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桃-苹果混栽果园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昼夜交配取食活动规律,探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梨小食心虫1~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间,连续72 h监测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0、1.0、1.5、2.0和2.5 m 5个不同悬挂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每2 h的诱捕量。【结果】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每24 h内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时间段均为4:00—8:00和16:00—22:00,诱蛾高峰期为18:00—20:00;而糖醋酒液的诱蛾量显著低于性信息素(α=0.01)。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悬挂高度(α=0.01)。【结论】梨小食心虫交配与取食活动节律基本一致,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木香薷为试材,对开花进程中、一天中不同时间及仪器进气口距植株顶部不同高度处的空气负离子、PM_(2.5)浓度、气象因子进行测定,以期探究芳香植物木香薷群落负离子及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开花进程中木香薷群落负离子浓度由低到高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开花进程中PM_(2.5)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木香薷群落负离子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7:00,最低值出现在15:00;PM_(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1:00,最低值出现在17:00;仪器进气口距植株顶部15 cm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45 cm处的浓度,二者相差90.5 ion·cm~(-3),而不同位置处的PM_(2.5)浓度差值仅0.6μg·m~(-3),即群落负离子浓度受位置变化影响较大,PM_(2.5)浓度则受影响较小;木香薷群落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光照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直线回归表明负离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湿度温度光照强度;PM_(2.5)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且与湿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分析校园绿化植被对夏季高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夏季不同绿化植被降温效果有差异,校园内不同下垫面类型中13∶00~14∶00时空气温度差异最显著,同时校园内的小游园降温效果最好。在乔木覆盖率高的校园小游园的空气温度比校园沥青地面的温度低1.5~5℃,平均低4.8℃。公园对近地面垂直温度的调节作用更显著。校园绿化植被的降温效果存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当校园温度在阈值范围之内时,绿化植被的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新型墙面绿化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布袋式、模块式和花槽式这3种新型墙面绿化应用现状。结果表明:成都市新型墙面绿化始于2010年,但在2013年后才有所发展,大多墙面绿化面积小于100 m2,且仅建设在公共建筑、商用建筑等特定场所或空间;植物墙图案多采用简洁的几何直线型,常使用植物27种,而同一植物墙植物品种搭配大多3~5种;同时提出推进墙面绿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内选取森林植被区,并分别对远离林带1、5、15、30、50m处的PM_(2.5)浓度进行全天连续监测,分析远离林带不同距离对PM_(2.5)浓度的影响及其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内及距林带不同距离处PM_(2.5)日变化趋势相同,从早到晚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M_(2.5)浓度最小值出现在15:30左右,最大值出现在05:00—07:00;远离林带的距离对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随远离林带距离的增加,其浓度先降低而后增加,在距林带30m处PM_(2.5)浓度达到最低值,说明森林对颗粒物的削减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10种野生树莓的染色体数与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西南地区的10种(变种) 野生树莓染色体数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除寒莓Rubus buergeri 2n = 8x = 56, 光滑高粱泡R. lam bertianus var. glaber、大乌泡R. m ultibracteatus 和川莓R. setchuenensis 2n = 4x = 28以及茅莓R. parvifolius 2n = 2x = 14、2n = 3x = 21和2n = 4x = 28与2n = 2x = 14外, 其余5种(变种) 的染色体数均为2n = 2x = 14; 核型结果表明除栽秧泡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核型分类为2A外, 其余均为1A类型, 它们的核型公式是: 红泡刺藤R. niveus, 2n = 2x = 14 = 14m; 栽秧泡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2n = 2x = 14 = 12m ( 2SAT) + 2 sm ( 2SAT) ; 茅莓, 2n = 2x = 14 = 14m (2SAT) 、2n = 3x = 21 = 21m ( 3SAT) 和2n = 4x = 28 = 24m + 4 sm ( 4SAT) 与2n = 2x = 14 = 12m + 2 sm (2SAT) ; 秀丽莓R. am abilis, 2n = 2x = 14 = 12m ( 2SAT) + 2 sm; 插田泡R. coreanus, 2n = 2x = 14 = 14m (2SAT) 和2n = 2x = 14 = 14m; 山莓R. corchorifolius, 2n = 2x = 14 = 14m; 光滑高粱泡, 2n = 4x = 28 = 24m + 4 sm; 大乌泡, 2n = 4x = 28 = 24m + 4 sm; 川莓, 2n = 4x=28=28m; 寒莓, 2n = 8x = 56 = 56m。栽秧泡和秀丽莓2个种(变种) 的染色体数、茅莓存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混倍体类型以及红泡刺藤、栽秧泡、秀丽莓、山莓、光滑高粱泡、大乌泡、川莓和寒莓8个种(变种) 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运输中温度变化对速冻松茸品质的影响对运输车中的速冻松茸于8:00开始取样,2 h取一次样,记录实时温度,并测定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SPSS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与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642),丙二醛(MDA)含量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R=0.455),PPO活性与温度极显著相关(R=0.994*),POD活性与温度微弱相关(R=0.125)。  相似文献   

8.
