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安康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下旬白河县首次发生玉米粗缩病,并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危害之重,为安康地区历史上所罕见,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全区有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6 667hm\+2,病株率高达20%~95%,减产 10%~30%,部分地块绝收.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俗称箭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粱、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7万公顷左右.轻发生年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年可减产玉米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我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以上.仅此一项,全市损失玉米约5千万千克.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玉米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大牲畜食后中毒死亡.近几年笔者通过观察、调查,初步摸清了玉米螟在我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主要啃食玉米的幼苗,通常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种植期危害较为严重,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收成。文章介绍了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防治对策与科学预防的措施,希望能减小虫害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喀什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防治措施不到位,虫口越冬基数大,导致喀什地区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严重发生,危害造成的损失率一般在20%~30%,发生重的年份造成的损失率达到50%~70%,玉米螟已成为影响全区玉米高产优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  相似文献   

6.
玉米弯刺黑蝽俗称玉米打屁虫,属半翅目蝽科害虫.是2003年以来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小凉山--马边彝族自治县玉米生产上新发现的害虫.近年来,呈现出发生面积愈来愈大、危害程度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已经上升为仅次于小地老虎(土蚕)的玉米生长前期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此,笔者对该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小地老虎是黔西北高寒山区六盘水市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地下害虫,各地常年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玉米生产。调查发现在种植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下小地老虎危害程度有所不同,而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品种之间小地老虎危害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药剂防治试验发现,1%阿维菌素水分散颗粒剂喷雾结合50%辛硫磷乳油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90.33%,而当地长用的50%辛硫磷乳油毒饵诱杀效果最差,平均防治效果只有57.86%。  相似文献   

8.
小地老虎是我省东部地区重要农业害虫之一,在临洮川水地区历年发生,为害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常咬断作物茎杆,造成缺苗断垄。据今年我们初步调查,旭东三队冬麦套玉米地被害株率高达39.5%,缺苗株率3.9%,旭东五队冬麦套玉米地被害株率达19.3%,南街六队冬麦套玉米地被害株率达18.7%。本地区小地老虎成虫预测、产卵寄主、幼虫为害作物和受害程度以及田间药剂防治工作以前,缺乏研究。为了保证作物全苗、高产,我们和旭东三队病虫测报点的同志协作,于4月中至5月底对小地老虎进行了测报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都有病虫害发生,世界上玉米主要病虫害大约有100余种。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瘤黑粉病;主要虫害是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玉米螟、玉米蚜虫、蝗虫。这几种玉米病虫害经常发生,危害严重,因此搞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品质,是保持黑龙江省玉米发展势头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党筱兰  赵同贵 《农技服务》2012,29(5):611+613
为弄清黔西南州玉米常见害虫及危害程度,采用踏查和定点调查(对角线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玉米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玉米的害虫种有15种,其中,小地老虎、玉米螟和粘虫的危害程度大。  相似文献   

11.
<正>地老虎(地蚕、土蚕、切根虫)是烤烟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也是世界性大害虫。其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危害重。笔者在攀西地区烤烟区、川南考烟区、川北烤烟区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种: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三叉地老虎、暗褐地老虎等。其中小地老虎发生数量最大,危害最重。本文仅对小地老虎在烤烟区发生危害和防治予以报道。一、小地老虎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小地老虎任何虫态都不滞育,在气温低于8℃时生长缓慢,发育延迟,幼虫、蛹或成虫都可以进入越冬。但在低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梁、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67万hm^2左右。轻发生率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率可减产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沈阳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0/0以上。仅此一项,沈阳市损失玉米5千万kg。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发生与危害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严重发生 ,平均有虫株率 94% ,平均虫口密度 1 .5 6头 /株 ,平均单穗损失 2 8.5粒 ,重 5 .0 8g。同时引起玉米穗部霉变 ,影响食用品质。棉铃虫成为棉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龙江县玉米顶腐病于2005年首次发生,而且部分乡镇玉米田发生顶腐病非常严重,主要得病品种是龙单26,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减产减收。之后几年虽然危害较轻,但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发生,危害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造成全县玉米顶腐病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2010年,全县玉米顶腐病再次大发生,主要以龙单24品种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还涉及10多个玉米品种发病,发病地块平均发病株率为20%~23.5%,严重地块发病株率高达9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发生玉米顶腐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春季持续低温,玉米播种后出苗延迟,苗小,苗弱,不整齐,而抗病性差,加之后期突然高温天气,导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这个玉米产区发生较为严重和普遍,农民朋友应该密切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干枯死的突发性病害,又名玉米茎腐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危害玉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20%~30%,更重的在6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一、症状玉米青枯病田间病害在玉米乳熟期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乳熟期后开始表现症状,乳熟期至蜡熟期达到发病高峰。病原菌主要侵害玉米根系及茎基1~3节,症状有急性型和普通型两类,急性型发病快,在1~2d内全株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玉米病虫危害也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增产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病毒病、丝黑穗病、玉米螟、地老虎等。  相似文献   

18.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分布范围极广,为世界性害虫,食性很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相似文献   

19.
武威市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红蜘蛛是武威市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及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致使玉米红蜘蛛的为害日趋加重.1999年全市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2.04万hm2,占玉米面积的73.7%,平均虫株率为64.1%,其中严重发生面积1.22万hm2,占玉米面积的43.8%,平均虫株率86.2%,造成玉米植株提前15~20 d早枯,千粒重下降20 g左右,产量损失1 150万kg,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变革,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据2000年调查,全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达2.3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1%,一般田间病株率为8.4%,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达20%~3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现已成为我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