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生存需求的光照适应性条件。设计试验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比较处于不同水深度层植物的生长状况,考察因水体深度增加引起的光照减弱对蓖齿眼子菜生存的制约程度。试验表明蓖齿眼子菜光补偿深度粗略值为水体透明度下60 cm深度,即蓖齿眼子菜成活的临界水深度。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白洋淀底泥为栽培基质,用室内栽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下,蓖齿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及其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等级的提高,蓖齿眼子菜生长性状良好,且生物量及其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当水体中总氮浓度高于10 mg/L时,蓖齿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3.06%;对总磷的去除率呈递减趋势,水体总磷浓度低于0.9 mg/L时,蓖齿眼子菜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6.63%.同时提出更加优化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两种沉水植物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玻璃水族箱及恒温光照培养箱,分别研究了两种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 L.)的浸提液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化感效应.结果显示,这两种沉水植物的浸提液均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具有化感效应,且都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伊乐藻和蓖齿眼子菜20%浸提液试验组对斜生栅藻有明显的促生长效应,试验第7 d时,其藻细胞浓度分别为同期对照组的237%和180%.伊乐藻和篦齿眼子菜50%~90%浸提液试验组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且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试验第7 d时,伊乐藻和蓖齿眼子菜90%浸提液试验组藻细胞浓度分别为同期对照组的38%和32%.从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上看,伊乐藻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EC50(6 d)为70%,篦齿眼子菜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EC50(6 d)为55%,表明了眼子菜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抑制效果较伊乐藻浸提液好.  相似文献   

4.
9种沉水植物的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道底泥直接种植法和无底泥逐渐增加盐度水培法,通过测量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比较了生长在天津滨海湿地中的9种沉水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将植物直接种植在河道底泥中,只有川蔓藻(Ruppia maritima)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能够存活。使用逐渐增加盐度的水培养方法发现,不同植物耐盐性有较大差异,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能耐受的盐度在5.3g·L-1以下,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在7.6g·L-1以下,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在10.1g·L-1以下,而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的耐盐性最高,达10.1g·L-1以上。9种植物耐盐性依次为:川蔓藻>篦齿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菹草>线叶眼子菜>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这表明,川蔓藻和篦齿眼子可以作为滨海高含盐水体沉水植物重建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5.
通过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情况。在对试验结果(TN的去除率为42.40%~43.48%、NO3-N的去除率为38.02%~41.51%、NH3-N的去除率为96.54%~99.73%、PO4-P的去除率为94.31%~99.70%)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TN的去除率为60.45%、NO3-N的去除率为51.83%、NH3-N的去除率为46.08%、PO4-P的去除率为66.39%)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适时收割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来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有效途径,为防治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剑湖湿地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对环境氮素的利用情况,测定了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胁迫下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微齿眼子菜在0~80mg/L NH4Cl和0~320 mg/L的KNO3环境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外观无明显变化;对铵态氮、硝态氮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对铵态氮的吸收能力优于硝态氮;根据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的响应可以看出,微齿眼子菜是一种较好的耐受氮、吸收氮和转化氮的水体生态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低盐水域环境修复的生态治理手段,筛选出适合本地低盐水体环境的沉水植物,利用15L透明塑料桶,在室外比较研究了盐度0、5、10、15条件下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3种本土习见沉水植物的生长、成活、叶绿素及水体TN、TP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轮叶黑藻不能适应所有盐度水体,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在盐度5、10、15的水体均能成活,且2种沉水植物在盐度5的水体相对生长率比盐度0的水体中高,穗花狐尾藻在盐度10和15水体中相对生长率为负,叶绿素含量下降,篦齿眼子菜成只在盐度15的水体相对生长率为负、叶绿素下降。3种沉水植物都能减少水体中TN、TP浓度,并在不同盐度产生差异。研究表明: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可以适应低盐度的水体环境,穗花狐尾藻低盐环境下容易种植成活,而篦齿眼子菜种植成活后对盐度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组织显微结构以及测定植物体内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了镉对3种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轮藻(Chara vulgaris)细胞组织完整性以及碳代谢和抗胁迫能力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尽管镉有效地抑制了沉水植物的碳代谢和抗胁迫能力,从而导致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和植物死亡,但是这3种沉水植物对镉毒害的抗性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凭借其致密的细胞排列、较厚的表皮层以及较高的游离脯氨酸水平,蓖齿眼子菜表现出很强的抗镉毒害的能力。因此建议将其作为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计了不同培养条件(培养箱、简易温室、塑料膜覆盖)来观察微齿眼子菜、丝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小眼子菜、布氏轮藻、苦草和刺苦草7种沉水植物的越冬表现和生长状况,结果显示7种植物在3种人工条件下均能够越冬,其中小眼子菜和布氏轮藻在该3种条件下存活率均为100%;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微齿眼子菜、穿叶眼子菜、苦草、刺苦草的(茎)长度、生物量和分枝数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1),而小眼子菜的分枝数随温度升高显著减少(P0.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组织显微结构以及测定植物体内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了镉对3种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轮藻(Chara vulgaris)细胞组织完整性以及碳代谢和抗胁迫能力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尽管镉有效地抑制了沉水植物的碳代谢和抗胁迫能力,从而导致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和植物死亡,但是这3种沉水植物对镉毒害的抗性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凭借其致密的细胞排列、较厚的表皮层以及较高的游离脯氨酸水平,蓖齿眼子幕表现出很强的抗镉毒害的能力.