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实际生产应用中,烟叶等级一致性检测流程过度依赖传统的外观评价方法和化学检测方法而导致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采用导数等现代光谱信号处理技术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对2016年度贵阳省内共计78组烟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和烟碱、总糖等化学值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谱段均值进行变异系数计算,以及一阶导数处理后,光谱变异系数与尼古丁值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达到86.60%,与总糖值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达到86.12%,满足实际生产应用中对烟叶等级一致性检测的准确度要求,能够实现直接应用近红外光谱进行烟叶等级一致性检测,同时降低烟叶等级一致性检测的人力物力成本,达到绿色快速无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应用近红外技术对烟叶烘烤进行实时监测,并提出烘烤专家意见,优化工艺曲线,降低烤坏烟叶比例,适合于大中型烟叶烘烤工场应用.项目实现了烟叶烘烤的数字化,且应用过程中体现出快速检测、样品完整、重现性好的特点.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将专家写入计算机,能对烘烤过程中的烤房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烟碱检测和水分检测两个角度探讨手持式近红外在打叶复烤生产中的应用。对三个产地烟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贵州威宁C3F等级和湖南衡阳C2F等级使用实验室近红外检测和手持式近红外检测,两种方法结果差异不显著,可使用在线近红外检测结果替代实验室近红外检测结果。对水分检测结果分析表明,部分产地可以使用手持近红外快速检测烟叶水分,但模型仍需不断完善,以达到适配性和泛用性。  相似文献   

4.
打叶复烤是卷烟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配方打叶将成品片烟的化学成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打叶复烤后烟叶产品的质量均匀性。该文系统介绍了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在烟叶打叶复烤中的使用流程,并对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烟叶均质化控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检测精度能完全满足烟叶均质化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近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分的模式识别能力,采用逐步判别法,以烟叶近红外谱图、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在烟叶种植区域、品种、部位等烟叶信息方面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种植区域化学成分模式识别的准确率略高于近红外谱图模式识别的结果;烟草品种的近红外谱图模式识别结果优于化学成分模式识别的结果;烟叶部位的近红外谱图模式识别结果优于化学成分模式识别的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谱图与微量痕量化学成分模式识别获得的结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性;t检验结果表明,近红外谱图与微量痕量化学成分模式识别的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使用近红外谱图结合逐步判别分析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烟叶信息进行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法已广泛应用于烟叶烟碱等常规化学成分检测。实际检测过程中,烟叶样本存在着多种纤维形态,如烟丝、烟末等。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同一烟叶样品在不同纤维形态下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值差异,论证了同一设备同一光谱模型对烟叶的烟丝、烟末2种状态的检测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基于不同纤维形态对近红外检测值的影响,为保证近红外检测精度,实际使用时被检测烟叶样品的纤维形态及颗粒度应与模型样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鲜烟叶成熟度的识别精度,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图像识别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烟叶成熟度判别方法:利用随机森林(RF)方法分别建立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图像判别模型和多源信息融合判别模型,对烟叶成熟程度进行检测.近红外光谱模型对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等3个烤烟品种烟叶成熟度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1.27%、90.4...  相似文献   

8.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烟叶氮钾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法无损快速测定烟叶氮钾含量的可行性,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建模集(104个)和检验集(40个)烟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把测得的烟叶光谱值与常规化学分析法测得的全氮和全钾数值拟合建立定标模型,经分析得出:预测模型分析氮的相关系数(R)为0.951,预测标准差(RMSEP)0.301;钾的相关系数(R)为0.928,预测标准差(RMSEP)为0.278。近红外法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已有较好的相关性,能为今后快速诊断烟叶的营养状况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整烟叶、卷烟丝和烟叶粉末光谱数据,并采用流动分析仪测定烟碱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烟叶烟碱的光谱预测模型,再通过斜率截距算法(SBC)、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PDS)和典型相关分析算法(CCA)3种模型转移算法,将整烟叶、卷烟丝和烟叶粉末便携式近红外光谱转移到粉末状烟叶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模型上,比较分析预测均方根误差值(RMSEP)。结果表明:烟叶粉末烟碱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经SBC、PDS和CCA算法模型转移后的RMSEP值分别为0.741 0、0.736 5、0.298 2,卷烟丝的RMSEP值分别为0.725 0、0.513 2、0.222 2,整烟叶的RMSEP值分别为0.712 6、0.446 6、0.333 9,CCA算法模型转移优于SBC与PDS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可行性。[方法]对常规卷烟配方物质、卷烟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化学常规成分含量、物质表面形态差异及近红外光谱差异进行分析。以60个含有不同量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为建模样品集,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样品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实际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6 1、0.994 9,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477和0.668。