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中国农业地理得到一定发展后,史念海率先提出历史农业地理的学科概念,并结合国家历史地图集农牧图组的科研任务,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农业地理论文。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对西周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农业地理研究颇有建树,奠定了历史农业地理学科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鲍仓仓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47-251+254
农业地理标志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目前司法实践中针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侵权问题频发,通过私诉模式对农业地理标志的救济存在维权主体动力不足、维权法律能力不足、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检察公益诉讼通过自身的种种优势可以弥补目前私诉的不足,检察院的自身呼吁和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也为检察公益诉讼的引入提供了现实基础。有必要以环境公益诉讼为模板,通过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将检察公益诉讼引入到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保护之中,加大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保护,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唾,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以天山冰雪融水为主要灌溉方式的绿洲农业自古发达,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从十八世纪中期以降近二百年中,清政府长期不懈地致力于新疆地区的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新疆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地理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是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对农作物生产和地域分布变化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笔者不揣浅陋,曾对清代新疆主要经…  相似文献   

4.
证明商标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在保护农业地理标志方面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农业地理标志一经证明商标保护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假冒仿冒农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侵权行为也同时盛行,司法中维权诉讼显得步履维艰,尤其是提起诉讼主体单一、侵权行为认定标准不一、损害赔偿存在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保护好农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司法保护至关重要。扩宽起诉主体范围、引入公益诉讼、统一侵权行为判定标准、规范损害赔偿方式、提高赔偿数额等策略,可以完善农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农业地理标志权是典型的农业知识产权,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分析知识产权的认知真空,有助于厘清农业地理标志的相互关系,促进我国农业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以安徽省祁门红茶地理标志纠纷为案例,溯源祁门红茶地理标志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得出祁门红茶地理标志是"大产区"范围,包括祁门县、东至县、石台县、黟县、贵池区等地。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政府引导利益相关者对地理标志产生共识,牵头建立地理标志协调机制,做好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和品牌管理,积极推进我国农业地理标志国际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澳大利亚进行农业考察,重点关注了这个国家的农业地理以及农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实际考察了澳大利亚的农业地理区域状况和可以借鉴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农业地理集聚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地理集聚相关文献呈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增长更为显著;该主题相关文献主要刊登于农业类、经济类、地理类期刊,具有明显的学科倾向性。从文献引用情况来看,河南大学、石河子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4个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较高。该研究领域的主要领军人物有李二玲、肖卫东、贺亚亚、王艳荣等。"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休闲农业"、"路径"、"机理"、"特色农业"等关键词频次较高,代表了农业地理集聚研究方向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不少翔实而有价值的考察报告,对西南农村饮食习俗和农业经济地理,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农业地理留下珍贵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400年来台湾地区农业经历了由作物类型单一至生产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历程。来自大陆地区的汉族移民在台湾地区进行农业垦殖,使台湾地区由粮食短缺,逐渐形成了嘉南平原水稻、甘蔗、油料丰产,台中、台北地区早稻、麦类、经济作物大兴,台东地区种植稻、果蔬,澎湖列岛多旱地杂粮的地理格局。文章认为,造成变化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文政策调整,地理环境差异和移民的迁移垦殖塑造出地域差异明显的农业地理格局,人文政策为了改变农业结构,通过调整地域生产重点,也改变了农业地理格局。农业地域差异塑造了农业结构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对外贸易往来和社会发展。此外,台湾地区稻米、蔗糖、果蔬盛产,也对油料、棉麻、高粱等杂粮有需求,大陆地区可以持续不断地与台湾地区进行农业贸易往来以增进两岸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常以技术或资源禀赋来划分模式类型,未能体现城乡互动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以两个城市对周边农业发展的影响为核心内容,提出“双核心城市波辐射模型”。该模型以城乡互动、农业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划分服务型、园区型、城镇型和产业型4大类。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应用分析,效果良好,对策建议符合实际,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丽平  徐维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63-11664
在分析苏北农业地理、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苏北农业的发展定位,即:借鉴其他沿海地区成功的经验,走现代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我国的农业地理是在春秋、战国、秦朝几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变化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突出的特点是诸侯称雄,彼此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兼并战争给人民在经济上带来的后果有二:其一是,在诸侯国交战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生产力受到破坏;其二是,在诸侯交战的后方,各诸侯国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尽力发展农业生产,藉以增强国力。因此在列国战争的背后地,经济确有相当发展,只是由于诸侯割据状况,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由于秦始皇实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密西根州农业推广的特点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范定先密西根州(Michigan)位于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州内的农业地理和气候条件与我国东北较为相似。全州有耕地9000余万亩。常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密西根州农业在美国具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王俊 《农业考古》2019,(4):37-43
近四十年来,关于南阳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经历了发端、拓展、深化、系统集成四个时期,呈现出以下研究特点:农田水利成果丰硕,内容和视角相对多元,阵地相对集中;对象界定更加精准,在研究内容、深度、方法、视角以及现实关怀性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研究时段和内容分布不平衡,针对性较强的专题研究不足等局限性。今后研究当把握研究趋势,强化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与时俱进,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的秦巴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也随之展开.学界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着眼.(1)本文试以湖北省郧阳府(今十堰地区)为切入点,运用历史地理学相关方法,探讨明清时期鄂西北山区农田水利的时空分布状态及其文本记述背后的地方政治地理与农业地理格局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文华同志:承惠赠《农业考古》二册,内容丰富多采,十分感谢!我国素称以农立国,但对古代农业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贵刊能独树一帜致力于农业考古研究,有裨于农业史研究之完善深入者甚大,可喜可喜。我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工作者,因历史农业地理乃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今后我们必将有许多共同语言,有许久交道可打。贵刊己与《历史地理》建立了交流关系,希望此种关系能进一步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清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新的特点,并为自然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尤其是清代赋役制度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迅速超过西方农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变化。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新,亩产量大幅增加,农业经营结构和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成为封建末世的"农业革命"。而中原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农业地理条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满族人入主中原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农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原地区的粮食作物、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得到稳定种植和推广,并形成了特色农业种植区,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不仅以土地的所有权对赁耕者任意加租,而且可以 随时夺地别佃,使其无田可耕,危及生业。由于历来佃地农民没有长久的巩固的土地使用权 ,故民间人称:百姓生计操于富人之手。明清时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佃农队伍也在增 多,主佃矛盾不断发展,冲突越来越严重。在北方特殊的农业地理之基础上,这种矛盾和冲 突不断地影响和作用于该地区的农耕方式。一、佃农的耕种情况及其习惯清代北方佃农常有被田主撤佃夺耕的危险,往往不愿改良土地。在旗地上,“小民欲治良田 ,必积二三年之苦工,深耕易…  相似文献   

19.
一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扩大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种类。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地理情况和作物种植生产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并与旱作农业技术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如美国的免耕模式、留茬耕作模式、条带垄作模式、少耕模式,加拿大的粮草轮作模式等。二是免  相似文献   

20.
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研究了其协调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