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次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实验室对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方法]按照GB 4789.4-2010对标号分别为1#、2#、3#、4#、5#的5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了分型.[结果]试验得出,供试的1#~5#样品中1#菌为鼠伤寒沙门氏菌,2#为蒙得维的丽沙门氏菌,3#为阿贡纳沙门氏菌,4#、5#样品均为非沙门氏菌.[结论]通过此次能力验证,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得到了有效验证,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参加能力验证,验证实验室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通过对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进行分析,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检测数据达到检测质量的标准。[方法]根据参试指导书和标准GB 4789.4—2016的方法对2份奶粉样品进行分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增菌后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VIDAS)进行初筛,初步判断样品情况,生化鉴定时同时用生化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2 COMPACT)进行确认,确保生化结果一致。[结果]此次能力验证收到的2个盲样:18-Q018和18-W430,其中18-Q018 25 mL样品未检出沙门氏菌,18-W430 25 mL样品检出沙门氏菌。其结果与指定值一致,能力评价为满意。[结论]实验室通过参加沙门氏菌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进行分析,提高检测人员沙门氏菌检测能力;在参加能力验证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确保能力验证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与鉴定提供参考,从传统标准检测方法、特异性PCR、分子系统发育3个层面,其中传统标准检测方法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特异性PCR基于invA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基于16S rDNA,对能力验证(CFAPA-805)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样品341中检出沙门氏菌,其中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与分子系统发育鉴定结果显示,此次阳性样品中的沙门氏菌为沙门氏菌生化群(Ⅰ),肠炎沙门氏菌肠炎亚种,血清分型为O:9,12:H:g, m。本次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肯定实验室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通过比较,特异性PCR鉴定可以确定沙门氏菌是否检出,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鉴定可以确认沙门氏菌的生化群、血清分型与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国标平板计数法、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 MPN)计数法检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适用性。[方法]参照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中平板计数法、MPN计数法检测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浓度,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同时以蜡样芽孢杆菌为阳性对照,蕈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阴性对照,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结果]该方法具有特异性,能够准确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的计数,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回收率在84%~100%。[结论]2种方法均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均能达到标准方法要求的技术指标水平,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对比不同种类培养基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定量检验结果的差异,参考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乳粉中沙门氏菌标准物质定值实施方案及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要求对3份沙门氏菌标准物质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使用XLD培养基和沙门显色培养基,在没有其他干扰菌的情况下,均可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在售面粉类早点中铝残留状况。[方法]于2014、2015年在慈溪市20个乡镇街道的早餐店、快餐店、食品超市及流动早餐车中抽取281份包子馒头和油条样品;同时,在各乡镇粮油店、超市共抽取30份小麦粉样品。按照GB/T 5009.182-2003《面食制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结果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78批油条样品中,铝残留检出率为71.8%,超过100mg/kg的样品为33.3%,铝残留中位数为28.0 mg/kg,最高检出值为290.0 mg/kg,两年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3份包子馒头样品中,铝残留检出率为33.0%,铝残留中位数为0 mg/kg,最高检出值为293.0 mg/kg,两年间存在显著差异。30份小麦粉样品铝残留均未检出。[结论]面粉类早点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铝膨化剂导致食品中铝残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蛋鸡场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沙门氏菌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对2012~2015年采集的广东省蛋鸡场样品进行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1784血清样品进行了肠炎沙门氏菌和1 387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检测;采用凝集试验方法对1 391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检测;采用细菌培养、PCR方法对采自广东省的活鸡/死鸡、环境拭子等1 458份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检测。[结果]肠炎、鼠伤寒、鸡白痢3种血清型沙门氏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6.70%、10.09%和1.01%;沙门氏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1.65%。[结论]蛋鸡群中存在肠炎、鼠伤寒、鸡白痢等3种沙门氏菌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蛋鸡群的总体感染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2种方法复核检出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按照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前增菌、选择性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和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SN/T1870—2007《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实时PCR法》对疑似阳性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和复核。[结果]经过2种方法验证可疑菌落,该批牛肉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分离并鉴定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疑样品时,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和复核,该方法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用于畜禽肉中致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提供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以及SN/T 2051—2008、GB/T 38164—2019、SN/T 3730.8—2013 3种方法对2个肉糜样品进行猪源性成分检测,通过参加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食品中猪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验证实验室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在样品22-W514中检出猪源性成分,在样品22-K216中未检出猪源性成分,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北疆地区是新疆肉牛养殖业的主产区,大多采用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养殖模式.了解北疆地区肉牛养殖业饲料安全状况.[方法]选择新疆伊犁和塔城地区3个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肉牛养殖场,采集101份饲料样品,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霉菌进行检测.按照GB/T18869-2002(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GB/T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GB/T13092-2006(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101份饲料样品中,66份显示为大肠菌群阳性,检出率为65.3;,其中,精饲料、打瓜藤中大肠菌群最高,达到2.4 × 105/100 g,麦草、草垛、秸秆中大肠菌群含量都较低,数量低于2.3×102/100g;在所有饲料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在所检测的101份饲料样品中100份出现霉菌阳性,检出率为99.01;,其中麦秆霉菌数量最高,达到8.9×104 cfu/mL.不同肉牛场、不同饲料和饲料原料大肠菌群和霉菌污染变化不同.[结论]所检测的101份饲料样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大肠菌群和霉菌的污染.为肉牛饲料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为肉牛饲料微生物污染限量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Dot-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志辉  张红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39-16140,16163
