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煤废弃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栽培试验,研究了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培养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煤灰物理性质不适于作物生长,对作物长势影响最大,在粉煤灰排放场不覆土直接种植作物不可取;(2)煤矸石和粉煤灰会对作物产生重金属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煤矸石的污染最大;(3)充填采煤废弃物复垦应该保证足够的覆土厚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煤矸石覆土厚度对胡枝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枝子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随着煤矸石覆土厚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植株生长60 d时,覆土煤矸石基质中胡枝子的株高是未覆土煤矸石基质的2.41~3.18倍;煤矸石覆土厚度是影响胡枝子地上部生物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与胡枝子地上部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方程为Y=0.212X+0.897(r=0.916);从胡枝子株高和生物量来看,在不施肥的情况下,煤矸石覆盖厚度为9~12 cm的土壤,基本可以满足胡枝子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粉煤灰充填复垦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阐明复垦方式对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淮南田集电厂粉煤灰为例,采用不同的覆土方式,以全土为对照,在5块试验田种植大豆和玉米,定期观察其长势,并利用ICP-AES和HF-AFS测得种植农作物后土壤、粉煤灰、大豆和玉米的茎叶和果实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各种充填方式下,表层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降低,而Hg和Se含量增多,并表现出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减少的趋势;复合充填下层土壤中Hg的污染指数为5.732,明显高于其他充填方式;在覆土30cm的充填方式下,农作物的株高大于其他覆土方式;并且在覆土30、50cm方式下,作物的茎叶和果实中所含的重金属的量比较接近全土种植下作物中重金属水平。所以,相对于50cm的覆土方式,覆土30cm充填方式是采煤塌陷地带生态修复和燃煤电厂粉煤灰处置较为经济的方式,也是对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影响较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充填基质会影响覆土层的容重、结构、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农作物的生长。为采煤沉陷地的复垦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煤矸石、粉煤灰和污泥等不同充填基质对覆土层物理性状、覆土层养分含量、覆土层重金属含量和农作物的影响与适宜覆土层厚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覆土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时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场复垦地肥力状况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粉煤灰处置场覆土复垦地为研究区域,测定覆土厚度和土壤剖面各层的容重、pH、含水量、有机质等理化性质,土壤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冬小麦抽穗期的生物量,研究粉煤灰处置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不同覆土厚度复垦地冬小麦生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粉煤灰场复垦地土壤总氮含量约0.90 g/kg,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2~76 mg/kg、114~135 mg/kg,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状况和自然农业土壤相比差异不显著;除复垦土壤厚度、容重、含水量对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理化性质和表土厚度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79-1984
试验以采自山西农业大学苗圃基地的绢毛匍匐委陵菜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方法,通过监测煤矸石覆土厚度对绢毛匍匐委陵菜的生长影响,研究其耐瘠薄性以及正常生长的最少覆土量,从而研究绢毛匍匐委陵菜对煤矸石此类贫瘠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从绢毛匍匐委陵菜的株高与分株数来看,煤矸石覆土厚度为3,6,9,12 cm时生长状况都较好,其中,最少3~6 cm的覆土厚度可以维持绢毛匍匐委陵菜的正常生长;从绢毛匍匐委陵菜开花数来看,在煤矸石覆土6 cm厚度时,绢毛匍匐委陵菜可以正常开花,达到较佳的观赏效果;煤矸石的覆土厚度是影响绢毛匍匐委陵菜地上部生物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与绢毛匍匐委陵菜地上部生物量呈正相关,其方程式为:Y=0.618X+0.248 7(R2=0.923 8);此外,绢毛匍匐委陵菜在煤矸石覆土厚度减少的情况下,植物的主根系长度明显减少,侧根总长度和平均根长增加,说明绢毛匍匐委陵菜通过增加侧根数目和总侧根长来增加对贫瘠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与利用。研究可为绢毛匍匐委陵菜在煤矸石基质上建植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7.
阳泉煤矸石山复垦种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矸石是山西最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它不仅侵占土地,还污染环境,故必须进行土地复垦。煤矸石山的复垦种植历来需先盖土,随后才能种植。但山西的老矸石山大多无土可盖;或盖土投资过大,给复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自1988~1990年进行了盖土、盖粉煤灰和不盖土的种草试验。结论是:煤矸石风化物上盖土和粉煤灰可改善植物的立地条件,但如加以适当的措施,覆盖和不覆盖的矸石风化物都可生长植物,但以覆为好。其中覆盖物以黄土优于粉煤灰。  相似文献   

8.
矿山复垦中污泥复混基质对三种木本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和土壤复混基质对柠条、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污泥与粉煤灰、煤矸石和土壤按一定比例混配成复混基质,D1处理(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土壤为30%∶10%∶10%∶50%)、D2处理(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土壤为30%∶10%∶30%∶30%)和D3处理(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土壤为30%∶10%∶50%∶10%),以土壤为对照播种柠条、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结果表明D1、D2和D3处理重金属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安全应用于植物栽培上。D1、D2和D3处理促进了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幼苗生长,抑制柠条幼苗生长。其中D3基质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较为充足的养分,D3基质中紫穗槐幼苗株高29.12cm,地径3.73cm,二色胡枝子幼苗株高23.9cm,地径2.37cm。  相似文献   

9.
