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小白菜主要营养品质及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乡6个小白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并对单株产量、叶片数、叶宽,叶长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柄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片,品种间差异性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叶柄;不同品种小白菜的单株产量、叶片数、叶宽、叶长等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27份引进杧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纤维、香气和风味等5个质量性状以及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还原糖含量等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说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具有复杂性和多向性。  相似文献   

3.
以‘玉露香梨’与‘黄冠’梨及其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通过调查后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其遗传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种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实形状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杂交后代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果柄长度都小于亲中值,表现为趋小方向的回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大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达到105.79%;果实硬度主要集中在3.0~8.0kg/cm2范围内,整体呈正态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砧木品种对嫁接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西瓜16号"和"佳优"2个西瓜品种为试材,以西瓜自根为对照,研究了‘京欣砧4号’、‘新土佐’、‘H22’及‘H08-6’等4个砧木嫁接对2个西瓜品种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增强西瓜的生长速率,单瓜质量和产量分别提高21%和35%,而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0.8%和13.5%,对果形指数无显著影响,对皮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仅与砧木品种有关,还与西瓜接穗品种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苦瓜产量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个苦瓜高世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NC-Ⅱ设计配制2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12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表明:自交系W-001是个提高杂一代果实产量和贮运性的理想亲本,W-002是个提高杂一代果实品质的理想亲本,自交系A-001对提高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硬度、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表现较好的父本。在12个性状指标中,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果实纵径>干物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形指数>单株结果数>有机酸含量>果肉厚度>节间距>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为: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结果数>节间距>维生素C含量>果实纵径>干物质含量>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有机酸含量>果实横径>果肉厚度。  相似文献   

6.
砧用南瓜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与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鹤  郭世荣  束胜  徐扬  孙锦 《园艺学报》2014,41(7):1379-1390
搜集了设施黄瓜嫁接栽培中常用的47 份砧用南瓜种质资源,利用63 个形态标记和40 对南瓜SSR 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鉴定。结果表明,砧用南瓜的8 个质量性状(嫩瓜皮色、瓜形、主蔓色、瓜面斑纹、叶面白斑、叶形、嫩瓜斑纹和嫩瓜斑纹色)和23 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00;SSR 标记共检测到167 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 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8 个,变幅2 ~ 8 个,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2,变化范围0.16 ~ 1.18。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砧用南瓜63 个形态学性状将47 份种质划分为4 个类群,大部分品种集中于一个类群中;40 对多态性SSR 标记将所有种质划分为3 个类群,大部分品种的分子标记与形态学标记的聚类结果相似。已搜集的47 份砧用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亲缘关系较近;SSR 标记CMTm11 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可用于砧用南瓜种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嫩瓜皮色等8 个质量性状和大部分数量性状都可以作为形态标记辅助种质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7.
以"热研3号"油绿苦瓜和"丰绿"苦瓜为试材,对比分析了土培与无土栽培苦瓜的生育期、产量、商品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差异,分析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点与可行性。结果表明:苦瓜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延长生育期和采收期,提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提高单瓜重、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增加苦瓜可溶性固形物、粗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粗纤维含量,提高商品率和抗病能力。因此苦瓜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苹果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新疆野苹果种质遗传选择潜力和探讨性状遗传相关关系,【方法】以300个新疆野苹果株系为试材,调查花、叶片和果实的13个性状,系统进行了性状相关、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13个性状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在单果质量和果实Ca含量方面变异突出,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果实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对单果质量直接促进作用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叶片长度可作辅助选择性状。【结论】新疆野苹果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大棚番茄为试材,测定了其叶片光合速率并计算出日均光合速率、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速率的增大可促进番茄果实内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有机酸的合成;番茄果实的发育过程中,随果实的成熟,可溶性糖、维生素C、有机酸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11.
以27份适宜北方生长的李、杏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运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了27份试材的亲缘关系,为寒地李、杏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筛选的25对SSR多态性引物共扩增等位位点245个,其中多态性位点240个,多态性比率为97.96%。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量为4~13,平均值为9.8。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2.740 5,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052 0,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595 5,表明试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12处,27份试材可以分为李和杏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2.
