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倍体薄皮甜瓜品种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试材,对不同倍性薄皮甜瓜果实营养品质及叶片EST、POD、SOD同工酶谱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薄皮甜瓜果实成熟时期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有同样趋势,为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同样趋势,为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叶片中,二倍体和三倍体EST谱带均比同源四倍体多2条;而POD和SOD在谱带条数上没有差异,只是多倍体谱带亮度较二倍体强,表明其表达量较高,说明它们的酶种类相似但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2.
不同倍性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0个西瓜品种的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成熟果实Vc含量的差异及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西瓜中Vc含量差异较大,9个品种三倍体或四倍体的Vc含量高于二倍体(P<0.05);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Vc含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幼果期较高、果实膨大期较低、成熟期较高,且呈近似"V"型变化曲线。其峰值的出现顺序为2X、3X、4X,倍性越高,其峰值出现越晚。不同染色体倍性西瓜果实Vc含量较高的时期均为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果实发育期喷施赤霉素对‘苹果梨’常温贮藏期间黑皮病的防控效果,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连续3次用50 mg/L赤霉素喷施果实及周边叶片,测定采收时和贮藏期间果实细胞膜完整性、总酚含量以及主要抗氧化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喷施赤霉素有效降低了‘苹果梨’常温贮藏期间的黑皮指数,果实贮藏40 d后发病率仅为同期对照的一半;采前喷施赤霉素处理还降低了果实贮藏期间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说明于梨果实发育期喷施赤霉素可通过维持果实细胞膜完整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抑制总酚积累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来减轻‘苹果梨’常温贮藏期间的黑皮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掘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同源四倍体种质,通过形态比较、根尖染色体压片法和SSR分子标记对播种培育的一批酸橙实生苗进行倍性鉴定和来源分析。从1620株酸橙实生群体中获得四倍体7株,群体四倍体自然发生率为0.43%;SSR分子标记分析显示,7株四倍体酸橙均由二倍体亲本珠心细胞自然加倍形成,为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酸橙相比,四倍体酸橙植株明显矮化,主根粗且侧根少,叶片浓绿且较宽,气孔增大。四倍体的叶形指数、油胞密度和气孔密度分别为二倍体的61%、30.6%和54.9%,均极显著(p<0.01)低于二倍体,而叶片总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和叶片组织紧密度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优质、抗病的同源四倍体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var. purpurea Bailey)新材料,使用0.2 g·L-1秋水仙素溶液点滴二倍体子叶顶端分生组织,经形态和解剖学、细胞学鉴定筛选得到同源四倍体植株。通过对二倍体、四倍体植株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分析发现:四倍体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开展度、叶片宽、叶柄长显著增加;叶片数极显著降低。营养品质方面,可溶性蛋白、花青苷含量显著增高;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极显著降低;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光合特性分析发现,四倍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高于二倍体,表明四倍体更能适应强光。抗病性分析发现,四倍体受灰霉菌侵染后,菌斑面积小,颜色淡,具有更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选盆栽2年生植株为试材,采用叶片离体脱水试验,自然干旱处理后形态、生理应答及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比较分析,对枳橙[Citrus sinensis(L.) Osb.×Poncirus trifoliata(L.) Raf.]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干旱胁迫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离体脱水条件下,四倍体叶片相对失水率低于二倍体;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二倍体叶片萎蔫、黄化更严重;随着干旱胁迫的进行,两种倍性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相对电导率都呈上升趋势,四倍体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始终低于二倍体,Pro含量则始终高于二倍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干旱处理中表现为先升后降,四倍体的SOD及POD活性总体高于二倍体;在干旱15 d时,在测定的9个水通道蛋白基因中,除PtrNIP1;1相对表达量是四倍体低于二倍体外,其余基因(PtrPIP1;2、PtrPIP1;3、PtrPIP2;2、PtrNIP1;2、PtrTIP1;3、PtrTIP4;1、PtrSIP1;1、PtrSIP1;2)的相对表达量均是四倍体高于二倍体。枳橙四倍体相比二倍体具有更强的耐干旱能力,与其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大团蜜露、新凤蜜露和湖景蜜露等上海水蜜桃果实为试材,探讨植物维他命(ACT-2)对3个品种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病虫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团蜜露ACT-2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病虫果率处理的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平均单果重处理的显著高于对照(P0.05);新凤蜜露ACT-2处理的果实病虫果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湖景蜜露ACT-2处理的果实仅平均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可溶性固形物和病虫果率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基于E601-B型蒸发器大棚西瓜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科大5’西瓜为试材,在不同生育阶段依据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控制灌水设置3个灌溉水平(Kcp:0.5Ep、1.0Ep、1.5Ep),研究大棚膜下滴灌条件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灌溉处理对西瓜产量、品质、需水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分析灌水量、需水量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及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在西瓜生长期内,大棚内的平均温度和平均蒸发器蒸发量显著正相关(R2=0.73,P0.05),依此结论指导基于E601-B型蒸发器的棚室环境调控。