健源双孢1号菇盖圆形、无鳞片,直径3.5~5.5 cm,厚度2.3~3.3 cm;菇柄长度1.8~2.8 cm,直径1.5~2.5 cm;单菇重30~50 g,平均产量13 kg/m2;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为24~28℃;出菇温度10~24℃,最适温度14~20℃;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均发达,菌丝生长势强,吃料快;抗逆性强,耐水肥,高产稳产,生育期80 d左右,适宜辽宁省各地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分布边际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D技术,以2004年2月20日(晴天)及2月21日(阴天)土壤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对比进行研究,揭示土壤温度沿跨度分布的边际效应特点。结果表明:温室0.2 m深土壤温度呈现中部高、两端低,且中部以北温降较大的特点,0.2 m深土壤温度跨中与北墙1 m处温差是跨中与前底脚1 m处温差的近2倍;模拟显示0.2 m深土壤温度距北墙0.5 m开始急剧下降,出现明显的边际界点,界点与中部温度相比下降近3.0℃;与0.2 m深跨中土壤温度相比降幅2℃的点在晴天13:00距北墙2.5 m、23:00距北墙1.7 m,阴天13:00距北墙1.4 m、23:00距北墙1.1 m,表明阴天土壤温度分布均匀性好于晴天。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壤温度在温室边际区域的详细分布,以指导温室建筑在边界处的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10.
花椰菜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花椰菜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花椰菜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函数,其中一元二次效应模型分别为:Y=2009+44.6N-1.14 N2(R=0.998)、Y=2417+28.99P-3.89P2(R=0.973)、Y=2412+29.02K-1.27K2(R=0.702);试验的理论最佳施肥量,N为21.2 kg/667m2;P2O5为4.6 kg/667m2;K2O为10.5kg/667m2;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不仅可使花椰菜获得高产,而且有助于提高Vc含量和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不同栽植密度的长富2号/SH1/八棱海棠苹果树体生长、果实品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定植后第3年,行株距为4.0 m×1.5 m、4.0 m×2.0 m、4.0 m×2.5 m时,树体高度、干径、冠径、新梢长度、果实品质、株产等差异均不显著,行株距4.0 m×1.5 m的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第4年,行株距4.0 m×2.0 m、4.0 m×2.5 m的树体高度、干径、冠径、新梢长度、果实品质、株产均明显高于行株距4.0 m×1.5 m的;第5年树体进入初盛果期,行株距4.0 m×2.0 m与4.0 m×2.5 m的树体高度、干径、冠径、新梢长度、果实品质等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均远高于行株距4.0 m×1.5 m的,行株距4.0 m×2.0 m的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温室丝瓜泌蜜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温室丝瓜泌蜜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7:00~15:00之间丝瓜花泌蜜高峰期是上午7:00~9:00,9:00达到高峰值,之后基本上不再泌蜜.泌蜜量与温度、湿度相关性很小,差异不显著.雄花花蜜浓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存在一定负相关,相关系数r=-0.74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雌花花蜜浓度和湿度亦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0.88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花蜜浓度的变化和温度存在一定正相关,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花的直径大小对泌蜜量的影响迭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3.
美味猕猴桃同日不同时间授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美味猕猴桃同日内最佳授粉时间,以"海沃德""徐香""哑特"为试材,采用人工授粉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授粉对猕猴桃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在晴天07:00—11:00和15:00—17:00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104.6g和102.1g;13:00和19:00单果质量较低,分别为89.1g和94.6g,平均91.9g,比上午和下午平均值103.4g低11.5g,减产11.1%;在06:00,9℃授粉的"徐香""哑特"美味猕猴桃单果质量、坐果率比上下午2个时间段单果质量、坐果率平均值100g、78.0%,低28.3g、29.9个百分点,13:00湿度29%授粉的美味猕猴桃单果质量、坐果率比上下午2个时间段单果质量、坐果率平均值低8.9g、11.7个百分点;从不同品种看,"海沃德"和"徐香"单果质量日变化规律类似,上午优于下午,而"哑特"则相反。综上,在生产上美味猕猴桃以晴天上午授粉为主,温度低于9℃不能授粉,13:00和19:00不宜授粉。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多星韭不同群体的细胞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观察分析了云南4个地区的6个多星韭群体的染色体数及核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别为:昆明梁王山,2n=2x=14=6m(2SAT)+8sm和2n=4x=28=12m(2SAT)+16sm;宾川鸡足山,2n=2x=14=10m(2SAT)+4sm和2n=4x=28=18m(2SAT)+10sm;宝山道人山,2n=2x=14=2m(2SAT)+12sm;迪庆香格里拉,2n=2x=14=6m(2SAT)+8sm。其中宝山道人山和迪庆香格里拉的多星韭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对低温季节封闭阳台的日最高温度变化、日最低温度变化、天气对温度变化、温度日变化、天气对温度日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观测,为探索低温季节封闭阳台温度变化规律,给冬季阳台植物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闭阳台低温季节日最高温度,一般在12~25℃,最低8℃,12月中旬至2月中旬为低温波动期,温度范围8~21℃,一般在10~20℃。