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巢湖底泥为原料进行梯度驯化,利用平板分离技术,从底泥中分离到三株聚磷菌株,参照伯杰氏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初步确定均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通过进行相应的单因子优化实验,初步确定其最佳生长条件为:三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K1菌最适pH为8,K2、K3菌最适pH为7;K1、K3菌最适菌量为OD=0.4,K2菌最适菌量为OD=0.6。同时研究了氧气、碳源对这3株菌聚磷能力的影响,在厌氧条件下出现放磷现象,好氧条件下过量摄磷现象;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其聚磷率高于以乳糖、甲醇、乙醇为碳源时的摄磷量。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6,(13):5-7
通过对呋喃虫酰肼降解菌最适碳源、最适氮源、最适碳源量、最适氮源量、最适温度以及最适pH进行筛选,以确定呋喃虫酰肼降解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7株呋喃虫酰肼降解菌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最适碳源量是3 g/L,最适氮源量是1.0 g/L-1.2 g/L,最适温度是30℃-35℃、最适pH是6.5-8.0。  相似文献   

3.
甲胺磷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甲胺磷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方法,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降解菌MAP-3,初步确定MAP-3为假单孢菌属菌(Pseudomonas)。研究了该菌株降解甲胺磷的降解特性,该菌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降解率达89%。MAP-3除了能降解甲胺磷外,还能降解敌敌畏、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4.
花椒流胶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甘肃陇南地区花椒流胶病病原菌,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花椒流胶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造成花椒流胶病的主要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光照、pH、温度、不同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造成花椒流胶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 sp.).三线镰孢菌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8,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小穴壳菌属在光暗交替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适宜pH为6~8,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钠.【结论】花椒流胶病病原菌具有碳氮源营养来源广泛,适宜偏碱环境生长,耐高温的生物学特性,为花椒流胶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行稳定的SBR反应池好氧末端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聚磷菌LB4,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聚磷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EBPR工艺过程为载体,模拟将来可能采用的含可利用碳源的工业废水作为进水,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下菌株LB4的除磷行为,初步分析了其代谢机理,研究表明:菌株LB4除磷的最佳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微量元素的有无对该菌株的除磷效能影响不大,提高生物除磷系统除磷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厌氧释磷量.  相似文献   

6.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广金  张袖丽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202-202,20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可以在20~40℃、pH值5.0~9.0范围内较好生长;降解苯酚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0,最大降解率达到89%。完全降解无机盐培养基中500mg/L、1 000mg/L、1 200mg/L的苯酚分别需要60h、72h、108h。  相似文献   

7.
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凌某农药生产厂的下水道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联苯菊酯降解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并命名为LBX3.该菌可以联苯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结果表明,LBX3降解联苯菊酯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在pH为7的基础盐培养基中,150 r/min摇床培养第5天,LBX3对200 mg/L的联苯菊酯的降解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8.
从大庆油田的油井采出水及采出油中分离筛选到3株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研究影响3株菌降解石油的初始pH、温度、转速、石油浓度、NaCl浓度及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确定其中的优势菌株为W-2.三株菌的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系W-1/W-2的石油降解率最高,达到92.5%,比单菌株W-1、W-2对石油的降解均有较大提高;而W-2/W-3复合菌系的石油降解率为57.9%,比单菌株W-2、W-3对石油的降解均有所降低.这三株菌均能耐受一定的温度和矿化度,复合菌系W-1/W-2的驱油活性较高,在微生物采油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鸡枞菌分离较难的问题,对采自秦岭地区的一株野生鸡枞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标本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平皿观察法和ITS序列分析确定其菌属,以菌丝生长速率为指标、探索其最优生长碳源、氮源、KH_2PO_4浓度、MgSO_4浓度、温度及酸碱度等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经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此菌株为鸡枞菌,该菌营养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硝酸铵;鸡枞菌生长较快的KH_2PO_4浓度在0.10%~0.20%时,最适浓度是0.15%;MgSO_4浓度在0.025%~0.075%时,最适浓度是0.050%;生长温度范围在25~27℃时,最适温度是26℃;pH范围5.0~6.0,最适pH是5.0。  相似文献   