T5的灌溉处理(苗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Kcp分别为1Ep、1Ep、1.5Ep、0.5Ep)是基于E601-B型蒸发器大棚西瓜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模式,可为西瓜科学灌溉提供参考。灌水量、需水量与果实产量呈对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64(P0.05)。灌水量、需水量与植株鲜重呈线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50(P0.05)。植株干重与灌水量、需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全生育期需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膨大成熟期灌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膨大成熟期灌水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倍性穿心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秋水仙素对穿心莲种子进行四倍体诱导,通过在穿心莲四倍体及二倍体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中添加化感自毒物质肉桂酸进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肉桂酸对不同倍性穿心莲愈伤组织的褐化率、细胞鲜质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筛选穿心莲抗化感自毒物质的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用0.05%的秋水仙素处理48h,穿心莲种子诱导成活率达89%,经过植株形态、气孔及染色体数目检测,确定了穿心莲四倍体株系PZ-1、PZ-2、PZ-3、PZ-4、PZ-5、PZ-6、PZ-7、PZ-8,其染色体数为4x=96,二倍体为2x=48。在1.00mmol·L-1肉桂酸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7d,穿心莲四倍体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和MDA含量较二倍体低,而愈伤组织鲜质量、SOD、POD、CAT活性较二倍体高,显示四倍体较二倍体具有对肉桂酸更强的抵御能力,其中四倍体PZ-7表现出较显著的优异性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黄金梨’果实的果顶呈现细胞硬化,俗称‘铁头’‘硬头’‘黄头’‘绿头’,为生理病害。发病果实果肉失去应有的酥脆、多汁的口感。该研究分析了连续多年生长期易发生果顶"硬化症"的树与从未发生果顶"硬化症"的正常树的叶片和果实水势变化的差异,比较了2种类型果实中木质素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以及H_2O_2、丙二醛(MDA)含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的‘黄金梨’树相比,易发病树的叶、果水势低,果实中的H_2O_2、MDA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不发病树;易发病树的叶片水势与H_2O_2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8 3,P0.01),H_2O_2含量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4 2,P0.05);SOD活性显著低于不发病树;POD、CAT、APX的活性极显著高于不发病树。因此认为,发生果顶"硬化症"的树体或者结果部位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导致了体内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状态的变化,使H_2O_2、MDA过量生成和POD活性增加,从而促进了木质素的合成,这可能是导致近表皮薄壁细胞木质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果实发育期喷施赤霉素(Gibberellin,GA3)对李果实采收时及冷藏期间冷害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以‘红宝石’李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前1周、果实膨大期、果实膨大期后1周分别喷施1次100 mg/L GA3,研究GA3处理对果实冷藏期间冷害的抑制效果,及其对果实采收及冷藏期间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与褐变指数,贮藏第49 d时GA3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和褐变指数分别较对照低60.61%和52.19%。GA3处理有效维持了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降低了果实采收时及冷藏期间O2-.的产生和H2O2含量;还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抑制了果实采收时和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见,在果实发育期连续喷施3次100 mg/L GA3,可有效控制李果实的采后冷害,其良好的控制效果与维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活性氧的积累、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褐变相关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设置盛果开心形、盛果疏散形、衰老开心形和衰老疏散形4个处理,研究了树形及树龄对光合特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膨大期,盛果疏散形香梨园内的光照强度最大;盛果疏散形净光合速率极显著大于盛果开心形;疏散形蒸腾速率低于开心形,衰老期的蒸腾速率要稍低于盛果期树,但差异不显著;疏散形水分利用率比开心形高。在果实品质方面,各处理香梨的平均单果重和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衰老开心形修剪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均最小,盛果期疏散形的萼片脱落状况和果实色泽优于其它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盛果期显著高于衰老期,石细胞含量衰老开心形极显著高于其它3种处理(P0.01),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盛果开心形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疏散形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大于开心形(P0.01),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没有明显差别。综合各果实品质指标,盛果期果实品质优于衰老期,疏散形修剪果实的品质优于开心形修剪树。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羊茅和醉马草为试材,采用原液、稀释10、20、30、40、50倍的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分别浇灌幼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牧草叶绿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开发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提供数据依据和实践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起到不同效果。20、30、40、50倍稀释液显著提高中华羊茅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但原液明显降低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10、20、30倍稀释液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分别提高了161.89%、104.76%和47.95%,50倍稀释液明显降低CAT活性(P0.05);各处理组均显著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幅度达到34.69%~95.92%。30、40、50倍稀释液显著增加醉马草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1.21%~26.17%、14.63%~26.22%和13.65%~26.57%,原液则明显降低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10倍稀释液显著提高其CAT活性15.14%(P0.05),而其它各处理组显著降低CAT活性(P0.05);原液和10倍稀释液对其POD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30、40、50倍稀释液则抑制醉马草POD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北方园艺》2012,(15):28-30
