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一些非遗传因素影响,如季节、胎次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下(全控温牛舍和传统开放式牛舍)产犊季节、泌乳季节、胎次对湖北地区荷斯坦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湖北荷斯坦牛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从湖北地区两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38 220组数据,包括4 970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体细胞数(SCC)、乳蛋白率、乳脂率等。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产犊季节、泌乳季节及胎次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头胎牛的SCC最低,随着胎次的上升,SCC呈现上升趋势;第2~4胎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第二胎奶牛的奶品质最好;春、秋季产犊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春、夏季产犊乳品质较好,但夏季产犊乳中SCC数较高;奶牛在春季日产奶量均最高,夏季较低且乳中SCC数最高,奶牛在冬季乳脂率、乳蛋白率最高。但全控温牛舍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乳脂率均显著高于开放式牛舍,乳中体细胞数远低于开放式牛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省2011—2020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发现,DHI测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2020年参测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产犊间隔等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与2011年相比,2020年奶牛日均产奶量提高了86.67%,乳脂率增加了0.63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增加了0.12个百分点,总固体增加了0.23个百分点,体细胞数降低了68.91%,产犊间隔下降了50.58天。  相似文献   

3.
线性模型对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牛场、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奶量最低,冬季产犊的最高;体细胞计数对奶牛产奶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牛场、胎次和体细胞计数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第三牛场平均乳脂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牛场;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有下降趋势;随体细胞数增加,乳脂率升高;产犊季节对奶牛乳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牛场、产犊季节和体细胞数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增加,乳蛋白率升高;夏季和秋季产犊的奶牛乳蛋白率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胎次对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型相关分析表明:SCC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5),SCS与产奶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r=-0.140,P=0.055)。SCC/SCS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4.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奶牛日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产犊季节、胎次对奶牛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指导日粮配方调整、增加牛奶产量和提升原料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江苏某奶牛场2012年度408头奶牛共3012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线性模型分析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305d产奶量及体细胞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测定日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胎次除对乳脂率影响显著外(P〈0.05),对其它奶牛泌乳性能及体细胞评分均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夏、秋两季产犊奶牛的305d产奶量高;2~3胎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5胎及以后,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市某规模化奶牛场375份乳样,探讨奶中体细胞数与奶量、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期、感染乳区、奶损失之间的变化规律及与牛奶主要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细胞数越多,产奶量下降越明显;胎次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呈上升趋势;产后时间的延长,体细胞数也会增多;体细胞数与乳脂率、乳糖率和乳蛋白率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乳区的感染越严重,牛奶中体细胞数越高,同时产奶量的损失越大。研究对奶牛状况作出评价,以便做好预防,为指导奶牛生产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DHI技术充分体现了"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改进;能改进,才能见效"。一、推广应用情况D H I是英文D a i r y H e r d Improvement三个单词词首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对规模奶牛场(小区)奶牛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产奶量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每月对泌乳牛个体奶样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项目进行测定,运用分析软件对牛场信息和乳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各种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技术人员根据报告准  相似文献   

7.
选取江阴地区有代表性的奶牛场,通过实地调查牛群结构,统计分析成母牛群体中不同胎次泌乳牛日产奶量,并抽取原料乳样品测定体细胞数,以期研究该地区牛群结构情况及其泌乳牛群体生产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江阴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牛群结构除成母牛比例失衡显著外(P0.05),其余群体失衡不显著(P0.05);成母牛群体中以2胎泌乳牛的日产奶量最高,1胎、2胎、3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4胎、5胎及6胎上(P0.05),且2胎与3胎间日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随奶牛胎次增加,生乳中体细胞数也在逐渐增加,且6胎以上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前几胎(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胎衣不下在不同年度、季节、产犊季节、泌乳阶段、胎次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收集某奶牛场4 247头奶牛2013至2015年度DHI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产后胎衣不下奶牛在不同测试年、测定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产犊季节、测定季节、测试年、泌乳阶段和胎次情况下,胎衣不下对奶牛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糖和尿素氮这4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春、夏、秋季产犊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泌乳前期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秋冬季测定的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第1胎、3胎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P0.05)。  相似文献   

