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麻痹病的症状与防治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黑蜂病”。多流行于春、秋两季,对成年蜂危害较大。其病原主要是蜜蜂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当健康蜂染病后,常会出现“大肚型”和“黑蜂型”两种症状。“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中肠呈浅灰褐色,失去弹性,...  相似文献   

2.
蜜蜂麻痹病,又称瘫痪病。该病主要危害成年蜜蜂,严重的也要危害蜂王和幼蜂,导致蜂群衰败。早春及夏季蜂群较弱时更须引起注意。患麻痹病的蜜蜂,有的腹部膨大,也有的头尾变黑,也有的两种症状均有。病蜂一般均要颤抖、抽搐、失去飞翔力,只能缓慢爬行,常被健壮成蜂拖赶出箱外而致死。预防麻痹病的方法,主要是要注意蜂群  相似文献   

3.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3,54(3):15-15
对蜜蜂爬蜂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防治应讲究方法 ,否则会陷入被动 ,带来不良后果 (污染蜂蜜 )。笔者在此谈谈防治蜜蜂爬蜂病的方法和体会。1 爬蜂病的症状大体有三种 :一是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 ,东北地区爬蜂主要因孢子虫引起 ,其症状是在地上一蹦一跳地爬 ,多为采集蜂 ,拉开肠道为白色 (正常为棕色 ) ,后肠有积水 ,并有谷粒状物质 ;发病时间 6月初至 8月末。二是麻痹病引起的爬蜂 ,此病症的爬蜂爬行速度极慢 ,后肠膨大。主要表现为病蜂身体震颤 ,翅膀一直震颤 ,不能飞行 ,大肚是一种类型 ,“油炸蜂”是另一种类型 ,发病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爬蜂病”是我国近年来春夏季蜂群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成年蜂疾病,具有传播快,地区广,危害性大等特点。染病后轻者,蜂群损失成年蜂30%左右;重者,能在3~5日内,全蜂场覆灭。症状:“爬峰病”在春季各地油菜盛花期,开始发病。遇阴天、下雨、多雾天气,病情加重。病蜂从上午9时后,爬出巢门外,11时左右,爬蜂达到高峰。病蜂体表呈苍白色,不垮地振翅,无力  相似文献   

5.
蜂螨危害可导致“爬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2003年7月,我场蜂群普遍患“爬蜂病”,其中有3群蜂爬得比较严重,在3次用药治疗后,其它蜂群很快痊愈,惟独这3群蜂治愈后很快复发,其主要症状是:部分幼虫及蜂蛹死亡,伴有白头蛹症状,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不全,在地面上蹦跳着爬行,腹部膨大。爬行蜂中有中、青年蜜蜂,但都是以幼蜂为主,这种症状在雨后的…  相似文献   

6.
贾玉瑞 《中国蜂业》2008,59(1):27-27
2007年5月,我有群蜂突发急性麻痹病,箱前遍地是死蜂、爬蜂,后来相邻的蜂群也感染了麻痹病,这引起我的重视。原来蜂群也经常出现麻痹病的症状,数量不多,对  相似文献   

7.
<正>川东北秦巴、绥汀地区春秋两季,若蜂群管理不当,多有发生蜜蜂麻痹病,这种病分慢性、急性2种。蜜蜂麻痹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成年蜂的传染病,其中慢性麻痹病危害最大。急性麻痹病经口侵染引起蜂群发病几率不高,侵染主要是由于大蜂螨媒介作用引起。所以防控上以治螨为主,春季做好保温,病害常会自愈。患慢性麻痹病的蜜蜂通常有2种症状:一种为大肚型,即病蜂头部、腹部暗淡,腹部膨大,蜜囊充满液体,身体和翅膀发抖,不能飞翔,在地面缓慢爬行或集中在巢脾框梁上,反  相似文献   

8.
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或“黑蜂病”。是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疾病,根据其发病蔓延速度可分为急性麻痹病和慢性麻痹病两类。1.症状:患病蜂表现症状有两种。一种为“黑蜂型”,另一种为“大肚型”。前者病蜂个体瘦小,绒毛脱落,全身油黑发亮,反映迟缓,翅残损,腹部尤黑且类似透明状,失去飞翔能力,常被工蜂驱赶,不久便死亡。后者患病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身体不停颤抖,翅和足伸开,常被工蜂驱赶至巢门前、箱底、框梁上,最后爬行于箱周围低洼处。解剖时,病蜂蜜囊膨大,里面充满蜜汁,中肠呈乳白色,失…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区蜜蜂“爬蜂病”发病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各阶段的症状有所差异。从春季发病的症状诊断 ,主要是由孢子虫、螺原体等病原引起的 ;夏季发病主要是由花粉、花蜜中毒和螺原体等病原引起的 ;秋季主要是蜂螨、麻痹病等病原引起的。通过增强蜜蜂自身的抵抗力、消毒灭菌减少病原物的致病力、阻断感染和利用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有效地防治“爬蜂病” ,从而减少和降低“爬蜂病”给蜂群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有多种疾病均出现“爬蜂”现象,从症状上看是工蜂在巢门前爬行后死亡。“爬蜂”仅仅是病蜂在症状上的一种行为和现象,病因及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对有爬蜂症状的病蜂应仔细鉴别诊断,查出发生此症状的病因,从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规范用药,减少蜂群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蜜蜂发生爬蜂症状的情况在江浙一带十分多见,特别是在每年的3~4月份发病高峰期,秋季病害基本自愈.病害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温度低、湿度大时,病害重.其症状为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腹部拉长,有时下痢,翅微上翘.病蜂在巢箱四周蹦跳,无力飞行,在地上爬行,在周边坑、沟中能见到大量死蜂,多为中青年蜂,少量幼蜂.死蜂伸吻、张翅,中肠灰白色,后肠膨大,积满黄绿色粪便.  相似文献   

