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自80年代初开始推广早稻薄膜育秧技术,近年来推广面积占水稻面积的90%以上,但化学除草技术一直未能较合理地与之相配套。作者从1989年开始,在基本掌握早稻薄膜秧田杂草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有关除草剂进行了除草试验,并对除草剂在薄膜秧田“两头(盖膜前、揭膜后)”化学除草中的配套技术进行了探讨。一、薄膜秧田的温湿条件及稗草发生特点我县秧田杂草群落以稗草群落为主。薄膜育秧早稻于4月上旬播种,播后盖膜,盖膜期15  相似文献   

2.
我县自80年代初开始推广早稻薄膜育秧技术,近年来全县推广面积在90%以上,但化学除草技术一直未能较合理地与之相配套。作者从1989年开始,对薄膜秧田盖膜前和揭膜后化除中除草剂的配套使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几年应用检验,效果良好。1 薄膜秧田的温湿条件及稗草发生特点我县早稻秧田杂草以稗草群落为主。薄膜育秧早稻4月上旬播种,播后盖膜,盖膜期15~20天,4月下旬秧苗三叶期揭膜。此期间常年平均气温14.7℃,而膜内土表和3厘米  相似文献   

3.
周国福 《植物保护》1992,18(2):13-15
杂交早稻育小苗移栽,具移栽早、返青快、分蘖多、长势旺的特点。1989-1991连续3年系统观察,小苗田主要病虫发生期比常规苗早、发生量和危害程度重于常规苗。在防治方法上,主要采取以健身栽培为主的农业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生物防治和施药保护相结合的综防措施,对稻飞虱药剂防治应采取压前控后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水稻肥床旱育秧池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措施张开朗,谷爱娣(江苏建湖县植保站224700)1995年我县大力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轻型栽培技术,与原来的水稻二段育秧大苗移栽技术相比较,具有节水、省工、提高秧地利用率和苗体素质的诸多优点。在病虫草鼠害...  相似文献   

5.
药液浸秧移栽防治本田叶瘟效果好唐韵(四川达县植保植检站,635002)我县是国家水稻商品粮基地,常年种植一季杂交中稻62.8万亩。近几年稻瘟病重又抬头,去年发生叶瘟16.6万亩,穗瘟27.1万亩。为了探索防治本田叶瘟新方法,去年在四川省植保站指导下,...  相似文献   

6.
肥床旱育秧池一代螟虫发生及防治徐桂庆徐蕾李群耿跃颜治国(江苏省邗江县植保植检站225002)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在我县推广面积不断扩大,1996年已达1.2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47.3%。常规育秧(半旱秧)防治螟虫时秧田需保持水层,旱育秧在秧池无水...  相似文献   

7.
监利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其中早稻面积4.7万hm2,通过近5年示范推广,1998年早稻旱抛秧面积1.3万hm2。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我们对其病虫草害发生与综合防治工作作了一些探讨。1旱抛秧病虫草害发生特点1.1苗期易发生立枯病水育秧改为...  相似文献   

8.
水稻小苗抛栽秧龄一般在 1 3~ 2 0d。小苗抛栽秧田由于水层浅、空间大、水稻封行时间迟、杂草多 ,草害更为突出。一些除草剂老品种 ,特别是用于水稻大苗移栽田的一些除草剂 ,如苄甲、苄乙甲、乙苄等均对水稻小苗秧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为此我们进行了适合本地区推广应用的新药种筛选。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及水稻品种试验在张泽镇水利站农场及官林镇农户田块进行 ,土质为粘壤土。供试水稻品种中熟晚粳品种 932 0 ,塑盘育秧 ,人工抛秧。供试药种为 (1 )丙苄可湿性粉剂 ,1 0 0 g/亩 (正大农药厂试制样品 ) ;(2 ) 6 0 %草大帅 1号可…  相似文献   