[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同时快速准确地测定卷烟配方中膨胀烟梗颗粒和再造烟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大理不同产区年度间烟叶化学成分的特性。[方法]以红塔集团2010—2016年大理南涧、弥渡、巍山产区上中下部位上等烟叶样品为试验对象,其烤烟品种为红大,共计3个产区、7个年度、3个部位的63类样品扫描其近红外光谱6 439条;应用德国BRUKER公司开发的OPUS软件建立化学成分定量模型对样品光谱进行预测,对不同产区烟叶样品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3类烟叶样品从化学成分数据来看部位特征比较明显,3个产区的区域特征差异不大;相同产区不同年度间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部位间的差异大于该试验取样的烟叶样品产区和年度间的差异。[结论]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建模得到的烟叶样品化学成分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大理红大3个产区不同年度间烟叶品质的差异,可以作为烟叶产区种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现对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首先改进了烟叶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测定的准确性进行了评定(对同一样品,8次平行测定的RSD值为3.58%),随后用此方法测定了河南地区95个初烤烟叶样品中的木质素含量,然后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的光谱,进行二阶微分处理和平滑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相应预测模型。[结果]试验建立的烟叶中木质素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96.13%,内部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104,说明烟叶中木质素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预测河南烟叶中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近红外光谱相似度匹配的定性分析功能和SPSS 18软件中的重复方差分析方法,研究4种橡木桶陈化烟叶与自然陈化的烟叶的化学成分在一年陈化时间中差异性的变化。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的陈化条件下,4种橡木桶陈化烟叶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与自然陈化烟叶的相似度匹配值都低于90,且相互间的差值在10左右。通过对TQ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的模型结果的检验证明,模型的计算准确率高,可达100%,能有效区分不同陈化条件下烟叶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以作为卷烟生产企业寻找最佳陈化条件的一种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识别烟叶在线近红外异常光谱为研究目的,设计不同的烟叶状态,通过分析烟叶不同状态下的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马氏距离阈值,将大于该阈值的光谱判断为异常光谱.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将异常状态下的烟叶光谱判断为异常光谱,识别率高,该方法适合烟叶在线近红外检测.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烟叶醇化和再造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在烟叶和再造烟叶醇化和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从烟叶醇化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应用和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微生物在烟叶醇化和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烤烟烟叶厚度是烤烟烟叶分级和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对烟叶厚度的快速测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算法优选特征变量和采用全波长变量(1 000~2 500 nm)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初烤烟烟叶厚度近红外校正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模型的输入变量数由1 543个降低到180个,决定系数由0.846提高到0.941;适宜主成分数由10降低到6,校正标准误差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0.003 4和0.010 3。采用30个外部样品对模型进一步进行验证,模型的验证标准误差和验证标准误差的偏差由0.018 2降低到0.001 1,在α=0.05显著水平,两个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CARS筛选特征变量近红外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性更小。CARS筛选特征变量提高了烟叶厚度近红外校正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大数据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烟叶生产产生数据的各个环节,如生态环境、生产环节、组织管理环境、市场交易环节等。针对烟叶生产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在大数据应用中的数据采集、数据技术及分析结果应用的策略,并分析了烟叶生产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景,旨在为大数据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成熟度是烟叶品质的中心因素,田间成熟是获得优质烟叶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准确判断烟叶成熟程度是一个难题。【方法】本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成熟度的新鲜烟叶进行了探讨。【结果】随机森林(RF)分类模型参数优化简单、泛化能力强、预测结果较好,能有效识别不同成熟程度的烟叶样本,实现烟叶成熟度的快速判别,上、中和下部烟叶不同成熟度模型预测集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0.9231、0.90和0.9091,预测正确率优于主成分分析(PCA)、K最近邻(KNN)和支撑向量机(SVM)等方法。【结论】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随机森林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为客观辨别烟叶成熟度的等级、优劣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8,(5):78-80
针对当前烟叶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烟土地面积难以全面准确核实、烤烟移栽株数统计难度较大和烤烟灾情核实缺乏客观手段等突出问题,通过对无人机航拍、图像处理、GIS系统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烟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了烟叶生产中种烟土地面积核实不准、生产进度测量效率低、灾情核实不准等问题,开启了无人机在烟叶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新模式,也为无人机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烟叶外观质量检验和烟叶品质等级评估中主观因素影响过大的问题,首次采用模型集群分析-随机森林方法(MPA-RF)结合近红外光谱建立的烟叶采收成熟度和烤后烟叶等级划分判别模型对烟叶进行了品质分类。结果表明:MPA-RF模型对采收成熟度烟叶样本(数据集A)和不同等级烟叶样本(数据集B)的训练集分类精度分别为96.67%、99.02%,预测模型分类精度分别为100%、96.15%;MPA-RF模型对烟叶的分类准确率明显高于常用的PCA、SVM和RF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