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20年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随着我国乡镇融合一体化机制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时期特色农业生产、生态农业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朝着新的方向不断迈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紧紧将农业、农村、农民联系在一起,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我国乡村建设,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视域下秦皇岛抚宁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民生短板,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积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过程中,生态农业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研究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各地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出现许多问题,发展机制仍然不够完善。文章将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例,具体探究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析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采用分析法、观察法等方法研究我国目前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现状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一是要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农民是关键的执行者。二是要加强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三是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发挥生态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作用,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品牌推广活动等,提高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要重视资源管理,开发新能源,突出绿色节能无污染的能源理念。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生态文明乡村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对山东省蒙阴县的调研,文中分析了蒙阴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该县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作物品种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品牌维护不足等一系列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蒙阴县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一个都不能少,以生态农业为载体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生产产品,而是以此撬动农村发展,激活乡村、培育农民。本文在分析生态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并提出以生态农业为载体,推动乡村振兴,应从推进合作、推动教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为了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国家颁布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为《规划》)。《规划》的颁布从多角度规划了乡村振兴的思路方案,为实现乡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同时,这个战略规划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意义重大,也将成为今后发展农村的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我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根本特征,微生物肥料作为新型肥料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肥种,完全符合绿色生态农业生产要求,其功能特点与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吻合,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兵 《新农业》2022,(2):81-82
农业生态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基本条件,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聚焦区域特色,探索农业生态化发展系统,转变生态农业理念,推动生态农业经济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21,(10)
生态农业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地区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环境,来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在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经济发展下,农村文化产品的营销也是其中重要的经济模式。文章通过对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原则进行分析,提出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标志。振兴乡村是我国广大农村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法治乡村,它既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当前振兴乡村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彭国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8):227-236+248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农村发展思想在我国的实践,是在此基础上将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结合的适用于我国当下国情的战略思想。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全面科学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我国31省份乡村振兴的5个子系统及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分别测算,同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31省份乡村振兴各子系统的平均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有个别省市也存在小幅度的下降;另外,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昆山市千灯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优化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生态农业展现出蓬勃生机。本文重点阐述了千灯镇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是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实行,从提出战略到绘就蓝图,不到一年时间,行动迅速,令人惊叹。乡村振兴内涵丰富乡村振兴是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0,(1)
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而现代种植业的发展,也是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我国现代种植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加快我国现代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党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道路上,"互联网+"理念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探究"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中提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四川省乡村为研究对象,研究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和作用,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提升乡村文化在四川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全党的工作重点,其中明确指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实施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政策号召,运用多样化的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我国的乡村振兴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现阶段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从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人才培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四个方面对乡村振兴路径探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19年重庆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系统综合水平呈现明显上升态势,而三系统间耦合协调历程为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其中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十九大中所提出的国家重要战略内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想实现国家的根本进步和建设发展,关键还是推动广泛乡村及城乡结合地区更快更好地振兴与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科学内涵为基础,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本文就以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意义、现状情况为研究基础,重点探索如何在科学内涵下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提供更多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