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将沼气池、猪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秸秆、粪便为原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下,以农业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在对福建与台湾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寻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转变,对比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推进福建农业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1)从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两方面共同推动福建农业实质性的技术进步;(2)强化技术成果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实现技术应用领域的纵向延伸;(3)依靠综合性技术进步模式,横向上拓展福建农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生态功能看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业生物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以农业土地为基础的环境系统相互进行物能转换的统一体,其生态功能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而土地生产率是农业生物生产力和农业土地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协调生产能力。这是一种以生态功能为基础,以农业技术为手段,使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产生的一种协同共进的复合生产力。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即提高农业生物生产力,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和提高农业技术生产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土地生产率就是这三种生产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退耕还林户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设施土地产出效益为出发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行政推动、政策扶持为保障,在凌源市范围内退耕还林村增加设施农业面积,解决退耕户增收问题。本文阐述了凌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介绍了项目建设技术,分析了项目投资和成效,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绥滨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动员大会精神,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载体,以完善各项配套服务为保障,通过政策激励、瓶颈破解、模式创新等措施,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加快了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一、具体做法1.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决策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现有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之上的,导致许多先进农业技术和大型农机  相似文献   

7.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将沼气池、猪圈、温室、厕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秸秆粪便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它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能源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双季稻辣椒甜玉米一年四熟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技术以茂名市农业生产现状为基础,采用轮作套作栽培模式,合理安排种植茬口,进行栽培技术优化与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一年四熟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农药使用,为茂名市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四川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以合作社与技术供给方对接农业技术的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农业技术对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对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先进对接模式依靠熟人社会关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家大院和科研院所进行农技对接,通过降低技术转移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镇安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增加土地产出为目标,合理发展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生产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文以镇安为例,从发展立体农业的必要性、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和对立体农业发展的建议等三方面阐述了在山区发展立体农业是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青铜峡市属宁夏引黄灌区,土地肥沃,灌排渠系完备,是全国重点商品粮产区.但随着全国农业用水日益紧缺,该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也势在必行,对此,建议该市对引黄自流灌区采取渠道防渗衬砌、配套建筑物+畦田灌溉、沟灌+农业节水措施+节水管理技术模式;对设施蔬菜采取机井+滴灌灌溉模式;对扬水灌区和新开发灌区,结合优势产业布局,采用蓄水池+滴灌+农业节水措施+节水管理技术模式,以应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将沼气池、猪圈、温室、厕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秸秆粪便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它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能源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达地区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发达区,以均分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应以土地适度规模替代土地均分经营模式,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和农业比较利益,使农业成为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者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效益,提出了加速经济发达区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剖析了设施农业发展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以提升效益为目标,实现设施农业高效化、发展模式多元化、高效模式普及化的设施农业发展理论特征,分析了设施农业高效创建对设施农业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指出高效创建在设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时期的现实意义,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发展模式的嬗变作用,并以江苏省的设施农业高效创建为例,探讨了设施农业高效创建的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以形成区域特色设施农业发展新的理论技术与产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邓祥征  战金艳  史娜娜  赵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73-2475,2490
通过遥感反模型、综合估算模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3个模型探讨了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与方法。结果表明,遥感反演模型以植被第一生产力模型为代表,能够在较大尺度上监测与土地用途转换密切联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综合估算模型以农业生产力估算系统(ESAP)为代表,适用于评价土地用途转换导致的农业生产力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以CENTURY为代表,一般服务于模拟生态系统内部C、N、P与S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为评价土地用途转换效应,深入分析土地用途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工具,利用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测算出的区域尺度土地用途转换效应对于合理制定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关系及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溜溜田”式狭小、分散的经营局面并没有改变,不符合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本文则是在传统土地流转模式和各地区土地创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利用现状,以家庭现有土地集中经营为目的,通过制定流转标准,土地综合价值量化对新土地流转模式的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模式由原来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向以农村综合科技服务方向转变,农业领域不再局限于农业领域技术推广.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为推广主体,与科研、教育、以及和农业有关的组织进行合作的综合服务体系.虽然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地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与市场经济发展并不适应.本文主要以甘肃的农业推广模式为主线,综合论述了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模式由原来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向以农村综合科技服务方向转变,农业领域不再局限于农业领域技术推广。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为推广主体,与科研、教育、以及和农业有关的组织进行合作的综合服务体系。虽然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地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与市场经济发展并不适应。本文主要以甘肃的农业推广模式为主线,综合论述了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我场的高效种植模式和配套生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出效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探索一条适宜于我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从而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在2002年进行小面积胡瓜、长豇豆、洋大头菜高效种植模式试验,到2004年全  相似文献   

20.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稻米品质,增加收入,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怀宁县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