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6,(12):16
大蒜在生产上一直都采用根部蒜头的蒜瓣反复留种的方式,这使农户种植大蒜的成本居高不下、栽培费工费时,且受季节的影响,不能四季种植。为此我国的大蒜产业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采用了人工定切根部营养体,使其根部不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从而人工无性繁育大蒜新种质—红皮1号大蒜种子(开花结实得到了种子)获得了成功,用此种子种植大蒜,易种易管,省工省本,优质高产。一、特征特性与用蒜瓣播种生产大蒜一样,用红皮1号大蒜种子播种后也能收获蒜苗、蒜薹、蒜头,供食用和上市。适当稀播或经过适当间苗,以收获蒜头为主…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6,(12):16-16
大蒜在生产上一直都采用根部蒜头的蒜瓣反复留种的方式,这使农户种植大蒜的成本居高不下、栽培费工费时,且受季节的影响。不能四季种植。为此我国的大蒜产业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采用了人工定切根部营养体。使其根部不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从而人工无性繁育大蒜新种质——红皮1号大蒜种子(开花结实得到了种子)获得了成功,用此种子种植大蒜,易种易管,省工省本,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大蒜在生产上一直都采用根部蒜头的蒜瓣反复种植、反复留种的方式,这使农户种植大蒜的成本居高不下、栽培费工费时,且受季节的影响,不能四季种植。为此我国的大蒜产业不能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个要进一步发展大蒜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临洮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大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和大力发展大蒜深加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种植国和出口国,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连续12年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增效、蒜农增收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解决大蒜品种单一、换种成本高等制约大蒜产业发展的问题,近年来从河北等地引进大量大蒜品种资源,通过选择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并经过多年的品比试验,选育出大蒜新品种焦蒜2号。焦蒜2号抗病性强,品质和产量表现均较好,蒜肉质白清脆,口感香辣微甘,由于蒜薹、蒜头上市早,商品价值高,适宜在河南省大蒜产区露地或地膜覆盖栽培。总结了焦蒜2号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焦蒜2号的选育推广,实现蒜薹和大蒜的增产增收,对河南省大蒜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乡县作为我国十分著名的大蒜之乡,大蒜种植历史已经长达2000多年,常年种植大蒜4. 67万hm2,年均产量为80万t,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与地区。金乡大蒜产业作为金乡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基于此,本文提出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现状,继而分析乡村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7.
大蒜生产过程中,除耕整地采用机械作业外,其他工序全部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农忙时节劳动力严重缺乏,人工种植成本逐渐增加,使得大蒜种植综合效益降低,严重影响了大蒜产业健康发展。该文对山东微山县大蒜种植情况与全程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机械价格较高与土地分散等制约因素。目前微山县大蒜产业初具规模,有发展全程机械化栽培的基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和科研力度,促进微山县大蒜机械化的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8.
李启恩 《农家顾问》2012,(10):12-13
近年来,山东成武县大田集镇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不断把大蒜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优势.如今,全镇每年种植大蒜近万公顷,年产大蒜13万吨,先后被命名为"省级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和"中国蒜业十强乡镇". 因地制宣,全力打造规模优势 大田集镇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大蒜生长,群众有种植大蒜的习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田集镇着力加快大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该镇把大蒜当作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扩大规模、扩充优势、壮大基地"的原则,先后出台了良种补助、植蒜补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规模种植大蒜.到2001年,该镇成为省内乡镇级大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实现了村村种大蒜、户户发蒜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兰陵县(原苍山县)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特别适合大蒜种植,全县常年种植大蒜30多万亩,大蒜产业发展迅速,"苍山大蒜"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了"苍山大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六瓣红"大蒜在宝坻已有多年种植历史,据有关文献记载,此蒜早在明、清两朝就成了御膳廷馔的供品."六瓣红"大蒜以其优良的品质远销国内外,成为宝坻一大特产.  相似文献   