9.
1997年早稻期间,笔者在宜春、吉安和罢源进行了秧田施用送嫁药对一代二化螟和叶稻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基本情况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试验选在宜春和吉安两地进行,宜春点为抛秧秧田,品种为优1华联2号,4月24日施药,4月28田抛秧移栽;吉安点为湿润育秧秧田,品种为M1460,4月25日施药,4月29日移栽。对叶稻瘟的防效试验选在整源县清华镇双河村方坑源村小组一农户常年稻瘟病发生重的稻田中进行,秧田湿润育秧,品种为汕优48—2,4月23日施药,4月28日移栽。湿润育秧秧田先排去秧畦上的水后施药,周后复水。1.2试验…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死苗及应急防治措施陈桂欢(广西来宾县植保站,546100)我县早春干旱频率较高,缺水影响到早稻适时播种,导致插期推迟,误过季节,晚稻生产被动。为了克服干旱缺水对早稻适时播种的影响,1991年以来我县较大面积采用了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由过去的移栽为主,变为现在的小苗抛秧和旱直播为主。新的种植模式使田间杂草种群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003年我们引进55%义星秧清WP在水稻旱直播田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川南双季稻作区。常年种植水稻120万亩左右,其中双季稻面积约80万亩。占水稻产量的70%。水稻病虫害是我县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由于水稻栽培制度的改变,尤其是推广种植单一近缘的品种(或组合)和施氮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县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低温寒潮频繁。五、六月份连阴雨天气过程明显、九月上旬末开始的低温阴雨天气较多等不良气候的影响,水稻病害逐年加重,成了水稻病虫测报上的主要问题。尤以早稻稻瘟病更为突出。几年中,我们在“以病为主。病虫兼顾,警惕迁飞性害虫”这一病虫测报和防治策略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稻瘟病的预测工作,在大  相似文献   

13.
刘喜献  李标 《广西植保》1999,12(3):22-23
随着“三高”农业、高新科学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抛秧栽培新技术,1998年达到6700hm2。多年来,稻瘿蚊在我县稻区发生猖獗,严重为害晚稻秧苗,是造成晚稻产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索塑盘育秧稻瘿蚊的防治技术,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98年7月在东泉镇“吨粮田”示范区内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水稻品种及播种情况  晚稻,汕优4480,用水田作秧床,1998年7月13日播种,每平方米秧盘播种量149g,秧苗期实行旱水管理,经常保持盘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市水稻由原来的大苗移栽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小苗抛栽为主体的新格局。与大苗移栽田相比,小苗抛栽的本田期明显延长,同时也使稻田杂草的发生期相应延长。为搞好这类稻田的化学除草,明确小苗抛栽稻田化除次数对产量的影响,1997年开展了抛秧稻田二次化除效应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在丹阳市蒋士镇农技站站办农场内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保水性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为小麦,水稻品种为9522,于5月26日播种,6月13日抛栽。1.2试验方法试验前选择上年草量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5.
稻草畏不宜在水稻小苗抛秧田使用高联义,张善仁(江苏泰县植保站,225529)(泰县苏陈镇农技站)近几年,稻草畏在我县水稻大苗(秧龄30天以上)移栽田使用,具有除草效果好、成本低、安全等优点,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地方应用于小苗抛秧田化除,造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1960年在望亭苏州专区农科所进行的。该年是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轻病年。从5月30日起,分期在双季早稻(有芒早沙粳)、中稻(黄谷早)和晚稻(853)的试验小区,移栽人工接种的病秧共52个点,观察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发病中心的形成情况。在水稻生长前期,田间植株分布稀疏,发病条件较差,连续的高温干旱造成病秧早期枯死,使它失去传病作用。病秧移栽到本田以后,最初病害并不向外发展,并且有部分病叶枯死;5月30日和7月10日两期移栽的,由于遇到天旱,病叶枯死尤多。在所有的小区中,病秧附近开始找到新病株  相似文献   

17.
孙适怡 《植物保护》1988,14(4):34-35
毒鼠磷是农作物播种前灭鼠保种护苗的理想药剂。与敌鼠钠盐相比,它具有致死快,耗饵量小,二次中毒率更低等优点。但是,它的适口性很差,选择能力弱。1985年起,我们改进使用技术,使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不仅保证了水稻(特别是杂交水稻)育  相似文献   

18.
稻杆潜蝇 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名稻杆蝇。以前在我区很少发生,至70年代末,由于杂交稻的推广,冬种面积的扩大,发生量逐年上升,为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丘陵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我县1980年以来,杂交中稻秧苗被害株率常在4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后期被害穗率达22%左右。从1982年起开始向低山区发展。丘坪区早稻秧苗被害率常达3%左右,高达9.5%;晚稻秧苗被害株率达2.5%左右,后期被害穗率达1%左右。  相似文献   

19.
旱育小苗秧,是杂交稻生产中的一项省成本、抢季节、促高产的栽培技术,1991年我地区首次推广12万多亩.但由于括小苗秧的本田,前期杂草易生长,草害急需解决.为寻求化学除草新技术,我们选用果尔、艾割、丁草胺、二甲四氯等对小苗秧移栽后稻田杂草的防除效应和秧苗的安全性作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剂及用量:1、24%果尔乳油(罗门哈斯公司产品)8毫升/亩;  相似文献   

20.
水稻壮秧剂是集床土消毒、调酸、营养和秧苗化控4种功能为一体的育秧理想产品。在育秧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促根、促蘖、抗病等功能,因而深受农户的欢迎。我县于1998年开始推广、使用该产品。经过摸索与实践,我们已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县塑盘育秧上使用水稻壮秧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