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资源泛指已用于或可用于育种的各种野生林木和人工创造品种及其近缘植物。它包括分类学中的种、变种、变型及人工创造的品种和品系。育种的原始材料是指育种工作中实际利用和即将利用的遗传资源的一小部分。林木遗传资源是开展林木遗传研究和发展林木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程鹏 《安徽林业》2008,(1):12-14
受日本林木育种协会和日本林木育种中心邀请,2007年11月我对日本林木育种协会、京都大阪森林管理事务所、京都府立北桑田高等学校、关西育种场、日本林木育种中心等7个单位进行了访问与学术交流,考察了日本的林木育种、森林组合模式、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所见所闻,很受启迪。一、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1.从历程看,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始于1957年,当时为满足战后重建对森林资源的激增需求,以及满足社会对提高林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借鉴欧洲林业发达国家育种工作的先进经验,组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林木育种工作体系。从那时起,林木育种事业就一直作为日本的一项长期国策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英国林业、林地利用、木材生产的过去和将来,林木育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中英两国在林木育种上差异。英国林木改良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同时综合林业生物技术育种,极力提倡由群体选择到个体选择的多层利用,最后就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木是多年生植物,其遗传品质的改良不可能在一个世代之内就能达到育种目标,必须通过不断地选择改良,以不断提高林木的遗传品质。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经过十几年的选优、建园、子代测定,获得了大量关于林木数量遗传方面的信息。然而,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林木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也就不得不碰到交配设计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业育种中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项新技术在林木育种中得到了应用。该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分子标记技术、组织培养技术、航天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分子标记技术侧重于林木基因表达性状的早期鉴定,组织培养技术侧重于远缘杂交育种以及林木的快速繁育,航天育种侧重于林木基因突变育种方向,转基因技术侧重于林木的抗虫育种。在林木育种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育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欧洲林木育种工作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那时起林木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选优和营建种子园、无性系选育和推广就受到了高度重视。文章综述了欧洲林木育种的历史、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出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林木育种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550年前的京都北山地区,林业工作者就已经在特定的无性繁殖地带上,用不断选择、淘汰的手段,进行林木育种工作,并卓有成效地培育出了宫崎柳杉、山武柳杉、富山柳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1979年9月7日至14日中国林学会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交流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科研成果,成立中国林学会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6人,列席代表18人。主要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区)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专家、教师和科技人员。参加山东省林木遗传育种学术会的50名代表也列席了会议。应筹备委员会的邀请,山东海洋学院方宗熙教授,到会作了细胞遗传学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鲍文奎同志及应存山同志、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继耕教授、副研究员李向辉同志,也在会上作了有关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报告。代表们对大会所安排的报告都很重视,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性强的高世代林木育种进程不断加快;以常规育种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迅速崛起的基因工程,进行无性系育种和元性系林业;在育种方法和方式上,注重时空优化效应;在良种繁育上,加速种子园的换代提级。本文仅涉及当前国外林木育种几项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林业现状与发展规划,提出未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刍议。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我作为日本国际事业协力团的研修员,先后在国立筑波林业试验场和关东林木育种场白石进,古越隆信等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林木育种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现将学习期间,我所了解到的日本林木育种的概况整理成文,望能对我国的林木育种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国内林木育种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育种的特点,并对福建省林木育种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木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的进步,林木育种已经逐渐实现了高科技化。由于林木资源属于比较重要的生物资源,所以对其培育的方式也逐渐的实现了创新。该文对现代林木育种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从优质高产的林木育种需求出发,分析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这是新世纪的环境下对于技术革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选育林木良种和进行繁育良种的工作称为林木育种。林木育种的途径是“选”、“引”、“育”,也就是良种选择,引种,及通过杂交、倍数性育种和幅射育种等方法来培育新品种。 林木分布广,野生性强,大多数是异花授粉,容易进行无性繁殖,自然变异大;而且林木高大,生长周期长,许多性状表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于这些特点在林木育种中必须充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来,南朝鲜在林木育种工作中,一方面强调引种、杂交的实用性,如世界著名的刚松引种、刚松×火炬松杂种、意大利杨树品系的引种等均已广泛运用于生产中;另一方面,从1960年起开展选优建园工作,对全国10个主要造林树种进行科学规划,并强调群体与个体选择的实用性.因此在引种、杂交与选择联合运用的实用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林木育种体系.一、林木育种研究所南朝鲜在战后即开始林木育种工作.1956年,在中央林业试验场下设立了育种科与水原林木育种支场.在此基础上,于1963年成立了中央林木育种研究所,隶属  相似文献   

18.
辐射育种是植物有效育种方法之一。我国已用此法培育出许多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近年来,国内外对这项工作逐渐引起重视,但是,在林木育种工作中还是个新课题。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所于1973年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把落叶松的致命缺点——扭曲,从遗传上进行以改良为目的的“落叶松材质育种事业”所进行的轻度扭曲个体的选择,自1980年至1684年5年间在北海道林木育种场,东北林木育种场和关东林木育种场实施这项工作,选拨出239个材质优良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在林业生产上,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对选用良种,实现林木栽培良种化的工作,已正式提上日程。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面积大,经营分散等特点,所以从选用良种入手,以缩短林木栽培周期,就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收到显著的成效。解放以后,尤其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得到飞跃的发展,在杨树、桉树、杉木、泡桐、池柏、油茶、核桃等速生树种和经济林木上,选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建立了大面积的良种基地,树木育种工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在学习与总结上述成就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的经验,这里我们就什么叫良种、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