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民勤县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支撑全县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民勤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情况调查,分析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金塔县发展草畜产业的基础,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是草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对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发展优势进行了阐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目的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促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进粮改饲,加快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平凉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饲料资源。近年来,随着遵义市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笔者介绍了遵义市农作物秸秆的种类、产量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并针对当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是一种生物质资源,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面积大、产量高,且具有丰富的有机物、微量元素等,长期以来一直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为进一步推动玉米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促进畜牧业加快发展。本人结合本县实际就进一步推动玉米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工作提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是种植业的副产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作为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主要粗饲料。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可以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针对当前吉林省白城市秸秆饲料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草食畜牧业在利用农业资源、丰富膳食结构、繁荣农业经济以及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牛羊肉和牛奶等食草动物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饲草资源不足限制了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产量增速远小于消费增速,供需缺口逐年扩大。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作为草食动物饲料利用率低,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文章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论述在秸秆饲料化过程中,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并结合其他技术方法,将有效突破秸秆消化率低的难题,推动秸秆饲料的高效利用,提高我国优质粗饲料供给能力,支撑草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秸秆畜牧业是以秸秆为主要资源而发展生产牲畜的经济产业。如何提高秸秆资源利用,解决草食畜牧业饲料问题成为当前发展草食畜牧产业首要问题。本文就农作物秸杆的概念,利用秸杆资源的意义以及提高秸秆价值的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秸秆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临夏州天然草原、人工种草、农作物秸秆等饲草料资源的现状,阐述当前临夏州秸秆饲料生产中存在的种植区和养殖区分布不平衡、加工利用基础薄弱、科学利用方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建议今后秸秆饲料生产应在政策引导和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订单模式、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水平,推动全州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提高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水平,对于推动全省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牛羊生产快速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辽宁省年产农作物秸秆2000万t,其中70%以上可以作为饲料资源用于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生产。近年来,全省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秸秆饲料化利用数量、质量以及牛羊生产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甘肃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秸秆饲料化利用规划(2011-2015年)》,把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首选途径和循环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努力扩大利用规模,为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云南省保山市草食畜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草食畜存栏增长迅速,饲草料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全市以玉米、大麦秸秆为主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在100万吨以上,但均以机械粉碎还田、焚烧、垫料利用为主,饲料化利用率不高。为充分利用玉米、大麦等秸秆饲料资源,实现过腹还田、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结合粮改饲项目,加快青贮玉米种植推广和发展啤饲大麦,从根本上解决饲料资  相似文献   

13.
微贮饲料饲喂西杂肉牛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是近几年来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发展"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仅靠农作物秸秆直接饲喂草食家畜适口性差,可利用营养水平低,浪费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直接影响农民饲养草食家畜的积极性.本试验通过对秸秆饲料(玉米秆、麦草)采用微贮技术加工处理,观测西土杂交育肥肉牛饲喂微贮饲料的综合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我区横县秸秆利用情况,各种秸秆的利用率达80%以上,除满足当地利用外,还支撑了周边草食动物产业的发展。为推广经先进技术处理后的优质、富营养化秸秆饲料提供了宝贵经验,将成为我区今后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一个主攻发展方向和新的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之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草食家畜饲草来源的重要措施.秸秆饲料化主要指通过利用青贮、微贮、揉搓丝化、压块等处理技术,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 1 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小,缺乏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制约了秸秆饲料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秸秆饲料化利用对于促进"粮改饲"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实现藏粮于草解决人畜争地以及构建大食物安全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运用草谷比法与能量转化理论估算安定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和秸秆饲料化节粮潜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种植结构调整(A)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B)两种情景8种方案,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宗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秸秆资源总量为487.03×104 t;草食家畜存栏量为1132.61×104 AUM,秸秆饲料的需求量为744.12×104 t,秸秆饲料化量为177.05×104 t,秸秆饲料供需缺口巨大.2)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作物秸秆节粮潜力分别为28.85×104、57.21×104、118.17×104 t.3)以2018年实际存栏量14.28×104 AUM为基准,对比各情景方案组合,Ah+Bh方案下的秸秆载畜潜力高达28.69×104 AUM,经济效益达30211.37×104 CNY,为最优方案;最劣方案Al的载畜发展潜力为4.42×104 AUM,经济效益为4655.03×104 CNY,较最优方案相差24.27×104 AUM,经济效益相差25556.34×104 CNY.总体而言,A、B组合方案下的载畜潜力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单一方案的潜力,草畜一体化发展不失为旱作农区可推广的有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秸秆饲料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简要分析了秸秆饲料化的加工技术及发展趋势。秸秆饲料化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成本,节约粮食,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养鹅业作为节粮型畜牧业,农作物秸秆深加工饲料化养鹅(畜禽)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是我国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需要,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董俊  白滨  郝怀志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5):30-32,38
通过分析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为探寻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向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充分利用的新途径,为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对2015年草食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引进热喷化工艺技术,增加了适口性,提高了消化率、利用率,从而提高秸秆饲料的饲用价值,进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达6千亿千克,而秸秆是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各地都在积极开发利用这一巨大的饲料资源为有效地促进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就秸秆的饲用特点、利用途径及热喷技术做以简述。一、秸秆饲用及营养特点秸秆饲料的特点是体积大、质地坚硬、粗糙、适口性差、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梨树县是畜牧养殖大县,草畜动物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202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以来,梨树县肉牛产业发展迅猛,肉牛饲养量增幅显著,立足梨树县农业玉米秸秆资源,为了保障梨树县有优质饲草料供应,不断探索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率,聚焦饲草产业发展需求,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同时推进秸秆离田工作进程,为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一大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