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兑艳 《内陆水产》2000,(11):18-19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所致,冬季冰封期长,结冰期可达 150~ 180 d,冰层厚度可达 1~ 2 m,从而给鱼类的越冬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怎样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鱼类成活率,是北方地区养鱼生产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此介绍北方地区越冬鱼类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如下。 1越冬鱼类死亡的原因 1.1水质恶化 当池面结冰后与空气隔绝,然而鱼种和水生生物的代谢活动及有机物质的分解均在进行,因而会造成池中溶氧的消耗和代谢废物的积累,水质会逐渐恶化。而其中溶氧的降低往往是越冬鱼类死亡的关键因素。造成越冬水体溶氧下降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正长鳍篮子鱼(S.canaliculatus),属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是我国南方地区海水网箱混养的重要鱼类,但池塘单养模式较少。长鳍篮子鱼是暖水性鱼类,养殖生长适应水温在23℃~33℃,属广盐性鱼类,生长最适盐度约在20左右,长鳍篮子鱼耗氧量较大,对溶氧要求高,无法存活于溶氧低于2mg/L的水体,当水体溶氧低时,容易出现缺氧死亡,夏天养殖容易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长鳍篮子鱼容易受惊吓产生应激反应,养殖过程中不能过大刺激长鳍篮  相似文献   

3.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4.
精养高产鱼塘水质调控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逢玉 《内陆水产》2003,28(5):28-28
1几种主要水质指标对池鱼的影响溶氧溶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池水溶氧高,可以抑制和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饵料利用率,促进鱼类发育生长加快。而溶氧含量少,是造成水质变坏的重要原因,同时溶氧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存。鱼类健康生长对水体溶氧的要求为5毫克/升以上。pH值pH值是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化学和物理变化。pH值的降低或升高,对鱼类有直接的损害,可使鱼的鳃组织遭到破坏,引起鱼中毒,无力调节渗透压,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使鱼因…  相似文献   

5.
邵明聪认为,对虾偷死有两种原因:一是连降暴雨,这一方面使得水体盐度、温度和溶氧指标下降,使得对虾产生应激,另一方面也使得藻类死亡,对虾摄食死藻,就会产生空胃空肠;另一种原因是高温季节,水体环境恶化.造成对虾食欲下降进而引发空肠空胃。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快速测定水体溶氧,及时采取溶氧管理措施,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池塘水质恶化和鱼类浮头或泛塘事件的发生,降低鱼类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逐渐增大、水产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水体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原因,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较为常见,即我们一般常说的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就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疾病特征、流行情况、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作简单的阐述。一、发病原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我们称为鱼类肝胆综合症。二…  相似文献   

8.
吴多伟 《科学养鱼》2005,(10):21-21
一、富营养化的危害1.引起藻类种群的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极易使原来为罗非鱼提供饵料的优势种群如硅藻、甲藻等数量减少,而被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等代替,水体颜色也随优势种群而改变。这些藻类的过度增殖,一方面,使水面形成云斑状“水华”,并发出腥臭味,恶化水质,影响罗非鱼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藻类过多,吸附到鱼鳃上可影响呼吸,藻类死亡后,其蛋白质分解可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威胁着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2.造成水体溶氧的剧烈波动白天由于藻类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使水体溶氧处于饱和状态,而夜晚则因大量藻类、藻类尸体、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急救良药——“鱼浮灵”已由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与武汉农药厂研制成功了。它是一种高效化学增氧剂,每公斤“鱼浮灵”可产氧约140立升。它遇水后能迅速分解,增加水中溶氧的含量,对因缺氧严重浮头而濒于死亡的鱼类,是最有效的急救药。同时,它还可以减轻水质恶化时的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改善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急救良药——“鱼浮灵”已由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与武汉农药厂研制成功了。它是一种高效化学增氧剂,每公厅“鱼浮灵”可产氧约140立升。它遇水后能迅速分解,增加水中溶氧的含量,对因缺氧严重浮头而濒于死亡的鱼类,是最有效的急救药。同时,它还可以减轻水质恶化时的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池鱼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中毒而死亡,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两种现象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判断病因,是防病、治病的关键,而水体溶氧缺乏、农药污染和有毒藻的大量繁殖常常导致鱼体的死亡,因此,正确区分这三大病因,对鱼病的预防和治疗会有较大的帮助。为了便于比较,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水温高,水体溶氧极不稳定,鱼类活动力强,耗氧量大,拉网起鱼,风险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随着渔业的发展,"热水鱼"(水温较高的季节捕捞的各种淡水鱼)的捕捞愈加频繁,起捕量不断增加。如何才能做到安全而又随时随地起捕"热水鱼"呢?现将捕捞要点介绍如下:一、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与分析高温季节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体溶氧量低、鱼类应激反应大、需氧量多、鱼  相似文献   

14.
龚守成 《内陆水产》2013,(12):58-58
1盲目用药 1.1风险分析:生产厂家多,品种不稳定,市场秩序乱用户选药难。 1.2盲目用药危害多 1.2.1盲目使用化学消毒剂:会导致藻类、水草死亡,水质恶化,溶氧缺乏,引发应激、中毒、缺氧,频繁使用不同成份的消毒剂,其化学成份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直接药害养殖对象的肝脏和肠胃,诱发病变。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2009,(7):38-41
8月仍处于高温期,养殖池塘水质往往变化很快,极易引起恶化。其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较高,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池塘水质恶化后,溶氧量降低,对鱼类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增加,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造成泛池泛塘和死亡。因此,高温期间养鱼,及时科学调控池塘溶氧、合理投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日益增加,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7.
正6.日常管理(1)保持箱内的高溶氧水体环境。水化学和鱼类学知识告诉我们,溶氧水平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条件。低溶解氧水体易使鱼类正常的呼吸、生理代谢发生紊乱,导致鱼类摄食量下降、食物转化率降低、生长缓慢。当水中的溶氧量充足时,鱼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当水中的溶氧量过少时,鱼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鱼的死亡。草鱼、鲢、鳙、鲤等鲤科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不应低于4毫克/升,低于2毫克/升就会产生轻度浮头。当降至0.6~0.8毫克/升时,就会产生严  相似文献   

18.
张国红 《科学养鱼》1998,(10):27-29
不良水质的影响一、泛池泛池,又叫翻塘或窒息,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鱼类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溶氧低于鱼类正常生理所需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应低于1.0mg/L。(一)泛池的原  相似文献   

19.
一、鱼类疾病诊断依据1.判断是否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通常都具有与病原性疾病明显不同的症状:①因为饲养在同一水体中的鱼类受到来自环境的应激性刺激是大致相同的,鱼体对相同应激性因子的反应也是相同的,因此,患病鱼体表现出的症状比较相似,病理发展进程也比较一致。②除某些有毒物质引起鱼类的慢性中毒外,非病原体引起的鱼类疾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失常甚至死亡。③查明患病原因后,立即采取适当措施,症状可能很快消除,通常都不需要进行长  相似文献   

20.
鱼类越冬期间,缺氧、氨氮中毒、亚硝酸中毒等会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均是由水质恶化而引起。 在鱼类越冬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而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过多的生石灰和漂白粉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同时,也使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杀灭,造成池水清瘦。封冰后,冰下水体的溶氧大部分是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补给。池塘中大量藻类被杀死后,光合作用的产氧量随之剧减,从而造成池水含氧量的匮乏。饲料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也失去了利用它们作为营养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