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虽然中华鳖价格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下降,但“生态养殖鳖”的价格仍是“温室养殖鳖”价格的2~3倍。这说明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鳖有所偏爱。只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中华鳖市场前景看好。为了探索中华鳖网围仿生态养殖技术和经验,于2007年开始了“中华鳖小网围生态  相似文献   

3.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是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华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中华鳖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养殖利润减少[2].但是只要提高养殖技术,降低成本,中华鳖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品种.稚鳖苗种成本占养殖成本中很大的比例,稚鳖一般指当年孵化的,体重在50g以下的小鳖.在中华鳖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稚鳖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般在20%以上,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适合于北方地区提高稚鳖成活率的经验,希望能对中华鳖的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是传统的滋补食品,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由于有些养殖户受利益驱动,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对饲料、药物、养殖环境等因素缺乏认识,使鳖品质下降,病害多体质差。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华鳖养殖行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根据聊城市东昌府区多年来中华鳖养殖经验,总结出无公害中华鳖高效养殖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明 《内陆水产》2008,33(1):40-41
近年我市的中华鳖养殖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市的养殖数量已超过1500万只,产量6000多t,产值达到3亿多元。中华鳖养殖已成为我市渔业的特色支柱产业。虽然温室养鳖因产品品质较低、用药较为频繁,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诟病,但温室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市场销路广,故而还是有其很强的生命力。温室养鳖现已占到我市中华鳖养殖总量的80%以上,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在多年养殖中华鳖的基础上,于2007年从广西陆续引进山瑞鳖商品鳖和稚鳖进行养殖与后续的繁育试验,其中2010-2011年进行了山瑞鳖与中华鳖"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个月的温室养殖与3个月的外塘养殖,山瑞鳖与中华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物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饵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沅江市有中华鳖养殖面积200公顷,过去一般采用一次放足,一养到底的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在第一年问题还不大,但第二年后往往因生态环境的变化,易产生鳖生长速度缓慢,规格大小差异拉大,引发诸多疾病等问题,导致鳖成活率、品质和价值低。为探索养殖新模式,保持鳖产品安全卫生性和天然野生性,近几年来在笔者主持下,许多养鳖户推广了“种萍投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取得良好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人工繁殖的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人工养殖的发展 ,但还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于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华鳖亲鳖产卵和鳖卵孵化试验 ,试图建立中华鳖工厂化养殖中人工繁育稚鳖的规范化操作技术 ,为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鳖培育亲鳖池为泥底水泥墙池 ( 2 0m× 1 0m× 2m) ,产卵场设置在亲鳖池一端的空地上 ,占地面积 5m2 ,上盖顶棚 ,场内铺上 30cm厚的细沙子 ,四周设置防逃墙 ;亲鳖池与产卵场连接处用坡度为 30°的水泥面。野生鳖 1 70只 ,平均个体重 0 6kg ,雌雄比…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的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至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饲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贤 《内陆水产》2006,31(5):18-19
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元鱼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市场需求量很大,由于野生资源量的减少,人工养殖得到大规模发展,但高密度恒温养殖的温室鳖并不受市场喜欢。人们食用水产品不仅讲究其营养性、适口性.而且已愈来愈关注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性.纯天然的、无公害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将无公害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甲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晔 《内陆水产》2007,32(4):41-42
中华鳖俗称甲鱼,我县从1980年开始实施池塘养殖,20年来形成了较为定型的养殖技术,但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效益欠佳。为了尽快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探索无公害高产高效养殖新模式,2003年3月,我县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实施“无公害甲鱼高产养殖技术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4.
杨显祥  曹侦 《齐鲁渔业》2013,(10):32-33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又称甲鱼、团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随着中华鳖人工养殖的迅猛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各地都发展形成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养殖模式。江浙及以南地区主要采用阶段性加温养殖模式,即将稚鳖在温室中养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2,(1):43-43
2011年,广东以中华鳖为主要品种的鳖类市场迎来了一个极为罕见的牛市行情,鳖业从业者获利颇丰。商品鳖类价格全年一路走高,到年底,普通规格中华鳖市场价格上涨到30元/500克以上,而普通规格中华鳖养殖生产成本只有15元/500克。该行情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是生产萎缩,由于长时间全行业亏损导致种鳖苗繁育、投苗量和商品鳖养殖规模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中华鳖长成500克左右的个体,一般需4-6年,进行鳖的增温养殖则可大大缩短其生长期。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场根据新疆冬季的气候特点,参照内地人工养殖中华鳖的经验,率先进行了高寒地区中华鳖的人工养殖试验,1994年由内地引入部分稚鳖、成鳖进行小规模试验养殖,初见成效,1995年、1996年又由内地购进890只成鳖进行扩大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报告如下:1塑料温棚养鳖池的建造考虑到本地冬季最低气温达到-38℃左右,夏季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的气候特点,在进行鳖池的建造时为了充分利…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仿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仿自然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尽量营造接近自然生态的养殖环境,提供天然饵料,减少生长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质量的商品鳖,通过优质优价,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做好中华鳖仿自然生态养殖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我国北方,中华鳖养殖经历了6~8月份的快速生长期之后,即进入逐步降温的秋季、寒冷的冬季和温度回升的春季,在这一环境变化很大的漫长养殖阶段,中华鳖生理过程大幅度调整,因此是养殖管理最重要的阶段。为避免中华鳖的越冬病害和死亡,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对鳖的越冬管理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就这一阶段养殖环境、鳖的生理特点和管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养殖户参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9,(6):15-17
中华鳖(南方区)中华鳖分类上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肉可食用,味鲜美,富营养,有滋补健身之功能,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规范中华鳖养殖中的环境条件、配套设施以及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饲养管理操作,有助于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鳖,又名甲鱼、水鱼、团鱼,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自上世纪80年代末,汕头市便开始了鳖的养殖。由于刚开始是引进泰国鳖进行养殖,该鳖种生长快,喜高温,但肉质差,且早熟,它最适合在温室内控温直接养成成鳖上市,不适合在温差较大的野外多年养殖,导致养殖效益不佳甚至亏损,影响了鳖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发展汕头市中华鳖养殖产业,我们认为必须在中华鳖新品种保种技术、良种培育技术、新品种良种良法技术、杂交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