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湖北省枣阳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猪-沼-果"模式使果农667米2均增收300元 枣阳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4万口,小型沼气池128处,年产沼气676万米3.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户用沼气建设已达13余万户,以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菌)的三沼综合利用试点也达到了1.3万余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下面重点介绍沼渣、沼液在食用菌(鸡腿菇)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猪-沼-粮、菜(果)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贵州种植业、养殖业相配套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对贵州猪-沼-粮、菜(果)规模化养殖场循环农业模式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对该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单一生猪养殖业相比,该模式的自然资源利用从0增加至2.02%;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8.60和25.12,比单一养殖业提高245.0%和249.37%;环境负载率为0.74,降低了22.10%。猪-沼-粮、菜(果)循环链有利于降低环境压力,提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  相似文献   

4.
为生态养猪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介绍了猪-沼气-鱼-果(粮)模式,禽-沼气-猪-粮模式,禽-猪-沼气-鱼模式,鸡(兔)-猪-沼气-果(菜)模式,猪-沼气-菜(草)模式,发酵床养猪模式,林下养猪模式等7种主要生态养猪模式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果树业及农村沼气建设是贵州"三农"工作的重点项目,其规模及覆盖面很大,具有发展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和条件.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是将养猪、沼气、果树3个产业有机整合,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贵州发展猪-沼-果模式产业化的优势条件、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促进其产业化模式发展的关键措施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贵州发展猪-沼-果模式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平市沼气建设现状、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的介绍,阐述了南平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稻、菜、菌、烟、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当前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丘陵地区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大,但是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和农业废弃物利用不当等问题,实施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的原理分析,根据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筛选了"粮-猪-沼-果(菜、药)"和"粮-酒-糟-猪-沼-粮"两种循环农业模式,重点介绍了两个循环链中集成的先进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立足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成都市100万亩菜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千斤粮万元钱项目,研究、示范推广"稻-鸭-菜"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本文介绍了该技术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种养循环,实现环保养殖、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9.
1.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系统掌握福建省猪、牛、鸡三种畜禽养殖总量,通过典型调查,掌握猪、牛、鸡等畜禽的日食物量,通过动物的食物量测算出三种动物的畜禽粪便产生量,通过等值、等量换算方式得出如下结论:第一,2007年福建省猪、牛、鸡三种畜禽粪便产生量分别为猪1057.65万t、牛694 万t、鸡198万t,三种畜禽粪便产沼气潜力为11.11亿m3,其中规模养殖场沼气潜力为5.12亿m3.第二,大力发展"牧--沼--果(草、菜、烟)"循环农业模式既可开发沼气资源,又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平阴县立足清洁能源开发,加大沼气、秸秆、太阳能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一是沼气综合利用。大力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构建"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生态循环链,全县沼气池用户达到2万户,建成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基地4处,建起高标准大棚(每个1000平方米)18个,将沼气池建在大棚里面,池容积达60立方米,每个  相似文献   

12.
以瓮安县兴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沼气工程为例,介绍了三段式红泥塑料沼气工程在贵州高原山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情况。该工程采用红泥塑料厌氧发酵系统及红泥塑料沼气净化、贮存、供气系统,年处理猪粪污水约2.2万t,年产沼气4.44万m3,用于职工和周边村民生活燃料、仔猪舍保温等;年产沼液1.8万t作为果园、农田生态园灌溉用肥;年产粪沼渣0.2万t,经浓缩、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菜(果)"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庆元县天宫养殖场"猪-沼-果、牧草-猪"循环农业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工艺,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期为该县的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焦岗湖农场按照生态循环理念,将养殖业和大田常规农业有机结合,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区域匹配、循环共生,形成了猪-沼液、渣-菜(果)、猪-沼气-发电、猪-沼液-稻(麦)、鹅-粪-草-鹅、鸡、鹅粪-果等多样化应用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焦岗湖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据悉,福建省将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措施,主推节约型农业生产、畜禽生态养殖和能源生态三种模式。2013年,全省要新建农村户用、养殖小区、联户集中供气沼气3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新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100个,新建"猪-沼-果(稻、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的潜力及以农业废弃物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效益。【方法】在对临夏县北塬灌区9个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资源的开发潜力,并对该区典型的“沼气池畜禽圈粮(果、菜)”三位一体的沼气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结构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临夏县北塬灌区具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年产农作物秸秆8.90万t,畜禽排放物191.5万t,粪尿产气量占总发酵原料沼气潜力的84.4%,具备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条件。【结论】在临夏县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各个方面。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走以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主、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新路子。以沼气建设发展农业,建立以"一池三改"与"猪一沼—菜、果、粮"等模式为内容的沼气生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省农村能源办将紧紧围绕“六大提升行动”实施,以发展再生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富民家园为主线,以家园生态美化,农民节本增收为目标,以能源与生态齐抓、建管护并举为手段,拓展农村能源领域、加强行业监管和体系建设,加快沼气、太阳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基础提升和农业转型升级。今年新建户用沼气1.8万户、规模养殖场(秸秆)沼气10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15万立方米、新增太阳能热水器50万平方米,实现农民省工节本增收90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正>井研县既是全国产粮大县,又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如何使这两个关联产业真正互动起来,是强化井研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井研实施"生态秀县"战略的重大保证。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深入调研,大胆创新,合理规划,整合项目,加大投入,立足"畜—沼—粮(果、菜)互动,探索"粮经复合循环生态农业"新模式,走出"粮经复合、同步并举、钱粮双增"的新路径,推动了丘区农业大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创新模式,粮经复合发展井研县年出栏生猪75.98万头、肉兔609万只、肉羊6.97万只、小家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循环农业的深入发展,临沂市在种植果茶(蔬菜)的地区,大力推广“畜-沼-果(菜)”模式。以农户为单元,把沼气池建设与畜禽合、果园或茶园、菜地等结合起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