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20年,凤翔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北部苹果产业带、中部乡村休闲观光产业带和南部农业产业园区经济带"的产业布局,重点围绕兴产业、建园区、抓项目、强科技等措施,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发展。全区苹果总面积达22万亩,总产量达30万吨,实现产值近15亿元,比上年增长5%左右(图1)。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5,(1):76-78
<正>城郊型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求,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兼具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北京、上海2个现代化大都市的西瓜甜瓜生产被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定位于城郊型观光采摘西甜瓜栽培模式。集旅游、体闲、观光、采摘为一体,开创了平原地区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以观光采摘为产业发展方向的郊区旅游休闲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青海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可持续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珵  康永祥  余贝贝 《北方园艺》2011,(23):210-213
通过青海省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的规划实践探索,研究优势产业、以产业规划为核心,兼顾土地合理利用,营建产业、观光、科普、休闲、示范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该文以项目布局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为规划的重点,推进农业园区走特色产业之路、生态农业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观光果园是将果园当作观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绿色产业,运用园林设计、景观生态的理论来规划园区、布局各个景点,以果树为主,园林植物为辅,展现果园"春花夏荫秋实",形成"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植物季相群落生态景观,践行设施栽培及附属服务设施,开展一系列游园活动,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韦春梅 《花卉》2017,(14):61-62
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将仅具备生产功能的园林苗圃打造成城市的观光名片,形成生态观光园林苗圃。园林苗圃与城市观光项目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苗圃在城市观光项目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基于城市观光项目的园林苗圃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九江市武宁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原生态山水景观及农业资源,将生态能源合理利用,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油之源"生态农业休闲园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进行油茶规模化种植,改善目前土地闲置现状,促进当地农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发展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因地制宜进行综合规划,打造新型生态农业休闲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浅谈文化因素在观光休闲农业中的地位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渴望在乡村环境中放松身心,享受优美的田园风光.随之,城市周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因此而兴起.和谐的自然环境是观光休闲农业得以开展的前提,而民俗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则是农家乐的核心精髓.观光休闲农业与二者的结合代表了农家乐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也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观光休闲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现着重论述了文化因素在观光休闲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具体的应用,希望能对相关人士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湾由于民众所得及消费能力提高,交通工具普及化,使得农业生产转型为休闲农业及体验型农业成为时势所趋。文中所及四个菇类农场过去均以生产为主,为配合地区观光产业发展而转型,整合地区不同的观光资源,创造具有休闲观光特色及经营模式的菇类农场;由于群聚效应及策略联盟(异类结盟),而成为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之成功关键所在。这些农场也能善用现有观光组织及网络之运作机制,研发及创新产品以促进休闲观光产业营销,而消费者面前营销为通路最短且获利最高,并能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农业转型为休闲化及多元化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及养生菇类产业活动)是必然的趋势,也是菇类农场的另一个生机所在。  相似文献   

9.
利用森林资源打造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价值,扩大生产效益的智慧产业,用富有创新的形式,刷新人们对现代旅游产业的认识,根据大河北乡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阐述了特有的生态群体,提高建设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出集娱乐观光一体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曹华  赵景文 《蔬菜》2010,(1):1-3
普通日光温室里也能进行蔬菜观光采摘?没错!这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最新研究开发的特色项目。针对传统的利用现代化大型连栋日光温室进行观光蔬菜栽培,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维护成本也较高,巨额的投入使许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和菜农难以承受,而普通日光温室的结构特点又不适宜观光蔬菜的景观化种植的现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创性的在普通日光温室中进行观光蔬菜景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成功。本期栏目,我们特别邀请了负责该项目研究的相关专家,为大家讲讲这日光温室里搞蔬菜观光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1.
曾静雯 《现代园艺》2013,(19):66-67,81
岭南观光果园是一种绿色产业,它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岭南观光果园果树的主要种类、特性及文化等,并从整体规划、分类规划、用地规划,以及种植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岭南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原则,构建一个独具岭南特色的观光果园和园林景观,实现果品生产与观光旅游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毕升 《西南园艺》2014,(4):61-62
分析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剖析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主体扶名扶强、着力打造营销品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5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观光苗圃是新兴的现代苗圃经营形式,在市民日益欣羡田园纯朴简单生活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观光苗圃规划设计的难点是将生产和观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苗圃正常生产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旅游景观;在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上,发挥美学的特性,设置游赏性强的观光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省清远市以柑桔种植为主的水果产业遭受黄龙病重创之后,作为全市沙糖桔产业龙头的英德市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种适合观光采摘的优质水果品种。夏黑葡萄的引种研究工作始于2014年,经过3年试种观察,已初步探明夏黑葡萄在英德市综合表现优质高产、抗病和耐贮运等特点,是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葡萄品种和观光采摘水果品种。本文介绍了夏黑葡萄在英德市的引种表现和关键栽培技术,旨在为推动当地乃至清远市葡萄产业和葡萄观光采摘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示范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入手,指出示范区休闲观光的发展应以产业的提升为基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支撑,以历史文化的复兴及现代文化的发展为着力点,进行多样化经营,打破相对单一的经营模式,带动示范区多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通过桑洲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讨论出基于休闲观光的茶园提升改造设计原则,探求在茶园提升改造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休闲观光的发展与茶叶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创新出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休闲观光和保护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生态产业园。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观光果业发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果业将传统果树生产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在城市建设、城乡经济调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丰富居民娱乐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大陆地区发展观光果业历史不长,但势头强劲.北京的观光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借助首都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和自身的资源环境条件,北京的观光果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阐述生态观光苗圃的规划路线,同时根据规划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绿行生态规划的原则及构思,并将规划思想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合理布局规划观光苗圃的功能分区,做好其他附属设施的规划,能有效提升生态苗圃的规划质量。  相似文献   

18.
观光果园已成为集果品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科普示范、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乡土风情和果业生产相融合的场所,是现阶段我国水果产业转型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观光果园最早发源于欧洲,我国观光果园建设起步早、成效大的当属台湾,大陆观光果园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在北京兴起,近年来在国内其他省市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我国观光果园发展存在认识片面、缺乏科学规划、经营模式单一、配套技术研究滞后、经营主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为此应高度重视发展观光果园的积极意义,强化指导,加大扶持,创新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配套技术研究,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利用现代技术和理念营造亮点、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观光果园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观光果园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光果园是指利用果园景观、果园周围的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水果生产、产品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果农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一种水果经营形态;是结合水果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果园,在经营上表现为集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水果产业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湖州市息塘·采菊东篱观光基地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分析休闲农业景观发展现状、创意设计与理念规划,从整体设计推进分项布局,制定未来开发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切入,详细阐述该项目的景观规划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江浙地区农业观光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及运营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