9.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广州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和高峰奶量的影响,收集了广州某奶牛场36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数据,用R (Version 3. 3. 2)和SPSS 20. 0软件分析了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其他胎次的奶牛,头胎母牛产奶量、高峰奶量较低(P<0. 05);头胎牛的脂蛋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 05),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 05);随着胎次的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P<0. 05)。中度热应激下的产奶量、高峰奶量显著低于轻度热应激(P<0. 05);中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体细胞数会稍稍偏高,但与无热应激和轻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乳脂率、乳蛋白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第一胎泌乳性能的影响,以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荷斯坦奶牛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2480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产犊季节及其第一胎泌乳性能的数据,分析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显著影响305天脂肪产量(0.01P0.05),春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长(358±10d),而冬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短(299±18d),春季与夏季产犊奶牛的全泌乳期产奶量显著高于秋季、冬季产犊奶牛(P0.05),夏季产犊奶牛305d脂肪产量最高。[结论]综合各产犊季节样本量及相应泌乳性能,认为该场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最适宜产犊季节为夏末秋初,此时泌乳性能最好。该结果对同类地区引进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繁殖与生产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区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育种工作是奶牛场工作的核心,而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一直是困扰奶牛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受胎率是反映奶牛场繁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奶牛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是牛场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牛场的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这样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后备母牛数的增长速度.增加了牛场的生产支出,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育种工作已成为奶牛场工作的核心,而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一直是困扰奶牛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胎率是反映奶牛场繁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奶牛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是牛场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牛场的受胎率偏低、产犊间隔过长,这样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后备母牛数的增长速度,增加了牛场的生产支出,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影响高产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在以色列,奶牛的受胎率冬季为50%,到夏季就降到20%以下了。夏季奶牛的发情行为也相对没有那么强,并伴随着繁殖率低、产犊间隔增加、生产效率较低以及造成供应乳品厂原奶的季节性问题等。在以色列,夏季所产牛奶的乳蛋白和乳脂含量降低,而体细胞数增加,造成牛奶质量的明显下  相似文献   

15.
对宁夏奶源主产区荷斯坦牛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及牛乳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利用Minitab软件对宁夏地区2009—2018年间7个牛场中19 020头中国荷斯坦牛198 855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记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场、年份、胎次与SC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CC随季节、产犊月份变化而波动,SCC随泌乳期变化的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产奶量、乳脂、乳蛋白、乳糖、乳中干物质含量与SC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受到环境因素(奶牛场、年份、季节)及奶牛自身因素(胎次、产犊月份、泌乳期)的影响。表明SCC、产奶量和乳中主要成分均会受到环境因素及奶牛自身因素的影响,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原料乳质与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西宁某奶牛场1993—2000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配种、产犊记录和产奶量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犊间隔没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在6000kg以上奶牛的产犊间隔板显著长于4000kg以下的奶牛(P<0.01),显著长于产奶量在4000—4999kg奶牛的产犊间隔(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变化的非遗传因素,以2008—2021年间56个牧场135 533头荷斯坦牛DHI数据为研究材料,运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场规模、胎次、产犊年份、采样年份、产犊季节和采样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9项泌乳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日产奶量随场规模、胎次(≤4胎)、产犊年份增加极显著递增,奶牛秋、冬季产犊日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乳脂率随场规模、产犊年份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泌乳高峰日随场规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产犊年份逐年递降;高峰奶量、305 d产奶量和乳糖率在场规模>5 000头最高;乳糖率、脂蛋比和高峰奶量随产犊年份逐年上升。乳脂率和SCS逐胎上升;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随胎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1胎次乳糖率高于其他胎次(P<0.01)。春、秋、冬季产犊的奶牛脂蛋比、高峰奶量和305 d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但乳蛋白率、SCS夏季最高。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荷斯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相关指标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在奶牛牧场管理过程中,牛奶体细胞数SCC与奶牛产奶量、健康、胎次的关系,以期应用DHI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系对900头产奶牛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在奶牛泌乳的各个阶段,随着牛奶体细胞数增高,各胎次奶牛产奶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上升,奶牛产奶量随奶牛胎次的变化而变化。奶牛存在产犊间隔长,繁殖障碍和营养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