封闭阳台低温季节日最低温度一般在4~20℃,最低1.5~2℃,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在15~20℃波动下降,11月中旬至12月初在10~15℃波动下降,12月上旬至12月下旬在4~10℃波动下降,1月上旬至3月中旬主要在5~10℃较剧烈波动,最高13℃,最低1.5~2℃,3月中旬至5月上旬基本在15~20℃。晴天,日最高温度高,日最低温度低,日较差大;阴雨雪天,日最高温度与日最低温度差别小,日较差小。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5:00—7:00,日出时间晚,低温出现晚;上午温度逐渐升高,13:00—14:00达到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其中下午下降较快,夜间下降缓慢;阴雨天温度变化小,晴天变化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存,进而成为影响屋顶绿化成败的关键。该文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成都市1981~2010年地面及高空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文献分析和定量计算等方法,对成都市屋顶绿化光照、风、水分、温度、土壤五大非生物环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地面到400m高处月平均风速变化在0.9~3.1m/s之间,仍属于微风范围;由于城市热岛和逆温现象并存,温度垂直变化复杂,470m高度月平均极端温度为-4.4~37.2℃,与地面相比变化不大;累年年平均日照时数1 003h,累年月平均日照百分率21.9%,日照时数少且日照百分率较低;累年年平均降水总量850.9mm,降水充沛;绿化介质主要为天然菜园土和改良土壤,且土层厚度低于设计推荐值,但植物的实际生长状况未见异常。由此可见,成都市屋顶绿化植物生存环境条件优越,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设施杏梅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TPS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塑料大棚中龙亭杏梅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亭杏梅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第一次高峰出现在9:00时左右,Pn为5.42CO2μmol·m-2·s-1;第二次高峰出现在14:00时左右,Pn为3.27CO2μmol·m-2·s-1;最低点出现在12:00时左右,Pn为2.14 CO2μmol·m-2·s-1,"光合午休"现象明显.光照和CO2浓度是影响大棚内杏梅Pn的重要环境因子.Gs日变化与Pn日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Ci和Pn日变化在15:00时以后呈相反趋势,为非气孔因素所致.PAR和环境中CO2浓度通过改变气孔导度影响Pn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道路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石家庄市7条主要交通干路,11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构建了绿化植物单位叶片面积累积滞尘量与滞尘时间的对数曲线方程,并通过滞尘时间、叶表微形态结构、叶片性状、叶面距地高度及交通道路环境等因素分析了绿化植物综合滞尘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综合滞尘能力最强,平均累积滞尘量达到4.0g/m2以上;棣棠、海棠、迎春、紫叶李的滞尘能力居中,单位面积累积滞尘量介于2.0~4.0g/m2之间;毛白杨、大叶女贞、白丁香滞尘能力一般,单位面积累积滞尘量介于1.0~1.5g/m2之间;七叶树、月季滞尘能力相对较弱,单位面积累积滞尘量分别为0.996g/m2和0.730g/m2。通过2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城市交通道路车流量及周边环境的差异对植物的滞尘效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叶菜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新技术模式,以油菜为研究对象,将声波助长技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以下简称空间电场技术)配合使用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空间电场后,18:00至次日7:00试验组比对照1组相对湿度平均降低10%,比对照2组平均降低11%;而在8:00-17:00,试验组温室的湿度比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高8.5%、7.5%;对照1组、对照2组和试验组的温度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1组、对照2组低2.0%、1.8%,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试验组的病情指数也较低,为0.8,分别比对照1组、对照2组低0.7、0.3,可见,利用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技术可减少霜霉病的发生;对照2组、试验组的油菜株高、最大叶片长度、最大叶片宽度均比对照1组有所增加,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2组与对照1组的单株质量差异显著,说明声波助长技术和空间电场的配合使用可能通过促进株高、最大叶片长度、最大叶片宽度、叶开展度的生长来促进油菜单株质量的增加,而空间电场增产效果不明显。经测算,与对照1组相比,对照2组可净增收3641.3元,而试验组净增收69901.3元,所以建议农户将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配合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叶菜。  相似文献   

20.
叶幕高度对“赤霞珠”葡萄叶幕微气候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设计方法,研究了葡萄的叶幕高度对叶幕微气候的影响,并分析了微气候的改变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的优质生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叶幕内层光照依次为1.2m1.5m1.8m(指叶幕高度,下同);葡萄成熟期间不同处理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依次为1.2m1.5m1.8m;不同叶幕高度处理对葡萄的总糖含量、pH影响不显著,总酸含量随叶幕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葡萄酒单宁含量依次为1.5m1.2m1.8m,且1.5m处理比1.2、1.8 m处理高出200、230 mg·L-1,不同处理葡萄酒总酚含量依次为1.2m1.5m1.8m,花色苷含量依次为1.5m1.2m1.8m。综合考虑叶幕微气候、葡萄、葡萄酒品质指标,1.5m处理能提高"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的品质,适宜在宁夏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