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者指出了反刍动物瘤胃原虫分类学研究中的难点,介绍了原虫分类学中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指标(18S rRNA/rDNA序列同源性),综述了18S rRNA/rDNA序列分析技术在瘤胃原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与日粮间的纽带。用传统或经典的亨氏滚管法和最大似然法测定瘤胃内微生物总数的结果可能偏低。采用培养方法培养的已知菌种可能不完全适合或进入了未培养状态。由于缺少可行的方法,未知菌种从未培养过。由于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核糖体,rRNA/rDNA有进化守恒的特性,建立在16S/18S rRNA/rDNA的现代分子技术在不需要培养微生物的条件下,不仅能用于描述分子特性,而且能检测数量和提供用于预测自然进化关系的分类方法。基于不同的16S/18S rRNA/rDNA的守恒区能设计出通用、属、种甚至株特异性探针或引物,通过分子杂交能检测、量化细胞含量和测定细胞活性。杂交可得到某个序列或微生物的相对或绝对量。然而,杂交的灵敏度较低,它仅能检测出超过106个细菌/m l瘤胃液。竞争PCR和实时PCR已开发并用于检测瘤胃微生物,其灵敏度达到检测单个细菌。16S/18S rRNA/rDNA方法已成功用于瘤胃环境研究而且很快获得认可。但是基于16S/18S rRNA/rDNA的现代分子技术不能排斥经典传统微生物方法,但它将成为一项便利技术用于瘤胃微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附着于瘤胃上皮的细菌群落及其功能了解较少,本研究目的是利用16S rRNA测序、PCR-DGGE和qRT-PCR方法比较分析肉牛瘤胃上皮与瘤胃内容物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差异.从6个16S rDNA(~1.4 kb)文库中随机选取2785条序列,结果表明3个瘤胃内容物文库与3个瘤胃上皮文库的细菌群落存在差异.以97%的序列相似度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瘤胃内容物菌群文库的多样性指数(4.12/4.42/4.88)比瘤胃上皮组织菌群文库的多样性指数(2.90/2.73/3.23)高.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是瘤胃上皮组织和内容物的优势菌群,纤维杆菌门、浮霉菌门和疣唯菌门仅在瘤胃内容物中存在.通过PCR-DGGE对22头阉牛瘤胃内容物和瘤胃上皮的细菌群落分析,进一步证实瘤胃上皮栖息着一类以厚壁菌为主的独特菌群,这类菌不仅具有消化饲料的作用,还有其他未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山羊瘤胃内容物中提取瘤胃细菌总DNA,以瘤胃中两种主要纤维分解菌为目的菌种,分别依据其16S rD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其16S rDNA 进行体外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以提取的瘤胃细菌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可成功地从山羊瘤胃内容物中扩增出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16S rDNA的特异性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黄色瘤胃球菌与原序列(AF104841)的同源性达到99.4%,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与原序列(AJ505937)的同源性达到94.6%.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库技术分析广西富钟水牛瘤胃产甲烷菌组成及多样性。选取3头体况基本一致的健康雌性富钟水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机械破壁法提取瘤胃内容物总DNA,采用产甲烷菌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 rRNA基因,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表明,本试验共获得93个非嵌合体16S rRNA序列,按照97%的相似性划分为39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其中,60个序列(15个OTU)与已培养细菌16S rR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64.5%;32个序列(23个OTU)与已培养菌16S rRNA序列相似性处于90%<97%;仅有1个序列与Methanomassiliicoccus luminyensis相似性<9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98.9%的序列均属于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部分序列与Methanobacteriales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它们可能代表Methanobacteriales中新的属或种。由上述结果可见,富钟水牛瘤胃产甲烷菌以Methanobacteriales为优势菌群,其中有许多未知的产甲烷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107条从NCBI下载和测序的12种仔猪常见致病菌的23S rRNA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以各种细菌的23S rRNA基因代表序列所进行的种间序列分析结果与伯杰氏细菌分类手册和http://www.wiki.cn/wiki/细菌分类表的分类结果一致,也与这12种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类结果一致. 因此,在23S rRNA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在其变异区设计各种细菌特异性探针,用PCR捕捉被检样品中未知细菌的23S rDNA片段并与种特异性23S rRNA基因探针进行杂交,有可能将未知细菌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7.
16SrRNA/rDNA序列分析在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rRNA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态研究中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动物瘤胃内环境微生物区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方法和手段。笔者综述了rRNA/rDNA序列分析技术应用于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理论依据,以及该项技术在瘤胃微生物区系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对以柞树叶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的梅花鹿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取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试验共得到107个非嵌合体16S rRNA基因序列。按照97%序列相似性,划分为2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91个序列(10个OTUs,85%总克隆序列)与已培养菌序列相似性≥97%,13个序列(10个OTUs,12.2%总克隆序列)与已培养菌序列相似性为90%~97%,其余序列相似性<90%。87.9%序列与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spp.)相似。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梅花鹿瘤胃细菌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由结果可知,以富含单宁的柞树叶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的梅花鹿的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是优势细菌,而牛、羊瘤胃中常见的纤维素降解菌未检测到,这可能与饲料中单宁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16S~23SrRNA基因序列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围绕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细菌多样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人们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得以摆脱传统分离培养的束缚,进而使分析方法得以长足拓展,并为指导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作者就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