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我国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来源已经成为环境科技领域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解决非点源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多水塘系统、缓冲带、湿地处理以及降水促渗等技术。其中以施用高聚物为促渗手段,强化降水向土壤中渗透的技术,是从源头上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为此综述了高聚物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对降水的渗透性,延缓并削减降水地表径流,降低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效用,以期拓宽我国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是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植物中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木质素,严重污染环境。研究开发木质素应用技术,是消除其作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和弥补矿储资源日渐匮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木质素改性技术的发展,使其可利用性不断增强,在环境污染防治中也得到了应用,木质素在肥料与农药的缓/控释、水处理絮凝剂、土壤促渗削减雨水径流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技术研究成果,成为木质素资源再利用的技术基础,对消除木质素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相关领域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开发可再生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在着重介绍木质素及其改性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木质素改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土壤磷素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磷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行了简介,同时对国内外有关土壤磷素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讨论了土壤磷素非点源污染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主要类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成 因;探讨了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5.
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非点源污染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环境质量,并构成水质环境恶化一大威胁的现状,为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保证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综述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形成受地理、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影响因子多,形成机理复杂、潜伏滞后性强等特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相对较难.目前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两大类.针对特定的非点源污染治理对象,根据总体方案设计方法,设计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最佳总体方案对有效控制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非点源污染物模型研制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模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系统介绍和对比了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的总体结构、特点、适用领域及模型的局限性,尤其对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进而归纳了以往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和污染负荷定量化方法的发展特点。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云南省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类型,主要是土壤侵蚀、化肥农药施用、矿区开采、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等,控制污染源是减少非点源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指出人工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几种主要污染元素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由于其造价低、运行简单以及管理方便,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学模型对小清河流域无机氮次暴雨径流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年负荷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次暴雨径流污染主要由农田非点源污染造成,而非点源污染年负荷不仅包括暴雨径流污染负荷,还包括非暴雨径流污染如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废水不定期排放造成的污染负荷;利用几场实测次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加权平均值计算流域非点源污染年负荷会使计算结果偏小。此外,SCS和USLE模型在应用到下垫面复杂的流域时,其参数可通过数学率定确定,模拟结果表明可行。  相似文献   

10.
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和相关监测试验表明,水分是当地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生和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灌溉过程中应当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实施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为改善田间土壤养分结构,强调实行和推广田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排水沟渠在输送农田排水的同时具有人工湿地的生态功效,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降解吸附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避免污染外界水体。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与防治(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主要污染途径与为害以及防治策略,并就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防控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汉中非点源污染现状和生态环境条件,分析了非点源污染途径,指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养殖业技术是解决汉中非点源污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和相关监测试验表明,水分是当地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生和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灌溉过程中应当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实施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为改善田间土壤养分结构,强调实行和推广田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排水沟渠在输送农田排水的同时具有人工湿地的生态功效,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降解吸附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避免污染外界水体。

  相似文献   

14.
磷指数评价法是确定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和进行合理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国外磷指数评价法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3年到2000年为第一阶段,以Lemunyon和Gilbert提出的磷指数评价计算方法为代表;2000年以后以Gburek等提出的磷指数评价计算方法为代表。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磷指数评价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非点源磷污染评价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及其改性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素是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植物中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木质素,严重污染环境。研究开发木质素应用技术,是消除其作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和弥补矿储资源日渐匮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木质素改性技术的发展,使其可利用性不断增强,在环境污染防治中也得到了应用,木质素在肥料与农药的缓/控释、水处理絮凝剂、土壤促渗削减雨水径流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技术研究成果,成为木质素资源再利用的技术基础,对消除木质素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相关领域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开发可再生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在着重介绍木质素及其改性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木质素改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汾河运城段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与分析,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汾河运城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根据河津水文站2005-2010年的实测逐月径流、泥沙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率定好的模型对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研究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土壤侵蚀、水文过程和污染负荷子模型的汾河运城段非点源污染模型,该模型对研究区域的适应性较好,可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时间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各水文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而且发生在汛期(7-10月)的TN、TP流失量分别在60%和70%以上;对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污染的关键区域主要为万荣与新绛县部分子流域,该部分区域降雨量、土壤侵蚀性均较大,并且坡度也相较其他区域大,因而产沙量相对较大,再加上农业活动的影响最终导致非点源污染相对较大,由此可见控制非点源负荷产出的关键在于减少流域的水土流失;对研究区域内TN、TP各类污染源贡献率进行分析可知,研究区域的非点源TN、TP负荷中分别有46.3%和53.5%为土壤养分流失所产生。【结论】汾河运城段非点源污染的控制重点在汛期(7-10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农业用肥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点源污染虽已得到有效治理,但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定量模型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农户经营行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我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与SWAT的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海峰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7-6750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数学模型是研究流域污染、水质分析与预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综合分析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优缺点后,选取当前较为先进和完善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借助GIS、RS技术,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了解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为洱海流域的综合治理和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特点,提出了基于现场监测的径流浓度法估算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该方法主要包括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点位布设、现场监测、融雪径流计算、非点源污染产生量估算、典型子流域入河系数估算和非点源污染入河量估算等7个过程。其中,监测点布设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坡度与该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土壤类型重合的区域,监测频次通过分析融雪过程和融雪径流特征确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北地区的阿什河流域,计算出春季融雪期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COD的产生量为1 637.03 t,入河量为151.11 t。  相似文献   

20.
基于USLE的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有效控制黑河流域因土壤侵蚀而产生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改善黑河水库水质,以流域的行政单元作为估算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单元,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并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了参数选取和率定,在 GIS软件辅助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侵蚀量,计算了流域吸附态氮磷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文中所用估算方法较为合理,全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15.06 t/(km2·年);(2)流域每年由土壤流失所引起的吸附态氮磷总负荷量分别达到15.702和3.866 t,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3)马召乡、甘浴湾乡、板房子乡、安家岐乡、厚畛子乡以及小王涧乡对流域氮磷污染负荷贡献较高,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主要源区;(4)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农事活动是削减和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