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保幼激素及保幼激素剂处理家蚕幼虫后有全茧量及茧层量明显增加的效果(Akai等、1971,Akai、1982;赤井、涩川,1984);而且,有在不同龄期对家蚕多次处理保幼激素剂茧层量增加26%的事例报告(赤井等,1985)。另一方面,与保幼激素剂有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EM菌剂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春蚕期按常规根外追肥的方法,对桑树喷施EM菌剂,并用EM喷施叶饲育5龄蚕.结果:(1)用EM喷施叶饲蚕,对5龄经过、结茧率、上茧率和健蛹率均无不良影响,而产茧量提高了1~6%;(2)5龄蚕给与EM喷施叶,能改善茧质,全茧量提高3~5%,茧层量提高2~4%,而对茧层率影响不大.试验认为,采用0.2%EM菌剂3眠、4眠2次喷施的桑叶饲育5龄蚕,其增产和改善茧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 日本熊本县蚕业试验场中西等用抗保幼激素处理后诱发的3眠蚕作了大量饲育的试验,对3眠蚕的饲育经过、减蚕率和化蛹率、全茧茧重和茧层率、以及缫丝成绩作了详细调查。试验用蚕种:春蚕期为同荣×红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自1960年蚕的全令人工饲料育成功(福田、伊藤等)后,人工饲料育所取得的成绩,随着饲料配方的改良和饲育技术的进步而逐年提高,现已接近桑叶育的成绩。稚蚕人工饲料育已处于普及阶段。著者等,在蚕丝试验场育种部,桑叶育育成的蚕品种中,用全茧量、茧层量特殊重的多丝量蚕品种的交杂种,进行全令人工饲料饲育,在蚕体重、茧重、茧层重等方面,取得过去人工饲料育所罕见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品种大眠至终熟期间高温(88°F左右)饲育(鉴定)效果,一般长期接触高温对蚕的虫质与茧质的影响是劣性的,接触时间越长,影响也越大;抗高温性能确实是品种的固有性状;大眠至终熟期短期接触高温,对蚕的体质与茧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良性作用,其中尤以五龄第1、2日高温处理区最为明显。与常温区相比,五龄经过略有缩短、结茧率、虫蛹率稍有提高,全茧量、茧层量有所增加。综合长短期五种高温饲育处理的表现,抗高温鉴定的效果,似以五龄全龄高温饲育为好,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品种固有的抗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李藜  陈小平等 《蚕业科学》1990,16(4):233-234
<正>影响家蚕(Bombyx mori)茧层转换效率的因素很多,因蚕品种、龄期、性别、饲料组成及饲育条件等而有所不同.笔者在不同蚕品种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同一蚕品种在不同饲育条件下的茧层转换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饲料含糖量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用糖和纤维素含量比不同的5种人工饲料饲育1~3龄蚕和5龄蚕.结果指明:用含糖量0%、4%、8%、12%和16%的饲料饲育1~3龄蚕,疏毛率、收蚁第11日的存活率、发育速度、体重等指标,均以4%为最好,其次为8%处理.用含糖量0%、5%、10%、15%、20%5种饲料饲育5龄蚕,结果雌雄平均体重、茧重、茧层重均以5%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8.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原蚕的发育控制机构的解说象以上结果,对饲育经过延迟的明饲育,蚕体重,茧重及茧层重都变重,但簇中死蚕多,加藤等(1979),高宫(1966)、高宫·中岛(1972),高宫·中村(1979),高宫·吉武(1975)等的报告一致。光周期对蚕的发育是6L·18D,12L·12D周期饲育经过缩短,发育也良好,Hirasaka,etal(1968),  相似文献   

10.
以137及苏8为材料,配制两亲原种、正反交F_1、F_2及8种回交种共14种交配方式,1980年春期在同一条件下饲养,5龄进行幼虫性别鉴别,分性别饲养和上簇,调查各种交配方式的不结茧蚕发生率、不结茧蚕的丝腺形态及变态、产卵情况。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对实验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1)伴性不结茧蚕的发生,既受遗传基因的支配,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只在环境条件优越、生长发育良好的春期条件下大量发生,秋期不发生;同在春期,不同年份也有差异。(2)伴性不结茧蚕,系由于137品种所携带的、位于Z染色体上的伴性隐性早熟基因Lm~e所引起。Lm~e基因在雌体中能得到表现,雄体中在纯合情况下也能表现其作用。Lm~e能促使脑大量分泌脑激素,从而抑制咽侧体分泌JH的机能,降低幼虫体内的JH水平,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丝腺畸形,产生不结茧蚕。(3)不结茧蚕发生率的高低,既取决于Lm~e基因是否有表现的机会,又取决于幼虫的体重,咽侧体分泌JH的能力是一定的,体重重的,单位体重的JH水平低,不结茧蚕多发,体重轻的,JH水平相对增高,不结茧蚕相应减少。(4)对于Lm~e基因能表现其作用,体内JH水平低,容易成为不结茧蚕的个体,在壮蚕期给与一定剂量的合成保幼激素,可以提高幼虫体内的JH水平,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5)不结茧蚕的中部丝腺都有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家蚕新品种永中3号在河南省丝茧育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永中3号幼虫4~5龄在常温(24.5±0.5℃)和高温(32.0~35.0℃)环境条件下的饲育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环境条件下,永中3号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相比,全龄经过明显缩短(缩短1 d 6 h),茧丝质成绩稍差,但强健性好,4龄起蚕虫蛹率(97.20%)提高3.53个百分点;在高温环境条件下,永中3号与对照蚕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相比,全龄经过相同,强健性相仿,但全茧量、茧层量、万蚕收茧量及丝质成绩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常温环境条件相比,高温环境造成永中3号5龄期经过明显缩短(缩短1 d 9 h),蚕茧变小,茧层变薄,体质和茧丝质都明显下降,因此大蚕期高温是造成蚕茧歉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使有效的抗保幼激素剂(KK—42)在细纤度生产上实用化这一目的,故对其投与方法以及投与后的饲育条件与3眠蚕的发生和幼虫、茧质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夏秋用蚕品种华秋×明昭的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秋×明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本品种通过两年攻关点联合鉴定及全国蚕品种鉴定,结茧率93%以上,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头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提高5%~10%、10%~15%、12%~15%,茧层率23%~25%,茧丝长1000~1300m,解舒率75%~88%,生丝率17%~19%,净度94~96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技术经济指标.该品种体质强健,耐氟、抗高温,孵化、眠起、老熟齐一,丝质优,产茧量高,产卵数多,繁育系数高.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饲育,珠江流域可以全年饲育.  相似文献   

15.
