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在山西开展轮回选择创制优异小麦新品系提供有益参考,2010—2014年用引进的矮败小麦和当地主推品种连续回交3次,研究分析其后代群体可育株和轮回父本的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可育株的株高低于轮回父本,而硬度、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容重均高于轮回父本;矮败小麦与正常父本杂交,其矮秆性对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都有一定的影响。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构建了高产、优质、抗旱3个矮败基础群体,选育出了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所突破的小麦新品系,可为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矮败耐盐小麦轮选基础群体C0中利用盐胁迫下的半同胞家系法进行筛选,得到44个矮败耐盐不育株系,并对其进行耐盐性一般配合力的测定以及聚类分析,从而进一步筛选出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的株系37株.以这些株系材料为基础进行优化,完成了矮败轮回选择群体C1的构建,为后续世代的轮回选择以及耐盐小麦的中间材料和新品系的筛选奠定了优良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建立高产、优质、抗病和早熟等4个轮回选择群体,并进行小麦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李强  王龙  浦汉春  任立凯  孙中伟  李筠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89-14690,14716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建立耐盐碱、优质高产、丰产早熟和抗病等4个轮回选择群体,并进行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轮回选择培育抗(耐)旱小麦品种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轮回选择法培育抗旱、耐旱、耐瘠春小麦新品种陇核 2号、陇春 16和新品系 7931、7932、2 84 1的实践证明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在小麦抗逆性育种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尤其在旱地育种方面成效显著 ,应大力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播种时用美洲星拌种,能够明显提高小麦出苗率,加快小麦出苗速度,增强小麦抗旱耐渍、抗病抗冻能力,是小麦生产一项不可多得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是一种高效的小麦群体改良方法。通过对矮败小麦的引进、研究与利用,结合宁夏小麦育种的特点,先后创建了高产、优质、早熟、抗旱等4个轮回群体,从中选育了一批优秀的后代材料和亲本创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渍害是江淮稻茬小麦普遍发生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进行稻茬小麦耐渍品种的筛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渍害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生化方面造成的影响,为耐渍品种的筛选奠定了基础。同时,总结了耐渍小麦品种鉴定方法及特点,分析了生产上耐渍小麦品种的应用,以期为耐渍小麦品种选育与小麦生产上降低渍害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利用矮败小麦创造特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小麦育种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一中国特有的小麦育种工具今后将对我国的小麦育种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在对该项技引进、消化后,根据新疆实际生产需要,建立了四个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改良群体,并从中筛选、创制出一批特异种质和新品系,丰富新疆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m s2和矮秆基因Rht10的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性状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是小麦遗传改良极为有效的工具,利用它特别适用于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简化并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异种质及优良品系。通过高产超高产基础群体组建及群体改良,成功选育出品2、品4、品7、品10、品13及品14等优良超高产品系,其中,品2平均产量达到8307.0 kg/hm2,比对照增产21%,品7平均产量达到8 244.0 kg/hm2,比对照增产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