因此建议将其作为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长型植物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而植物的性状特征又决定了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淀山湖是我国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通过对淀山湖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分布现状调查,及其特征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性状特征对生境的适应性及其响应机制,探讨了富营养化湖泊逆向演替的驱动因子和未来演替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了相异的策略,进而决定了其分布。大眼子菜型植物竹叶眼子菜干物质含量高,因而组织强度高,能在受风浪影响的大水体形成优势群落;小眼子菜型植物黑藻叶面积小、比叶面积大、叶面积/地上干重高且叶片集中于上层水体,在小面积水域具有极高的竞争优势,在湖湾极易形成致密的单种群落;苦草型植物苦草叶面积大,叶生物量主要分布于下层水体,在透明度低的水体中无法获得足够光资源,因而其群落在淀山湖消失。富营养化水体中具生存优势的沉水植物均具有叶面积小、叶片集中分布于上层水体等特征,这均有助于更好地获得上层水体光资源,表明水下可利用光源是水生植被演替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宁波地区的山区和平原25处样地水体进行乡土沉水植物调查,结果共发现轮叶黑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小眼子菜、菹草、小茨藻、金鱼藻等5科6属10种乡土沉水植物;乡土沉水植物所处区域的水质变化范围较大,水质类别从II类至劣V类均有,沉水植物所处的山区水体水质明显优于平原水体;沉水植物分布区域的底质以砂泥质最多,底质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平均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泥质砂泥质砂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侵植物凤眼莲生长对滇池水生植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月份滇池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的叶绿素含量,结合凤眼莲根培养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探讨凤眼莲生长对滇池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滇池凤眼莲生长降低了浮游植物及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的叶绿素含量,对二者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凤眼莲根培养液明显抑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为滇池凤眼莲生态安全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沉水植物对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情况。在对试验结果(TN的去除率为42.40%~43.48%、NO3-N的去除率为38.02%~41.51%、NH3-N的去除率为96.54%~99.73%、PO4-P的去除率为94.31%~99.70%)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TN的去除率为60.45%、NO3-N的去除率为51.83%、NH3-N的去除率为46.08%、PO4-P的去除率为66.39%)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适时收割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来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有效途径,为防治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克氏原螯虾摄食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室外模拟试验,研究克氏原螯虾摄食对4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摄食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束时,对照组中的沉水植物总生物量增加了27.2%,55、75、95 mm螯虾组中的沉水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0.2%、50.9%、66.9%,沉水植物的生物量随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增加而降低。克氏原螯虾对轮叶黑藻株高的影响最为明显,对苦草株高的影响较小。不同形态克氏原螯虾均喜食轮叶黑藻,对轮叶黑藻的摄食喜好程度优于篦齿眼子菜和竹叶眼子菜,对苦草的摄食选择性最低。由结果可见,克氏原螯虾的入侵严重地影响沉水植物的群落结构,从而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功能,应加强对其种群动态的监测,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将浮萍(Lemna minor)、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烘干植物体悬挂在水柱中,定期检测残存干物质和总氮(TN)、总磷(TP)含量,研究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降解速率的差异。试验条件分别是原位池塘、有沉积物温室和无沉积物温室等3种降解条件。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干物质降解速率略高于浮萍,2种植物的分解都是在原位池塘的条件下快于温室条件下。马来眼子菜TN的降解速率在有沉积物温室和原位池塘的条件下高于浮萍,但TP的降解速率却在所有处理条件下低于浮萍。2种植物分解1周后,氮磷比(N/P)均上升,说明TP的降解速率高于TN,1周后则波动不大。由此可见,无论是漂浮植物还是沉水植物,磷的分解速率在1周之内最快,漂浮植物浮萍TP的降解速率高于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由结果可知,与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相比,漂浮植物浮萍释放到水体的TP更多。  相似文献   

17.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大型水生植物是该技术的核心。人工沉床技术中大型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富集重金属;②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高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DO含量;④通过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和细菌生长;⑤为微生物活动提供附着载体和氧源,形成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然而,以往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在水底直接栽植易受水体透明度、水深等条件的制约,成为高等水生植物在低透明度和水深较大的重污染水体修复应用的重要障碍。而人工沉床技术可以通过床体升降人为调控植物在水下的深度,克服水深、透明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易于实现植物种群优化配置和群落构建,而且有利于植物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将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透明度低、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化较大的重污染水体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和浮叶植物荇菜、菱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正磷酸盐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60%以上,且以马来眼子菜和苦草的效果最好,去除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眼子菜为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省稻田中较为普遍的恶性杂草,特别是在劳力少、耕作水平低的地区为害更为严重。据试验,当9米~2稻田中眼子菜叶片达1000片时,减产即达20%。 眼子菜适宜生长在浅水、静水中。田边沟渠、积水洼地和灌水条件较好的稻田分布较多。丘陵山区则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及冲田内。岗塝田及新改稻田,依靠电灌,经常脱水,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20.
冬季水生植物分解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太湖3种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Limnanthemun nymphoides)冬季分解过程以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马来眼子菜和荇菜的快速分解期为前4 d,在这4 d内干物质分别减少了15.9%、12.9%和38.8%;第4~48 d为缓慢分解期,3种水生植物干物质剩余量差异显著(P<0.01)。分解速率k与植物残体内的C/N显著负相关(P<0.01,n=54),与C/P呈显著负相关(P<0.01,n=54)。实验前4 d,植物组水体p H、DO值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上升,总体都表现为对照组>芦苇组>马来眼子菜组>荇菜组;实验初期,植物分解向水体中释放大量N、P营养物质,水体TN、TP分别在第2、4 d达到最大,但是其对水质影响具有时效性,实验后期各组水质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