天然彩色茧因其柔和的色彩和特殊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实验对几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发育经过、茧质、丝质成绩及其茧丝色素固定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实用品种苏5×苏6(正反交)作了对比发现,多数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饲育经过比对照短、茧丝量、茧层率、茧丝长等茧丝质性状都低于对照,但也有个别彩色茧品种的茧丝质接近对照;而彩色茧品种的茧丝纤度低于对照,各彩色品种茧丝纤度曲线特征有一定差异;黄色茧丝(如A4、A6)的颜色较绿色茧丝容易固定。为应用推广有色茧蚕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蚕茧经济性状的优劣,除了上车茧率等以外,还可以采用下列指标进行判别:茧层率指茧层重占全茧重的百分比。茧层率越高,丝量愈多。茧层率因品种而异,同品种雄茧的茧层率高于雌茧。现行蚕品种中,春茧的茧层率为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合成的保幼激素在人工饲料养蚕上应用,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蚕给与保幼激素,并调查产丝最有效的给与方法。 1.5龄期给与保幼激素的结果,延迟成熟的给与期按效果顺次为第4日>第3日>第1日>第5日,延迟成熟效果大的,所得茧的茧层量的增加效果亦大。 2.5龄期给与保幼激素期间长而且是连续给与的,增丝效果比一次多量给与的大,结茧率也安定。但一直连续给与至上簇期的,幼虫期延长,不吐丝蚕和不脱皮蚕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8.
家蚕量性状及效率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按窝式设计,用同胞分析法估算家蚕5龄起蚕体重、蛹体重、茧重、茧层重和食下量、消化量等6个量性状及消化率、茧重转换率、茧层率和茧层生产效率等4个效率性状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量性状间存在正的表型与遗传相关;食下量、消化量与茧重转换率、茧层生产效率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与消化率为显著正相关;消化率与茧重转换率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高度负相关,与茧层生产效率的表型相关也为负相关;雌蚕的茧重、蛹重与茧层率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茧重转换率与茧层生产效率为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茧层生产效率及茧层量的育种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应用激素养蚕有明显的增产、增丝效果。由于这一新药剂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技术容易为群众掌握等优点,近几年来我省在养蚕上应用激素已达30万张左右。对提高蚕茧产量、调节桑叶余缺,起到良好的作用,是增产蚕丝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保幼激素的应用(一)为什么保幼激素能增产蚕丝体喷保幼激素后产茧量能增加10%左右,茧层量能增加10~15%,茧层率稍有提高,而对丝质无不良影响,每张种的净收入可增加10元左右。蚕的生长、发育、蜕皮与变态,是由自身分泌的各种激素协调控制。保幼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幼虫的特征,抑制变态。保幼激素在各龄前期和中期分泌旺盛,后期逐渐减弱,到末龄分泌量日益减少以至消失。如果在末龄人为地给蚕体本文承许心义先生审阅,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20.
<正>桑叶成本占蚕茧生产成本的50%以上,因此提高单位重量桑叶的蚕丝产量,即提高叶丝转化率,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和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很少研究这一问题.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由于蚕业界的努力,蚕品种改良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茧层量从0.2克大幅度地提高到0.6克,增长了3倍.但这主要靠增加食下量获得的,叶丝转化率(饲料于物转化率)一直徘徊于10%左右,很少进展.近年来,我国和日本的蚕业界都对饲料效率问题逐渐重视起来.江苏蚕研所养蚕研究组研究了提高担桑产茧量的五龄期定量给桑法,吉武、黑田、住冈、研究了选育高饲料效率蚕品种的育种方法,吴载德、徐俊良等研究了叶质、蚕品种等几种因素对叶丝转化率的影响.食下饲料的茧丝生产效率,实质上是由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三个因子构成的.即食下干物的茧层率=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本试验调查了五龄期不同饲育温度下,蚕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情况,试图查明饲育温度对饲料效率(即叶丝转化率)各构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