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双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2.
利用蒲螨控制美国白蛾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寄生性天敌蒲螨室内控制美国白蛾室内试验表明,美国白蛾适合蒲螨的寄生;蒲螨喜欢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有效的固定,最快在1小时内就能导致美国白蛾1龄幼虫停止取食,在2小时内就可以导致死亡。按照1:5比例进行接种.对网幕内的幼虫都能起到很好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又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技术,提高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殖成品率,该研究设计了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通过统计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寄主的寄生率及最后产品成品率,确定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并通过室内实验,统计其他天敌与中华甲虫蒲螨共培养后的存活率,以确定各天敌之间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3种替代寄主中,麻天牛的寄生率最高,为99.33%,且产品成品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黄粉虫初蛹和大麦虫初蛹,且所需培养时间短,为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中华甲虫蒲螨对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成虫及其幼虫均无致死现象,也不影响花绒寄甲卵的孵化。3种天敌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室内繁育。认为在野外应用方面,可以考虑3者协同防治,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下,蒲螨对多毛小蠹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寄生率达100%。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不选择寄生。室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释放蒲螨量20 000头和40 000头的多毛小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86%和65.01%,寄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就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开始直到产生后代,在25℃的恒温箱内需要7 d左右。在室外则采用淹没式的方法释放蒲螨,按照植株胸径数据释放蒲螨(20000头/cm),根据高中低密度3个规格,分别采取45万头/株、30万头/株、15万头/株三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释放后在第10 d、20 d、30 d、40d分别进行了观测统计,结果发现:采用平均防效的方法并没有明显差异,3种处理方式效果基本相当,平均防治数据基本在83.71%~85.98%。经过试验可以看出,采用中华甲虫蒲螨控制双条杉天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乌盟后山地区榆树小蠹虫为害十分严重,被害植株2年左右即可死亡。灿小蜂是榆小蠹虫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控制榆小蠹虫的危害起着重要作用,在我旗乌兰花、大青河和江岸地区调查寄生率分别为27%、17.9%和43%。灿小蜂(Chiropachys Colon L.)属膜翅目,小蜂总科,金小蜂科灿小蜂亚科。是榆小蠹幼虫体外寄生蜂,被其寄生的榆小蠹幼虫停止发育而死。在我旗一年6代,以幼虫越冬,春季气温达11℃时开始活动,秋季9月末进入越冬。室内饲养每头成虫可寄生25头寄主。除了产卵寄生外,还可刺死部分寄主幼虫,江岸地区总致死率达52%。成虫完成一世代历期为17—22天。有效积温为247日度,温度23 1.5℃,湿度60—70%时有利于成虫交尾产卵活动。而且对寄主幼虫体长有一定选择性,一般产卵于2.5~4.2mm的幼虫上。对不同种榆小蠹虫的寄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用黄粉甲初蛹、松褐天牛4龄幼虫、大麦虫初蛹等为替代寄主,在实验室对中华甲虫蒲螨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湿度为75%±10%条件下,中华甲虫蒲螨对黄粉甲初蛹和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以及形成的膨腹体数量等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替代寄主大麦虫初蛹;在寄生率与发育历期上3种替代寄主间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0.
李霞 《防护林科技》2020,(1):48-49,52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平均寄生率为52.8%,虫口减退率为54.62%,防治效果均优于农药;二者作用时期不同,蒲螨对低龄幼虫寄生率高,肿腿蜂对中高龄幼虫寄生率高。在防治时,应根据两者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在不同时间(龄期)进行2种天敌的先后释放可达到较高的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  相似文献   