[目的]建立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Dot-ELISA法。[方法]采用Dot-ELISA法,对随机采集自西宁市某饲料厂的100份成品饲料、85份鱼粉和50份精蛋白进行了沙门氏菌检测。通过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对饲料样品中的细菌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结果]通过Dot-ELISA检测,成品饲料、鱼粉和精蛋白中的沙门氏菌阳性率分别为38.00%、62.35%和60.00%。Dot-ELISA法与常规分离鉴定技术的符合率为82.23%。[结论]Dot-ELISA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常规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用于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宠物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沙门氏菌吸附和侵袭上皮细胞表面蛋白inv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7 CFU/反应(25μl/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人工污染宠物食品,样品经18 h增菌后,结果均为阳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宠物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特性,为研究制定罗非鱼食源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采自广西罗非鱼主产区养殖场及市售罗非鱼样品(200份)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等9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所检测的9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除了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6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养殖场罗非鱼样品的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和5.0%,海豚链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2.5%、1.7%和0.8%;市售罗非鱼样品仅检出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2.5%、1.3%、1.3%和1.3%.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药物谱和耐药谱,以对头孢哌酮的敏感率最高,达56.7%;对青霉素、新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63.3%.[结论]广西罗非鱼携带有以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食源性致病菌,且检出的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方法]以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并对该序列进行等温扩增;对Mg2+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在Mg2+浓度为2.0mmol/L时,62℃反应40min,扩增可达最佳效果,LAMP法检测的灵敏度为7.8cfu/ml。[结论]建立了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LAMP技术,该方法灵敏度高、耗时短、方法简便,便于在基层推广,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不同加工处理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为EGCG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抑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种不同加工方式对EGCG进行处理,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MIC法)与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EGCG的抑菌效果,利用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EGCG对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EGCG抑菌能力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提升。相同浓度下,EGCG经过不同加工方式后抑菌能力大小依次为巴氏杀菌法(72℃,20 s)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5 min)薄膜过滤法(0.22μm),最低杀菌浓度(MBC)依次为0.062 5、0.125 0和1.000 0 mg/m L,经巴氏杀菌法处理的EGCG抑菌效果最强。而EGCG在牛奶中的抑菌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多种食品加工条件下,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地产蔬菜杀菌剂类·杀螨剂类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2015年宁波市地产蔬菜的农药残留水平,为农药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地产的920批次蔬菜样品中的15种杀菌剂类、杀螨剂类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根据国家标准《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中最大残留限量(MRL)的规定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进行风险评价,同时用定量风险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243批次样品中有8种农药残留,占样品总数的26.4%。杀菌剂以多菌灵、腐霉利、烯酰吗啉为主,占检出杀菌剂的80.6%;杀螨剂以哒螨灵为主,占检出杀螨剂的95.5%。所有样品检出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MRL,且ADI评估合格。按照定量风险评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宁波市蔬菜的农药残留种类多、残留量低、风险较小;定量风险评价尽管计算比MRL和ADI评估更为复杂,但随着参数的增加,评价越可信,同时要注重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温度、有机负荷、接种量3个关键参数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综合考察了批量式发酵过程餐厨废弃物产沼气及降解效果,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温度是影响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的显著因素;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接种量350 g、有机负荷40 g,在此条件下发酵产气中平均CH4含量可达68.75%,TS产气率及VS产气率分别为661.96和708.97 m L/g,能源转化效率可达79.92%。[结论]可为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的沼气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检测的基因芯片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芯片的效果。[方法]以5种目标菌保守基因片段为模板设计引物,用待检样品增菌后提取的DNA模板进行2个独立的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有5种目标致病菌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用芯片扫描仪对芯片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并判定结果。[结果]使用基因芯片检测5种细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105cell/ml;大肠杆菌O157:H7 5.0×105cell/ml;沙门氏菌4.4×105cell/ml;单增李斯特氏菌2.4×105cell/ml;空肠弯曲杆菌6.2×106cell/ml。[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芯片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一种能应用于实际的快速高通量检测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41-13642
[目的]了解牡丹江城市鸟类所携带的人体病原微生物,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网捕法或巢捕法在各个区内捕获样品,通过培养基培养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研究了分离自捕获样品的病原微生物。[结果]从捕获的麻雀、喜鹊、大山雀、金翅雀、家燕、红尾伯劳、鸽子等鸟类中分离出了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革兰氏肠杆菌、葡萄球菌、细小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不同鸟类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其不同器官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分别用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杆菌培养基和沙门氏菌培养基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培养一段时间后,来自肠道的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构建牡丹江市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