以10个优良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质量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在杂交后代早期世代选择即可有明显效果,而总产量、维生素C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受环境影响大。Lk1003和Hy913除了个别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负值外,其它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在总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中也都有种质资源Lk1003和Hy913的出现,在选育高产、优质的黄瓜新品种时可以利用种质资源Lk1003和Hy913作为亲本来进行杂交组合的配制。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121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32个形态性状的数据,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1份新疆地方品种在蔓分支数、叶片长度、主蔓粗度、果实质量和果肉厚度等5个表型性状上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的地方品种之间在叶片长度、叶柄长度、果肉质地和风味等4个表型性状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余性状上差异不显著;121个新疆地方品种表型性状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74,不同地区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新疆可能与栽培甜瓜的次生起源中心有关。121个地方品种的Euclidean遗传距离的平均值为0.42 ± 0.13,其中‘哈密野瓜’与其它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平均为0.76 ± 0.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野瓜’被单独聚为一个类群,其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其余地方品种被聚为3个类群和7个亚群,不同类群或亚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各类群或亚群可能具有相互独立的遗传背景。‘哈密野瓜’属于野生甜瓜亚种Cucumis melo L. ssp. agrestis,其余地方品种属于C. melo L. var. cantalupensis和C. melo L. var. inodorus两个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讨论苹果树花粉直感可能发生的原因,并研究杂交果实种子的数量与性状表现能力(果个大小及其维生素 C 的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授粉树对苹果果实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在授粉年份内进行研究。试材取自果实中维生素 C 含量各不相同的品种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内蒙古等地搜集的沙枣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性状进行分析,评价沙枣种质资源优劣,选育优势资源;分析沙枣种质的多样性,为今后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开发适合盐碱土栽培高经济附加值的果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以果面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枝有无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262 5~1.765 1,其中维生素C含量及单果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系数较大;民勤县泉山镇沙枣种质资源变异系数最大,民勤县重兴乡沙枣种质资源变异系数最小,遗传性状稳定;48份沙枣种质聚类后可分为四大类,第II类群具有较优质的外观,第III类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12、17号果实外观品质好,45、38号营养价值高,46、47、26号有较优的外观品质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上海地区的优良菠菜品种,为菠菜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39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菠菜品种为材料,在上海地区大棚内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对参试菠菜的10个数量性状和13个质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4%~42.8%,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81~2.01;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97%,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菠菜分成6个类群。根据植物学性状、抗性、产量性状、等权关联度分析及口感评价分析,抗病全能王、沪菠6号、圆宝、山东菠菜和沪菠5号产量高、口感好、抗性强,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山苦瓜资源田间性状和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var.abbreviate Seringe)是一种野生苦瓜,为筛选优良的山苦瓜资源,对6份山苦瓜资源进行田间性状比较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苦瓜资源的叶片、花、果实性状差异明显,参试的6份资源叶片缺刻3~7裂,第1雌花节位为6.59~16.23节,雄花直径为2.1~3.8 cm,雌花率为16.40%~56.21%,单果质量为2.3~41.2g。2014号、2017号和2019号的产量较高,为1 658.3~1 921.6 kg·(667 m^2)-1。各山苦瓜资源和普通栽培苦瓜在蛋白质、水分和粗纤维含量方面差异不大,但VC、钙和铁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栽培苦瓜,钙含量是普通栽培苦瓜的5~7倍,铁含量是普通栽培苦瓜的9~36倍。综合各性状指标,2014号和2019号2个山苦瓜资源的性状最优,具有较好的种植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16份朱砂根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了朱砂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现有朱砂根品种资源的保护、应用、品种多样化开发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在11.34%~40.07%,平均变异系数为24.89%,且各数量性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株高和果枝层高的相关性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2)质量性状之间多样性差异显著,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37~1.12,其中果实颜色、叶背颜色、叶表面波状强弱等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将16份供试朱砂根品种资源分成3类,果实颜色、株高、叶片颜色等性状是表型聚类的主要依据。4)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表型性状综合评分,筛选得到4个分值靠前且观赏价值高的朱砂根品种为‘平安富贵’‘金边富贵’‘竹叶富贵’和‘锦绣’,未来可作为朱砂根核心种质资源加以利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辣椒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种性状不同的辣椒为试材,分别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显性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的12个重要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杂交育种的选择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参试不同辣椒材料之间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在8.49%~37.77%。叶长与叶宽、始花节位、对椒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椒单果质量与维生素C含量、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与始花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与果果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对椒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株幅、单株产量、果肉厚、单株结果数,表现出较强的正向遗传优势;对椒单果质量、株高、叶长、果纵径、叶宽、维生素C含量,表现较强的负向遗传优势。主要数量性状对辣椒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果肉厚果纵径叶宽果横径。因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对辣椒性状的要求,有目的的筛选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恩施种植马铃薯品种资源100份,调查及测定了36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选育适宜西南山区春种马铃薯新品种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质量性状中托叶形状、叶表面光泽度、叶缘、顶小叶形状、柱头长短、花冠大小、茎翼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3.218 9~3.912 0,相比其他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中株高、粗蛋白含量、产量等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为4.605 2。供试材料的株高、主茎粗、主茎数、还原糖含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资源可分为6个类群,其中以Ⅴ、Ⅵ类群马铃薯品种数量最多,Ⅲ、Ⅳ类群次之,Ⅰ、Ⅱ类群最少,仅占总数的19%;相比其他类群,Ⅰ、Ⅱ类群品种具有高产、植株高大、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等特性,可作为选育西南山区春种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