11.
坚蚧属蚧虫的重要天敌—北京举肢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举肢蛾是瘤坚大球蚧和皱大球蚧的外寄生捕食性天敌,单寄生。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寄主雌成虫介壳下结茧越冬。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或5月中旬,与瘤坚大球蚧和皱大球蚧的雌成虫期吻合,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前者的寄生率(四年平均)为32.7%(22.5%—44.2%),在后者的寄生率(三年平均)为15.1%(7.4%—21.5%)。对寄主有选择性。不能孤雌生殖。幼虫可自相残杀。药剂防治蚧虫初孵若虫和一龄末、二龄初若虫时,北京举肢蛾的幼虫不受影响。温度对其羽化、交尾和产卵的影响比相对湿度的影响大,但卵孵化时,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太严格。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的室内侵染及野外防治试验,观察了蒲螨的寄生能力以及湿度等环境因子对蒲螨活动、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蒲螨对寄主的搜寻能力存在差异,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影响较大,水膜的形成是限制蒲螨活动的重要因子;室内条件下平均1只蒲螨即可使3~5只白蚁进入持续麻痹状态,进而丧失继续危害的能力,至少1只白蚁被寄生致死,可见蒲螨对黑胸散白蚁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在室内外防治试验中黑胸散白蚁可被蒲螨寄生,并在蚁巢内发现有存活的蒲螨以及在白蚁个体上产生的膨腹体螨,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种群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广西桉蝙蛾天敌寄蝇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桉蝙蛾的控制效果,2012年和2013年的1—5月在桉蝙蛾发生区采集桉树木段带回室内收集寄蝇成虫。共收集到寄蝇498头,经鉴定均为栗色舟寄蝇Scaphimyia castanea Mesnil;调查了38个县(市),有29个县(市)调查到寄蝇的分布,约占调查县(市)的76.32%。平均寄生率为8.09%,最高寄生率33.33%;寄蝇羽化后即可交配;寄蝇寄生桉蝙蛾幼虫,产卵方式为伪胎生型,寄蝇交配1周后,将卵产在虫包中,幼虫脱离母体后迅速侵入蝙蛾虫道中寻找寄主。  相似文献   

14.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dae)蛀茎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阎伟等,2009a;2009b),且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它们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根和茎基部,在根茎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导致油蒿死亡.因其只在成虫期行裸露性生活,营隐蔽性生活时间很长,监测和防治都极为困难.油蒿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亦称黑沙蒿,属菊科植物,是毛乌素沙地中分布最广泛的沙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遍见于半固定与固定沙丘沙地,是沙地天然植物群落,具有耐沙埋、抗风蚀、耐贫瘠、分枝和结实性能好的特性,对毛乌素沙地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大学地理系等,1983;张新时,1994;杨洪晓等,2004;张德魁等,2007).目前对油蒿钻蛀性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宁夏盐池县油蒿钻蛀性害虫的主要天敌为寄生于幼虫的一种蒲螨(Pyemotes herfsi)(蒲螨科Pyemotidae)(马立芹等,2008)和啄开根部捕食幼虫及蛹的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为探讨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2006-2008年在宁夏盐池县对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蒲螨和斑翅山鹑啄痕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5.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的防治效果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释放量80~100头/株(1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37.65%~45.08%,平均41.70%;释放量160~200头/株(2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40.79%~46.03%,平均43.77%;两种释放量的平均防效基本相当,总寄生率43.12%,经济释放量为80~100头/株(1管/株)。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1~2万头/株(1管/株)的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效达41.08%~46.71%;释放量2~4万头/株(2管/株)的小线角木蠹蛾防效达42.38%~48.33%;总防效在43%~46.12%,平均防效44.17%。两种释放量防效基本相当,经济释放量为1~2万头/株(1管/株)。经过2年多的观测研究,证实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均可适应沧州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对天牛、小线角木蠹蛾等多种蛀干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蜂单一个体来看,每头雌蜂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寄生致死的松褐天牛幼虫数为2.1~7.7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补充营养习性及刺蛰、取食致死寄主行为在防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明该种肿腿蜂是防治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始刻柄茧蜂Atanycolus initiator Fabricius是天牛、象甲、小蠹虫、吉丁虫,透翅蛾等幼虫的外寄生天敌,寄主范围广。在大兴安岭大烧迹地上,主要寄主为天牛幼虫,其第2代手生率为14.34%。该茧蜂一年2—3代,9月上旬开始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少数在树皮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  相似文献   

19.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陕西关中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新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r具有很高的寄生率,在寄主的幼虫期、蛹期都可寄生。在寄主越冬蛹中的寄生率达83.2%,而且每头寄主蛹的出蜂量多,一般为200头以上,最高达306头,室内人工饲养繁殖也很容易。因此这种啮小蜂为防治美国白蛾很有希望的新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