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湖北省高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对鄂东南地区高密度杉木人工林进行标准地调查,获取61块样地数据和183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杉木单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模型,根据拟合优度及残差指标,高密度杉木单木胸径和树高生长的最优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单木材积最优模型选择考尔夫模型,所选模型检验精度均较高,达到拟合效果;通过绘制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图,杉木生长量在初始阶段生长速率较大,单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在第4 a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单木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达到最大值;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关于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与林龄、立地指数和林分密度的林分生长模型,选择的林分生长模型均通过检验;利用林分蓄积量的平均生长量和林分平均直径来确定高密度杉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在立地指数16~20 m和林分密度4 000~6 000株/hm~2时,杉木的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别为10~13 a、10~11 a,与湖北咸宁地区高密度杉木造林小径级采伐年龄相符。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 ,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 7a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 ,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 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 ,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 ,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 ,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 ,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 ,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建议湿地松中小径建筑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 16 6 7~ 2 0 0 0株· hm-2 ,火炬松为 1111~ 16 6 7株· hm-2 。  相似文献   

3.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以林分密度调控为主,当小径木的比例达到30%,自然整枝高度达1/3,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时为间伐的起始期,根据培育目标确定间伐强度及间隔期,间伐采用下层抚育法进行间伐,效果明显,在16立地指数条件下,同样的造林密度,12年生林分,间伐强度为46.9%,间伐后平均胸径在20.48cm以上。未间伐的林分平均胸径为15.5cm;每公顷蓄积高于未间伐的5.2%,间伐蓄积97.93m^3,增加蓄积124.02m^3。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分在经营周期内的投入(支出)和产出(收入),先用贴现方法分别对支出和收入进行贴现,然后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林分投资的财务收益率为15.33%和经营周期为10年(相应林分年龄11年)即林分经济成熟龄.用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方法确定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0年.用查平均胸径方法确定林分工艺成熟龄时平均胸径为9cm.数量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一致,因此确定杉木第二代人工林主伐年龄11年,轮伐期15年,并以生产小径杉木原条为培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 (3333~ 5 0 0 0株·hm- 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6 6 7~ 3333株·hm- 2 )间的密度。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1.5 a林龄人工杉木、木荷与10.5 a林龄天然檫树、南酸枣混生的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组成分别为9杉1阔、8杉2阔、7杉3阔、5杉5阔等4种林分的生长效果。8杉2阔的林分蓄积最高,总蓄积297.73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3.28 cm、树高11.52 m、蓄积226.56 m^(3)/hm^(2)、年均生长19.70 m^(3)/hm^(2),达到福建省杉木最适宜区速生丰产林立地等级Ⅰ级的大径材生长量指标,可供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参考。9杉1阔的林分次之,总蓄积252.04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1.96 cm、树高9.34 m、蓄积189.46 m^(3)/hm^(2)。7杉3阔的林分最差,总蓄积182.79 m^(3)/hm^(2),其中杉木58.31 m^(3)/hm^(2),檫树91.83 m^(3)/hm^(2)。5杉5阔的林分,檫树生长最优,10.5 a林龄保存密度775株/hm^(2),平均胸径16.79 cm、树高14.32 m、蓄积131.60 m^(3)/hm^(2),总蓄积207.37m^(3)/hm^(2),森林演替成天然檫树为主的混交林,可逐步疏伐改造为檫树母树林。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峦大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峦大杉经 12a的引种造林试验表明 :1年生苗平均高 2 0 5cm ,平均地径 0 37cm ;造林后第 12a林分平均树高 10 4~11 1m ,胸径 13 5~ 14 1cm ;造林初期生长缓慢 ,树高在第 2a后、胸径在第 4a后年生长量与本地杉木无显著差异 ;12年生的纯林与混交林树高、胸径值差异不显著 ;育苗与造林技术均容易掌握 ,具有重要的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加快培育杉木大径材,庆元林场在三个林区开展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N、P、K、NPK=1:1:1)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相同林区中,隆宫林区和卢峰林区施P肥的平均胸径、林分蓄积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而大洋林区施NPK肥的平均胸径、林分蓄积较高,但三个林区施P肥的胸径总生长量和林分蓄积总生长量都较高且胸径连年生长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各林区树高变化不一,卢峰林区施K肥树高连年生长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其余差异不显著。通过综合胸径、树高、林分蓄积3个林分因子分析得出:三个林区最好的施肥方式都是施P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