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7,(10):83-84
生产瘫痪亦称褥热症,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缺钙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该病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多见,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对一例辨证治疗该病的病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胡华英 《畜禽业》2006,(6):49-50
生产瘫痪又名产后瘫痪,是一种急性而严重的神经疾病,其特征是丧失知觉,咽舌、肠和四肢麻痹,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瘫痪分为风湿性瘫痪、生产性瘫痪和断奶瘫痪。若治疗不及时,会发生永久性瘫痪而被淘汰,有的甚至死亡,给饲养户带来很大的损失。风湿性瘫痪主要多发在初春和秋末。在这期间气候寒冷,母猪缺乏运  相似文献   

4.
<正>生产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或产后风,是奶牛分娩后72h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它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  相似文献   

5.
奶牛生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常称为"乳热症"。多发生于奶牛处于产前和产后的一个阶段。病牛在发病后表现为瘫痪、站立不稳甚至是不能站立,有的病牛会突然失去知觉而摔倒。给养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因素以及发病后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奶牛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5,(12)
2011-2013年调查了得力康凤翔、岐山5250头奶牛,奶牛临床瘫痪综合症疾病总发病率3.2%(168/5250)有11种之多。春季发病率最高,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发病率最高为生产瘫痪,占发病数的29.1%(49/168),其次为风湿性轻瘫21.4%(36/168),创伤性网胃心包炎为11.3%(19/168),蹄炎性瘫痪为8.9%(15/168)等。主要原因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代谢性障碍、运动不足及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增池 《畜禽业》2012,(4):74-75
<正>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大多发生于3~6胎(5~9岁)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此病大多数发生在顺产后的头三天内(多数发生在产后12~48 h),而且多数发病牛膘情较好,有此膘肥体壮牛亦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在奶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由于受到养殖场地、资金、技术的限制,许多营养代谢性疾病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制约着奶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奶牛生产瘫痪这一常发病的病因、机理、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Z1)
母羊生产瘫痪属于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该疾病多发于母羊产前或者产后发病,少部分母羊会在怀孕期间发病。该疾病会导致羊停止反刍、步态摇晃以及停止排泄等情况。羊瘫痪会对羊产生较大的危害,会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综述了母羊生产瘫痪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强 《畜禽业》2008,(7):69-70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的常见多发病,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都能发生。此病的死亡率虽然不大,却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力,使母猪失去种用价值,影响仔猪生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3)
<正>猪瘫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0~30 kg猪多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或两后肢瘫痪,软弱无力,不能屈伸、站立。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不良,给生猪养殖户带来损失。猪瘫痪是症状,病在脾肝肾三脏功能不足。在后肢内侧太阴脾经、劂阴肝经、少阴肾经三阴经分别选择3个进针点针刺,调节脾肝肾三脏,恢复脾肝肾功能,治疗猪瘫痪,取得显著效果。1病理探讨1.1脾主四肢、肌肉"四肢的活动能力,主要依赖饮食所化的营养充养四肢。如脾病,不能输  相似文献   

12.
贾鸿 《畜禽业》2019,(3):57-58
对一例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的妊娠奶牛进行检查。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为1.3 mmol/L,血清磷浓度为1.0 mmol/L,血钙浓度及血磷浓度均低于正常值;细菌学实验未见菌落形,诊断为奶牛妊娠瘫痪。用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 500 mL静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乳房送风治疗,并加强管理防止褥疮产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奶牛妊娠瘫痪治疗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农村散养户和集约化猪场中常见到的一种疾病,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一方面是母猪在妊娠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导致精气耗损,体质衰弱;产后受到风、寒、湿的侵袭,而致气滞血凝、经络不通。分娩后1~2周内母猪腰胯疼痛,筋骨萎软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机体缺乏钙和磷,或钙、磷比例失调,再加上母猪分娩后随着乳汁排出大量钙盐,  相似文献   

14.
宋学彬 《畜禽业》2008,(9):79-79
<正>母猪风瘫就是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母猪风瘫与品种、年龄、胎次、膘情的关系不大。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等  相似文献   

15.
伊平昌 《畜禽业》2012,(8):83-84
<正>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病为散发,无季节性,尤以夏天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急性低血钙、昏迷、全身肌肉无力及四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0月20日,常州市市指前镇胜利村,一养殖户的母猪产下一窝小猪13只,猪只均匀,生产良好,到第四天发现母猪食量减少,抗拒喂奶,第五天病情更加严重母猪卧地不起、驱赶站立不稳,后肢无力,拉稀,测量体温39.8℃,无乳,仔猪饿得嗷嗷叫,畜主焦急万分,到兽医站就诊。1病因分析根据上述情况初步诊断为母猪生产瘫痪,同时伴随有细菌感染。母猪生产瘫痪是一种母猪的产科病,发病通常在于母猪孕后期饲料中缺乏钙、磷比例失调,以及缺乏蛋白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12)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母猪产科病是影响生猪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防治不当,将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作者临床上利用中草药治疗猪几种产科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介绍一下,仅供参考。1产后瘫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气血耗损、感受风寒的一种疾病。常以瘫痪无力为主要症状。病因:产后气血亏损。风邪乘虚侵袭,是常见原因。感受寒湿,气血凝滞  相似文献   

18.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养殖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防治不当,易致奶牛死亡,给奶牛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根据十多年奶牛临床诊疗经验,对奶牛生产瘫痪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防治奶牛生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11)
文章通过一例奶牛产后瘫痪病的诊治,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观察、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体会。以期对科学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或低血钙症,中兽医称为产后风,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母猪虽然较少发生,但发病后会引起母猪泌乳量减少,乳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导致仔猪生长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