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28个群系组和56个群系。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海拔范围最广的植被型是落叶阔叶灌丛、竹林和草甸,其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海拔1 600~2 400 m区域植被类型丰富,分布有39个群系。保护区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广,占保护区植被总面积的19.0%。  相似文献   

2.
通过代表性样地取样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赫尔洪德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植被属于典型草原植被,自然植被类型相对丰富,共有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组,49个植物群系。  相似文献   

3.
在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典型分布区域均匀布设样方,进行全面的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448种,植被类型包括7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40个主要的植物群系,这对于荒漠干旱区来说算是比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植物994种(含种下等级);植物区系温带属性属特点明显;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以温带分布型占优;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与森林资源,采用样线踏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植被进行调查,同时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森林资源的特征.结果为:1)植被可归为4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70个群系,其中常绿阔叶类型的群系数量最多,占总群系数量的30%.2)福建柏、长苞铁杉、伯乐树等起源古老的种群在保护区内更新良好.3)森林类型以天然林为主,其面积、蓄积量分别占总森林面积、蓄积量的93.3%、96.3%;林龄结构上,暂以中龄林为主.可见,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起源古老种群保护良好,森林面积大且质量高,具有很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金丝猴的6个栖息地进行了植被类型调查。通过对所设60条样线12个样方的样线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分类的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并对其栖息地的5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采取线路调查和典型取样以及卫星影像数据分析,得出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和28个群系。其中寒温灌丛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保护区面积的29.37%。在水平分布上,轿子山片以保护区最高主峰和山脊为界,东、西两部分植被类型差别较大;温性针叶林、寒温灌丛和寒温草甸是保护区山地垂直带上最主要的植被类型。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大面积连片存在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且地理分布极为特殊,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线调查结合法对甘肃头二三滩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分布有维管植物1 314种,隶属138科590属,其中蕨类植物56种,隶属15科29属,种子植物1 258种,隶属123科561属;国家保护植物14种;从属的分布来看,温带性属是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植被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和28个群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凌源市森林植被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凌源市植被类型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和53个群系.文章对其中27个典型群系的植物构成及种群密度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划定植被类型,可以为全市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认识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栖息环境的植被类型现状,于2005年9~11月、2006年3~7月,在滇金丝猴分布地设置植物样线60条、植被样方12个、竹子小样方60个进行综合调查。根据“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及分类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于2016~2017年期间,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了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植被从山顶到山体基部有规律的分布,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人工油松林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基本查清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13.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内植被分布情况,为生物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标准地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方法可知,湿地公园内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7个群系,其中森林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湿地植被46个群系,群系类型多样,物种组成丰富,森林植被表现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湿地植被是衡山县、衡东县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沈新华  丁发林 《林业调查规划》2021,46(2):106-109,113
采用样线、样地及植被分类等方法对兰坪县翠坪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有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不明显,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依据植被类型分类系统,分别阐述了云南松林、华山松云南油松林、毛曼青冈林、青冈杨桦林、白穗石栎林以及杜鹃灌丛的植被类型特征,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提出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开展科研监测,积极探索保护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盐池县境内,涉及高沙窝、花马池、王乐井、青山、冯记沟五个乡镇。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保护区自然植被共有灌丛、灌草丛、草原、荒漠、草甸、水生植被等6个植被型、17个植被亚型、34个群系。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4科180属36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4  相似文献   

16.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和植物区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20科1141种;区系成分复杂,包含有东亚一北美成分、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等多个分布区类型;植被类型多样,有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其中包括在该区典型的跳石塘植被。  相似文献   

17.
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惠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27-131
采用样线、样地、观测点相结合的野外普查方法对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对本底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个植被型20个群系62个群丛;植被分布水平规律变化界限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形成垂直地带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调查,将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26个群系,分析了该区植被构成的特点,并对山体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省万宁市神州半岛区域现有植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研究该地区植被类型的情况。依据《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把该半岛的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6个群系,并对各个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雾灵山森林植被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根据多年的调查资料,将雾灵山森林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12个亚型、86个群系、734个群丛,并对每个植被等级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