12.
更正     
杨华 《蜜蜂杂志》2006,26(7):22-22
放蜂场地的选择除了蜜粉源充足外,有干净的水源供蜂饮用非常重要。一旦放蜂场地选择不当,周围有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和臭坑死水,蜜蜂饮用后易患“爬蜂病”。2000年春天,我和东明县张蜂友去菏泽市郊采蜜,蜂群前期发展较好,子脾面积逐渐扩大,但不知什么原因早晨有大肚采集蜂爬出箱外,不能飞翔,还有些采集蜂在回巢途中降落后不能再次飞起而死亡。3周后新蜂出房,爬蜂也逐渐增多,后来“爬蜂病”暴发,大量蜜蜂爬出箱外,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阴雨天转晴后更显严重。用手拉出病蜂中肠观察:中肠膨大,失去弹性,环纹不明显,后肠有棕色、绿色…  相似文献   

13.
蜂群伤热引起的爬蜂病爬蜂病是目前我国较流行的一种蜂群疾病,发生此病的原因很多,疾病的类型也就多。有病毒感染型,主要是急、慢性麻痹病毒感染所致;孢子虫感染型爬蜂,它是由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所感染引起;生物碱中毒型爬蜂,最典型的就是枣花病,它是由于枣花蜜中含...  相似文献   

14.
蜜蜂慢性麻痹病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是长期危害成年蜂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每年的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是发病的高峰期。近两年来,我省西部地区大面积暴发蜜蜂麻痹病,严重地影响蜂群的群势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单群蜂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生的蜜蜂爬蜂病,其名称来源于蜜蜂发病后不能飞翔,爬行而死亡,是按蜜蜂病态行为命名。目前,蜜蜂爬蜂病应该归纳为五大类型的爬蜂,即A型爬蜂病(微生物感染型)、B型爬蜂病(蜂螨危害型)、c型爬蜂病(闷热与机械损伤型)、D型爬蜂病(药物中毒型)和E型爬蜂病(甘露蜜和有毒蜜粉植物型)。我国多年来流行的爬蜂病多为A型爬蜂病,它可称为蜜蜂的“癌症”,给蜂群带来极大伤害,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急乱投医,一旦蜂群患病,蜂农盲目用药,因用药不当造成蜂产品污染,直接影响蜂产品出口,因此A型爬蜂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至于B型、C型、D型、E型这四类爬蜂病,目前尚有办法可防可治,其造成的损失也较轻。  相似文献   

16.
漫谈垮蜂     
我们这个地区,由于农村种植业体制的改革,政府对养蜂业的扶持,从事养蜂的农户不断增多,但形成规模取得一定效益的并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养蜂户年年买蜂,年年垮蜂,其教训有以下几点。一、爬蜂病爬蜂病主要是孢子虫病和麻痹病,有时这两种病混合感染出现爬蜂。本地暴发的特点:春季在蒲公英花盛期,秋季在蜜源结束之后。如果气温下降,久雨不晴,箱内潮湿,或喂稀薄饲料极易暴发爬蜂病。一旦暴发了爬蜂病,蜂群很快就垮了下去。对付爬蜂病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此病应及时对症下药,可以减少损失。在饲喂蜂群时每公斤糖浆加入2片天滴灵…  相似文献   

17.
蜜蜂爬蜂病是引起蜜蜂不能正常飞行、在地上或巢门口等处爬行,最后抽搐致死的蜜蜂疾病的总称。该病发病迅速、病原传播快,一旦发病,若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就会造成饲养蜂群垮掉,甚至全场毁灭。爬蜂病是影响我国养蜂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80%以上的蜂场不同程度的感染此病。由于引起爬蜂病的病因和发病  相似文献   

18.
于先觉 《蜜蜂杂志》2011,31(11):31-32
爬蜂病是民间对病蜂以爬行于巢房门口等处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蜂病的总称。其病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是该病流行面积大,蜂群损失严重,已成为威胁我国养蜂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2011年2~3月我县蜂场有60%以上患有爬蜂病,有的蜂场损失蜂群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有多种疾病均出现"爬蜂"现象,从症状上看是工蜂在巢门前爬行后死亡."爬蜂"仅仅是病蜂在症状上的一种行为和现象,病因及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对有爬蜂症状的病蜂应仔细鉴别诊断,查出发生此症状的病因,从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规范用药,减少蜂群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蜜蜂“爬蜂病”的综合防治陆引法(浙江省平湖市畜禽防检站)蜜蜂“爬蜂病”是一种成年蜂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病因主要是感染蜜蜂螺原体(我市发病蜂群取样后送省畜禽防检站化验均找到螺原体)、变形虫、孢子虫、病毒以及杆菌等,在过早繁育、饲喂劣质饲料、消毒不严,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