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不同地域茶叶EGCG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研究了长沙高桥镇、云南思茅和福建福安三地茶叶EGCG含量,以及东山峰不同海拔高度茶叶EGCG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东山峰为加工高EGCG茶的适宜地域,其中东山峰海拔800m左右的EGCG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制备HPLC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结合NMR、LC/MS进行结构鉴定,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了EGCG3″Me;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适用于常规定量分析,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8%,RSD为3.31%;采用蒸馏水在90℃的水浴浸提5min,茶汤中EGCG3"Me的浓度可以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茶树种质资源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吕海鹏  谭俊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6,26(4):310-314
采用HPLC分析技术对国内茶树种质资源的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份高多酚茶树种质中发现EGCG3"Me的含量大于1%的茶树种质有6个;茶梢中EGCG3"Me的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秋季新梢高于夏季新梢;绿茶加工过程能有效保持鲜叶中EGCG3"Me含量,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萎凋工序中茶叶中EGCG3"Me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吕海鹏  谭俊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6,26(4):310-314
采用HPLC分析技术对国内茶树种质资源的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份高多酚茶树种质中发现EGCG3″Me的含量大于1%的茶树种质有6个;茶梢中EGCG3″Me的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秋季新梢高于夏季新梢;绿茶加工过程能有效保持鲜叶中EGCG3″Me含量,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萎凋工序中茶叶中EGCG3″Me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茶树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20%~35%,其中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所占比例最大,为茶多酚总量的40%左右,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9%~13%。现今,EGCG不能人工合成,茶树是EGCG的唯一来源。通过提高茶叶中EGCG含量,既可提高茶叶饮料品质,又能大大提高茶叶保健品质。利用无公害高效诱导物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新领域,而且对于现有大面积栽培的茶树,通过外源诱导因子的诱导可能是提高EGCG的最快捷途径。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毛蟹、铁观音、本山、福云六号等五个茶…  相似文献   

6.
徐向群 《中国茶叶》1992,14(6):18-19
茶叶抗氧化剂是从茶叶中提取制备的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油脂及含油食品的抗氧化保鲜。其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物质,其中又以酯型儿茶素EGCG为主。但是起主要抗氧化作用的EGCG其氧化电位较低,本身易被氧化失去抗氧化作用。因此,有必要进行茶抗氧化剂中EGCG的稳定性和耐热性研究。本文用薄层色谱分离茶抗氧化剂中的EGCG,排除儿茶素氧化物干扰,用双波长扫描法研究EGCG随温度和时间的含量变化。测得EGCG在不同温度下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和稳定期以及反应活化能E,该方  相似文献   

7.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EGCG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对茶叶中的EGCG进行含量分析,线性方程为:Y=2401x-1808.9,相关系数为:r=0.9975,回收率为95.738%,RSD=1.45%,测得样品含量为0.7660%.此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以乙酸乙酯提取的EGCG含量最高,达16.1169%。  相似文献   

9.
采用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茶叶中分离制备2种甲基化EGCG(EGCG 3"Me和EGCG 4"Me)。用含水的乙酸乙酯提取茶叶,粗提液浓缩后经HP-20柱色谱分离,再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得到2种甲基化EGCG。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进一步确定2种甲基化EGCG分别为EGCG3"Me和EGCG4"Me。所制备的2种甲基化EGCG的纯度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绿茶成分EGCG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儿茶素单体EGCG的抗肿瘤作用上,证实了EGCG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效应,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的形成和发生,是茶叶中抗肿瘤效应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EGCG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茶叶进行微波预处理和空白对照作对比,探讨了在微波预处理条件下超临界CO2(SC-CO2)技术对茶叶中咖啡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技术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利用微波预处理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茶叶中咖啡因的脱除率,而对EGCG损失的影响则较小;正交实验中,影响咖啡因脱除率主要因素的依次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茶叶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乌龙茶品种丹桂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制荼工艺要求制成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探讨EGCG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最终保留含量。结果表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EGCG含量因水解、氧化等作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EGCG的最终含量为绿茶保留量最高(81.63mg/g),约降至鲜叶的57.8%,其次白茶(74.04mg/g),再次为乌龙茶(73.65mg/g),红茶保留量较低(2.76mg/g),约为鲜叶含量的1.95%。  相似文献   

13.
湖南武陵山片区优质茶叶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生态条件优越,有利于优质茶叶的形成。成品茶香气高、色泽好、口感佳,且具有茶多酚含量较高(尤其是EGCG)的特点,保健价值较高。本文提出建设湖南武陵山片区优质茶叶产业,首先要科学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从茶树品种、茶园栽培和茶叶生产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茶叶中甲基化EGCG的分离方法和功能研究进展。茶叶甲基化EGCG分离方法有制备液相色谱(p HPLC)、高速逆流色谱(HSCCC)、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Toyopearl HW-40S中压柱层析等,主要具有抗过敏、保护肝脏、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哮喘、清除自由基等功效。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的富集及单体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德松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36-138
茶叶儿茶素是茶叶中重要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广泛的药理功效。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在预防突变、抗肿瘤、防止癌细胞增殖及其转移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 ,目前在 EGCG生产方面 ,难以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且技术很不稳定 ,以致 EGCG单体售价十分昂贵。本文就儿茶素的富集与 EGCG单体分离的一些新技术进行综述 ,为儿茶素以及EGCG的生产与研究提供技术指导。1 盐析汪健等[1] 报道将粗制的茶多酚溶于未饱和的食盐水中 ,除去沉渣 ,然…  相似文献   

16.
就茶叶功能成份对主要恶臭成分甲硫醇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水提取物,儿茶素,EGCG对甲硫醇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茶黄素则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在pH10的碱性条件下,1mg含量为40%的茶黄素对甲硫醇的最大去除量为0.232mg。  相似文献   

17.
甲基化EGCG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GCG3"Me于1982年首次从绿茶中被分离出来,并发现它具有潜在的抗过敏活性。近年来,甲基化的EGCG不断从茶叶和体内代谢物中被发现。本文对国内外甲基化EGCG的分离方法、功效和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常见的甲基化EGCG分离方法包括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高速逆流色谱、Toyopearl HW-40S中压柱层析、制备型液相色谱(pHPLC)等方法;甲基化EGCG在抗过敏性、抗细胞毒素、抑制脂肪氧化酶、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保护肝细胞等方面都优于EGCG;甲基化EGCG的合成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EGCG茶资源筛选及适制地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分析了全国39份主栽品种,发现其EGCG的含量在5.0%-9.8%之间,EGcG平均含量为6.87%.分析了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EGCG含量的差异,发现800m栽培海拔中EGCG含量最高.同时研究发现加工高EGCG茶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实质细胞发生脂肪堆积和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并伴随机体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获得性代谢疾病。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以低、中、高剂量(10、50、100 mg·kg-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分别灌胃模型大鼠,探讨茶叶中EGCG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调脂保肝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EGCG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改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此外,肝脏病理切片显示,EGCG能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同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EGCG能调理肝脏的脂质代谢。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EGCG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脂肪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茶叶及其儿茶素类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对人体健康有众多益处是因为它富含儿茶素类化合物。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有10种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许多研究表明,以EGCG为代表的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包括:抑制致癌物诱导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升高及其引起的DNA损伤、降低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响应、阻碍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抑制DNA甲基化、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改善代谢综合征以减少抗癌药物副作用、与抗癌药物产生协同效应等。本文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