10.
对一株新近分离的抗生素产生菌假单孢菌(Pseudomonas :麸皮3%,豆饼粉2%,Na2HPO4*12H2O #-5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工艺条件(发酵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摇速)进行了摸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20#-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组成sp.)20 0.05%,MgSO4*7H2O 0.1%;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9.0.在优化条件下,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 cm.20#-5菌株生长的较适温度和初始pH值分别为28~32℃和7.0~9.0.装液量和摇速对发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新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基因资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唯一碳源,从湿润木屑中分离和筛选获得1株高产纤维素酶目的菌株LYW-1。对该菌保守序列ITS进行扩增和测序后,提交NCBI并与相近物种ITS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基于亲缘关系构建系统发育树。将ITS rDNA保守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相结合,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栓菌属(Trametes)。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底物,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分析pH、温度及培养基中同碳源、氮源对该菌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YW-1在pH 7.0、37℃、淀粉为碳源和乙酸铵为氮源时为最适培养条件,总酶活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对一株新近分离的抗生素产生菌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20#-5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工艺条件(发酵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摇速)进行了摸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20#-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麸皮3%,豆饼粉2%,Na2HPO4·12H2O0.05%,MgSO4·7H2O0.1%;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9.0。在优化条件下,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cm。20#-5菌株生长的较适温度和初始pH值分别为28~32℃和7.0~9.0。装液量和摇速对发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渤海某海水养殖场(北美白对虾)底泥中分离到1株耐盐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MCW148,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MCW148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为6。在最适条件下,菌株MCW148在12 h对NO3--N的去除率为62.4%。  相似文献   

15.
不同碳氮源对解磷菌K_3溶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盐生长培养基作为液体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碳源(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乳糖、D-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氮源(硫酸铵、尿素、硝酸铵和硝酸钾)及C/N(40∶1、20∶1和8∶1)对解磷菌K3溶解磷酸三钙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解磷菌K3表现出最强的解磷效果,溶磷量达653.00μg.mL-1;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的解磷效果最差,溶磷量仅为4.83μg.mL-1。以NO3-为唯一氮源时,解磷菌K3的溶磷量仅为14.3μg.mL-1;酰胺态氮源时其溶磷量增加到460.0μg.mL-1;NH4+是解磷菌K3的最佳氮源,其解磷量为单一NO3-源的37倍。K3的溶磷量随着培养基中C/N的减小而增加,最佳C/N为8∶1。表明添加可溶性磷抑制了解磷菌K3的溶磷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处理农药生产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丁草胺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BD-1,经鉴定为施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tutzeri).在纯培养的条件下测定了BD-1对丁草胺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菌浓度OD415=0.2,pH7.0、30℃条件下,BD-l对丁草胺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1.0、10.0和100.0 rag·L的丁草胺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11、0.60和0.96d.BD-1在不同pH及温度下对丁草胺的降解作用为pH 7.0>pH6.0>pH 8.0,30℃>20℃>40℃.GC/MS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丁草胺的主要微生物降解产物为2-氯-2',6'-二乙基乙酰苯胺和2,6-二乙基苯胺.  相似文献   

17.
从长期堆积腐烂羽毛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经形态观察和16S rRNA测序初步鉴定为黄单胞菌属,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相似性达98%,命名为黄单胞菌DHHJ(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DHHJ)。该菌降解羽毛蛋白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5。迄今为止,国内还未见黄单胞菌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8.
氧化乐果降解菌假单胞菌L-3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假单胞菌L-3最佳的生长条件和最优的碳氮比,在含一定浓度氧化乐果的液体普通培养基中,对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通气量、接种量条件下发酵培养,通过测定光密度值绘制生长曲线;在氧化乐果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选出最适的碳源和氮源,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L-3最佳生长条件为30℃、pH7.0、接种量3%(装液量100 mL);最佳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适的碳氮比为6:5.  相似文献   

19.
综述聚磷菌的生物除磷机理和影响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湖泊底泥应用生物除磷和纳米材料除磷的观点,为应用生物除磷方法来解决富营养化水体中作为限制因子的磷的有效去除问题提供技术研发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秦岭采集的15株栓菌属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03588,对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起始最适p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5d酶活达到最大值。培养基装量对产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