于山西省108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近50 a的逐日气象资料,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构建了适合山西本地化的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指标,运用IDL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筛选,计算出不同等级灾害发生的次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低温寡照灾害指数,对灾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GIS技术进行克里金插值,得到了山西省低温寡照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低温寡照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占全年灾害的90%之多,以1月份最为频繁;山西省低温寡照灾害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忻定原盆地、太原晋中盆地以及长治盆地,其余地区发生较少;山西省低温寡照灾害发生频率随时间推移呈不断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几何指数增长,其中以重度灾害增加较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设施农业布局、气候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灾害风险研究的基础上,以滇东北地区为案例,通过分析农业低温冷害自然致灾风险值和承灾体易损度指数,构建滇东北地区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度评价模型.对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度进行分级,并利用GIS技术绘制滇东北地区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区划图;最后,借用交通网络结构的测量参数对自然致灾风险区、易损度等级区及综合风险区进行空间结构分析,且对低温冷害系统内部一些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滇东北地区缺失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的较高风险区,存在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4个风险等级区;综合风险度呈现自中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逐渐减弱的空间态势;从各级风险区空间结构分析,分散指数越小,表明区域内部不同等级区之间的破碎性越小、连通度越高,同一等级区的连片分布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樱桃番茄是喜温喜光蔬果,低温冷害可影响正常生长,使其产生病害甚至生命终止.根据不同强度的低温冷害对温室樱桃番茄影响程度的不同,分轻、中、强三级定义了具体标准,通过对1970-2008年濮阳地区资料的排查,结果表明:39年中共出现36次低温冷害过程,得出其年变化特征和各月出现频率;又从樱桃番茄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对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空气湿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不同生育期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0年上杭县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结合蜜雪梨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统计分析上杭县春季连阴雨、低温冷害、冰雹等气象灾害对蜜雪梨生长的影响,结合气象灾害特点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广西葡萄萌芽新梢生长期(2—3月)、开花坐果期(4—5月)和挂果期、生长旺季(5—6月)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葡萄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萌芽新梢生长期(2—3月)和开花坐果期(4—5月)低温冷害成为限制广西葡萄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根据划分出的葡萄低温冷害空间分布,将广西划分出轻度低温冷害区、中度低温冷害区、重度低温冷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冷害区。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棉花春季冷害为研究对象,利用1951—2017年新疆各气象站点逐日数据,依据已有的冷害风险评估指标概念模型,计算棉花春季冷害强度和频率指标,通过将次冷害强度和冷害次频率升尺度为年冷害强度和冷害年频率构建新的冷害风险指标,将原本松散的冷害频率和强度关系体现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稳定的函数关系,由冷害年频率等级得到对应的冷害年强度等级,二者相乘作为客观划分冷害风险指标各等级临界阈值的依据。以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归一化加合趋势面+温度趋势面订正的新方法实现冷害风险指标的准确推算。研究结果经验证实测风险值和拟合值无明显差异,拟合趋势线R~2为0.96。研究结果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有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是指温室蔬菜生育期内遭受0℃以上低温,引起的生育期延迟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而造成减产的一类气象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多变,加之日光温室设施本身的不足,使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现象普遍性发生。为了预防和减少低温冷害造成的损失,笔者经过观察实践,对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率、气候倾向率及空间分布,以期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攀西地区烤烟低温冷害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攀西地区15个烤烟种植县气象站1980—2015年4—9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将攀西烤烟低温冷害类型分为延迟型、障碍型、杀伤型,界定其影响时段为春季大田生长前期,夏季旺长成熟期及秋初成熟采烤末期,逐年统计各站点烤烟春季、夏季及初秋季烤烟不同等级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低温冷害重度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为夏季延迟型、秋季障碍型;中度发生频率较高为春季延迟型、夏季障碍型、秋季杀伤型、秋季障碍型;轻度发生频率较高为春季延迟型、夏季杀伤型。攀西东部昭觉县及攀西西部盐源县,除夏季延迟型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其余5种类型不同等级低温冷害发生频率都相对较高。烤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最大的3个县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的盐源、昭觉和木里。  相似文献   

19.
根据猕猴桃生长发育特点和低温冷害灾害特征,结合西畴县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西畴县猕猴桃生产情况,通过分析确定造成猕猴桃种植低温冷害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区划指标。采用文山州8个大监站1986-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文山州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ArcGIS对西畴县猕猴桃种植进行精细化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分析出西畴县除南部边缘、西部边缘、中部及北部的少部分高海拔地区以外,大部分区域猕猴桃种植低温冷害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鄂东南枇杷主产区关键生育期的枇杷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发生规律,首先对2011—2020年枇杷物候期和气象灾害开展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确定枇杷花期、幼果期冻害等级指标及果实近成熟期热害天气指标;再利用邻近的通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将主产区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