以肥城桃果实为试材,分离纯化了引起酶促褐变的过氧化物酶(POD),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D仅存在于可溶性组织中,以绿原酸和过氧化氢(H2O2)为底物POD的Km值分别为0.36和0.48mmol/L,以4-甲氧基-α-萘酚(4MN)和H2O2为底物POD的Km值分别为0.39和0.17mmol/L。以绿原酸为底物时POD对H2O2的催化效率(Vm/Km)显著高于以4MN为底物时的催化效率。用等电聚焦和阳离子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OD,均检测到2条碱性POD同工酶条带,用Western分析不能区分POD的2种同工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倍性的雄株对软枣猕猴桃坐果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为生产上授粉雄株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雄株花粉分别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授粉30 d后,统计各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收获后,调查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数、种子质量等性状。【结果】用二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落果严重,坐果率很低(4.7%~6.1%);用四倍体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授粉,雌株坐果率有所增加但仅有18.6%;而用六倍体美味猕猴桃雄株的花粉授粉后,雌株坐果率为52.4%~86.3%,与用四倍体的软枣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的坐果率相近。用四倍体的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和六倍体的美味猕猴桃‘陶木里’花粉授粉,‘红宝石星’的单果质量、果肉色调角显著减小,果实中种子千粒重均减少,其中‘磨山4号’授粉处理引起种子千粒重显著减少。【结论】不同倍性的雄株显著影响了猕猴桃的坐果状况及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颜色、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用二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花粉为四倍体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授粉,坐果率很低(4.7%~6.1%),难以满足生产上需求。用四倍体中华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时,雌株坐果率有所提高(18.6%)。用六倍体美味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时,坐果率高达86.3%,与用四倍体的软枣猕猴桃雄株花粉授粉的坐果率相近,但果实鲜质量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桂蔬新1号黑皮冬瓜亲本为材料,进行了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制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种植密度下母本的第1雌花开花期、授粉期及种瓜成熟期一致;1.0 m2/株处理的种瓜平均单瓜质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分别比0.9 m2/株处理的高24.37%、13.95%和9.09%,均达到极显著差异;1.0 m2/株处理的种瓜果实横径比0.9 m2/株处理的高2.59%,差异不显著;1.0 m2/株处理的田间实际得瓜数比0.9 m2/株处理低4.40%,田间授粉得瓜数比0.9 m2/株处理高0.39%,差异均不显著,但田间授粉率显著高于0.9 m2/株处理;1.0 m2/株处理获得的杂交种子平均单瓜产籽量和小区产籽量分别比0.9 m2/株处理高3.46%、4.55%,但差异均不显著;1.0 m2/株处理获得的杂交种子的百粒质量略低于0.9 m2/株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均略高于0.9 m2/株处理,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在广西建议桂蔬新1号制种密度以1.0 m2/株为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培养料中锗(Ge)不同添加水平对巨大革耳(Panus giganteus)子实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e添加浓度为18mg/kg时,巨大革耳子实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8.80%、193.9%和43.3%,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也平均比对照提高8.9%,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以白及二倍体及四倍体组培苗为试材,采用7组LED红、蓝、绿、白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1组荧光灯作对照,对组培苗增殖率和生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RB(红:蓝=1:1)的白及组培苗增殖率最高,白及二倍体增殖率高于四倍体,分别为247.62%、157.14%。2RB(红:蓝=2:1)的白及二倍体和四倍体增殖率最低,分别为66.67%、42.86%。R的白及二倍体及四倍体组培苗株高最高分别为40.27、44.13 mm;RBW(红:蓝:白=6:1:1)的白及二倍体及四倍体叶长最长分别为78.27、108.73 mm,叶宽最宽分别为10.50、11.82 mm。RBG(红:蓝:绿=4:2:1)的白及二倍体和四倍体假鳞茎直径最大分别为6.91,8.31 mm,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因此,1RB(红:蓝=1:1)对白及二倍体和四倍体增殖效果最佳,红光有利于白及组培苗株高增高,促进白及组培苗的生长;蓝光有利于白及横茎、叶长、叶宽的生长,RBG(红:蓝:绿=4:2:1)的白及假鳞茎增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镉胁迫对银条开花期生理生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镉胁迫对银条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提高,银条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Cd浓度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52**(P0.01);细胞质膜透性、SOD活性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50**(P0.01)r、=0.9923*(P0.05);MDA含量、POD活性则先升高再降低,与镉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5**(P0.01)0、.9018*(P0.05)。  相似文献   

20.
叶面施锌对苹果果实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80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160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190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