11.
且末香蒜是且末大蒜种植中的一个亮点,虽然规模仅占全县大蒜种植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蒜素含量高,耐贮性强。种植效益好。本文就且末香蒜产业的生产现状及产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指导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大蒜又名蒜。百合科,二年生植物。大蒜中除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外,还含有大蒜素,是一种挥发性硫化物,有特殊辛辣味,可增进食欲,有抑菌、杀菌、散痛肿、除风邪、风湿、杀毒气、疗疮癣、健脾胃、治肾气、解瘟疫等功效,经精制提炼的大蒜精,可供医药之用。铁岭大蒜栽培有着400多年种植历史,凭借着传统的种植结构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铸就了"开原大蒜"这一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金乡县是我国大蒜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成为世界大蒜种植收购、生产加工、贸易流通和价格形成中心。但是金乡县大蒜加工产业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够、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文章系统分析金乡县大蒜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蒜深加工产业发展建议,为金乡县大蒜加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头蒜由白变黑,短短几年时间,改变了莱芜市种植大蒜只卖‘原字号’的历史。过去大蒜按吨卖,现在大蒜按头卖,一头卖到近20元,每吨的价格高达8万~10万元。"9月24日,莱芜市农业局局长陶务瑞在裕源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时告诉笔者,黑蒜制品项目是以农业大项目实施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产品增值的最好例证。近年来,莱芜市努力增强特色现代农业综合生产、加工增值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山东省成武县大蒜面积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几万亩,现已发展到20多万亩,大蒜总产达25万多吨.无论是大蒜的质量,产量都不比邻近的金乡县差.可是成武县的大蒜近两年却一直不敢姓"成".全县近1 000个收购站点,300多座恒温库收购储存的大蒜,在外销时,其包装上没有一个印有成武大蒜字样的.明明是装的成武大蒜,可包装袋,包袋箱上却印上"中国大蒜"或"金乡白蒜".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县新巴镇有大蒜种植的习惯和历史,大蒜/玉米一年两熟套作栽培,一般每亩产蒜薹100-150公斤,蒜头300-350公斤,而玉米350-400公斤左右,按最低产量算,大蒜每亩产值3600元左右,经济效益比较好。种植技术:1大蒜种植技术1.1种蒜选择及处理选用抗逆性好、抗病虫能力强本地紫皮大蒜蒜种。种蒜要求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蒜砣大,外观籽实饱满,蒜瓣大小均匀,无虫眼,未霉烂。种子处理中摘除霉烂、有虫眼的蒜瓣和  相似文献   

17.
<正>中牟,紧邻河南省会郑州,是河南省大蒜的重要产区。近两年大蒜价格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中牟农户加入到"蒜你狠"风潮中,但是,大蒜不是谁想种就能种,谁种了就一定"发财"。4月17日,中牟1000多位种植户放下了手里的农活,赶到县城中的一处会场集合,怎么才能种出好大蒜,蒜农希望在这里找到答案。大蒜高价背后种植困惑重重目前干蒜的收购价格已经到了6元/斤,蒜农种植大蒜每亩的收入差距可达几千元甚至是上万元。可以说,大蒜是否高产优产,决定了蒜农一年的收入水平。中牟县三刘寨村李和强就把种蒜的问题想简单了。"以为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蒜价"过山车",今年山东金乡王庄村蒜农邱敬华,家里的8亩地又都种上了大蒜。就不怕赔了?"大蒜之乡"的蒜农,说起蒜来有一套:"三五年一个‘蒜周期’,种了几十年,啥行情没见过!贵了种,贱了也种。"老邱说得很坦然,缘于心里有底气——现在种蒜不一样:有订单,种的是合同蒜,不愁卖;有保险,至少能保住本钱;还有套种,收完大蒜种西瓜,西瓜收完再抢一季菜,一年三茬,每亩收入就能上万元。  相似文献   

19.
成都及周边的温江、彭州、什邡等地是传统种植大蒜的区县,近几年大蒜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如何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是广大种植者十分关切的事情,所以,我们针对温江区大蒜主要的病虫草害,总结了如下几个关键防治技术措施。一、种子处理采用20%噻菌铜悬浮剂拌种,可防治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和大蒜春腐病,同时大蒜长势好。方法是:用20%噻菌铜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3%(每100kg大蒜种用药30g,对水4~5kg)喷拌均匀堆闷6小时播种。对浸种的大蒜捞出晾干表面水分,立即栽植。此法可促进生根,抑制病菌滋生,减少烂种,提高出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蒜产业居世界前列,但机械化收获水平较低,大部分地区采用简易的挖蒜装置,需要人工进行捡拾、切茎和切须根等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因此,推进大蒜收获机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国内外大蒜收获机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大蒜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及展望,为大蒜收获机械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