黄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598-1611,1668
通过室内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盆栽试验,监测有无地下水补给和不同覆土厚度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小麦出芽率与地上部生物量等指标,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水分的作物有效性。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在有地下水补给时相对较高,且覆土厚度影响小麦出芽率;当无地下水补给时,表土含水量受覆土厚度的影响较明显,3种处理中覆土厚度为10 cm时表土含水量最高,小麦出芽率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在拔节前期,地上部小麦生物量与出芽率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高丹草为研究对象,选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分别研究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对粉煤灰(S1)、煤矸石(S2)和粉煤灰与煤矸石混合物(S3)3种基质上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根系形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并以正常沙土(S4)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煤矿区废弃物基质上高丹草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接种AM真菌减缓了高丹草根系生长受抑制的程度,促进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生物量的显著增加;高丹草根系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AM真菌可通过调节高丹草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高丹草在煤矿废弃物复合逆境中的抗逆性,并且接种摩西球囊霉对粉煤灰以及粉煤灰和煤矸石混合基质上高丹草根系的促进作用最佳,而接种地表球囊霉更适于煤矸石基质上高丹草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李秀凤  魏忠义  王秋兵  孙羽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92-6493,6495
为了低成本改良煤矸石风化物的水分特征,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和提高作物产量。以碳质页岩煤矸石风化物为对照,设添加绿泥岩、土壤、粉煤灰、保水剂、沸石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温室盆栽玉米试验,研究各改良措施对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加入绿泥岩40%的处理和加粉煤灰8%的处理对盆栽基质水分含量无明显影响。除加入绿泥岩15%的处理外,其他处理都促进出苗。出苗前半期,出苗率随着粉煤灰量和保水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出苗末期,加入土壤量为15%的处理出苗率最高。盆栽土壤水分含量随着绿泥岩和保水剂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土壤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少。出苗率随着各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增加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植树造林是废矿区复垦治理中的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文章对安微淮北煤矿粉煤灰复田立地覆土,压青措施对欧美杨生长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覆土方式对林木生长影响差异显著。(2)在粉煤灰表层覆糊土30cm的情况下。(3)间作绿肥与压青均能显著促进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东北黑土区剥离表土为土源进行土地复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选择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一个废弃多年的采石场进行覆土造地,根据土壤可供作物良好生长的土层厚度进行了不同厚度(20厘米、30厘米和50厘米)的覆土试验,在试验的地块采样监测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有利于玉米生长并得到最佳产量的适宜覆土厚度为50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田间酸雨喷淋系统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作物和蔬菜生长、产量和种予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雨对供试作物的株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作物的生物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酸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比农作物更明显,pH3.5的酸雨使三种供试蔬菜的产量平均下降17%。酸雨引起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降低。酸雨对作物种子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和组分及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个别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以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采用干筛法、湿筛法测定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计算稳定性参数及有机碳贡献率,分析覆土厚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粒级下,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覆土0~20 cm的>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最大、土壤团聚体团粒指数最小,覆土为60~80 c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团聚体稳定率最大,团聚体破坏率最低,是研究区最适合微生物活动及土壤根系生长的覆土厚度,研究结果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煤矸石堆放对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对矸石山周围土壤采样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煤矸石堆放对周围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其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Pb的单个元素污染程度为很强,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通过利用土壤背景值法和国家土壤标准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具有能同时兼顾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矸石山周围土壤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山进行覆土是植被修复的关键一步,而覆土又会对其基质中的营养元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煤矸石山不同坡面上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不同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不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本文研究不同的覆土比例对煤矸石基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选取了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和平台共5种坡面,研究其下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差异。研究表明:黄土的加入降低了煤矸石渣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且二者呈线性相关,在5种坡面中,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半阳坡>阴坡>阳坡>半阴破>平台,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大小顺序为半阳坡>平台>阴坡>阳坡>半阴坡,为进一步的植被恢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粉煤灰复田与储灰场种植利用的粉煤灰中主要有害物质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 ,评估了粉煤灰复田对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水果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及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影响 ,提出了粉煤灰复田中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细根是调节生态系统C平衡的主要组分之一,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细根影响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细根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CO2浓度升高对细根生长动态的影响;(2)CO2浓度升高对细根生理特性的影响;(3)CO2浓度升高对细根组分、分泌物、菌根的影响。由于细根生长受较多因素影响,使得研究结果也表现多样性,此外目前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如何在非干扰环境条件下开展CO2浓度升高对细根影响的研究,是当前研究地下生态学过程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3个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污泥和粉煤灰覆盖煤矸石降低酸性排水污染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和粉煤灰覆盖煤矸石后其淋溶液pH值由2.0升至7.5左右,Eh值分别降低到50、200 mV以下,EC值均降低到2.0 mS·cm-1,重金属镉、铜、铅、镍和锌的浓度降到0.002 mg·L-1以下,硫酸盐和铁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这主要因为污泥和粉煤灰的碱性、吸附作用及其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促进了Fe等氢氧化物沉淀和多种重金属硫化物及碳酸盐的沉淀固定,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能够阻止嗜酸硫氧化细菌对黄铁矿的微生物催化氧化。污泥和粉煤灰覆盖煤矸石可以明显地抑制煤矸石中硫化物氧化产生的酸和重金属污染,其中污泥覆盖5 cm的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