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对是空秆率、千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行粒数、千粒重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宁夏主栽玉米品种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探讨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玉米品种都具有800-1000kg/667m^2的生产能力与水平,正大12号、沈单16号、掖单19号及登海3号若辅以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则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主栽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应在4400~4760株/667m^2之间。千粒重和穗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穗粒数则与产量的关系不太紧密。因此,千粒重和穗粒重的高低是宁夏高产玉米引进、种植评价、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4.
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与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吉林省中部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氮、磷、钾施用量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26.7~33.3kg/667m2、P20513.3~20kg/667m2、K2013.3~20kg/667m2,产量均达到900kg/667m2以上的高产水平,单位面积(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达4602穗、540粒和410g以上。其中施N26.7kg/667m2,P20513.3kg/667m2,K2013.3kg/667m2处理的产量、单位面积(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3.5kg/667m2、4749.5穗、571.7粒和437.2g。施氮处理对单位面积(667m2)穗数的影响最大,施磷处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甘肃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20319.75kg/km2,穗粒数625粒、千粒重392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9494.00kg/km2,穗粒数601粒、千粒重343.6g;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6173.00kg/km2,穗粒数568粒、千粒重359.1g。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6.
秦优12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金  彭守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00-102,114
2009年秋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进行秦优12油菜稻茬免耕直播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0月1日、密度3万株/667m2、施纯氮18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理论产量230.5kg/667m2,实收产量193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390万/667m2、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g;播期10月30日、纯氮6kg/667m2,密度1万株/667m2产量最低,理论产量47kg/667m2,实收产量40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为92.9万/667m2、每角粒数17粒、千粒重3.5g,主要是开花前生长量小、后期单株角果数少所致。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78-82
在试验条件下,在2 500~8 500株·(667 m2)-1种植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郑单958在5 263株·(667 m2)-1种植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521.8 kg·(667 m2)-1,登海618在6 108株·(667 m2)-1达到最高产量777.73 kg·(667 m2)-1。除了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辽东地区先玉335玉米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桓仁县安排5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玉米的生育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递减;而秃尖长度在递增;总穗数、株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中等肥力以上的条件下,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 500株/667m2,产量为967.43 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泛玉5号不同密度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在2500~5000株/667m2条件下,处理4(4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539.5kg/667m2,其次处理3(3500株/667m2),产量为524.5kg/667m2,处理1(2500株/667m2)的产量最低,为430.6kg/667m2,经方差分析,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3、4与处理1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2、3、4、5、6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株高和穗位高悬殊不大,加大种植密度,株高和穗位高略有升高;对穗部基本性状影响明显,加大种植密度,穗长变短,秃尖变长,千粒重降低,对穗粗、轴粗和出籽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开县厚坝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重庆市开县厚坝镇通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宄了在紫泥田田中配施不同的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采表明,氮磷钾三要素对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长、结实率影响不大。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水稻最大产量配方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4.5kg/667m^2。可使水稻产量达到629.57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0kg/667m^2,可使产量达到600.12kg/667m^2;适用配方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2.5kg/667m^2、4.5kg/667m^2、7.5kg/667m^2。可使产量达到586.13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以淮稻5号和镇稻9424为供试品种,667 m2 基本苗分别设计6万,9万,12万,15万和18万5个处理,研究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6月20日播种的淮稻5号667 m2 基本苗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15万~18万最佳;6月10日播种的镇稻9424 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在15万左右最佳。直播稻密度对淮稻5号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小;对镇稻9424的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淮稻5号和镇稻9424的株高递增,穗及穗下节间长占株高的比例递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我们在豫东南地区以泛玉5号、泛玉6号进行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经专家实地考察,专家组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测产,由公式[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0.85]计算测产结果:泛玉5号,有效穗数4812.27穗/667m2,,穗粒数556.88粒,千粒重360g,产量820.04kg/667m2;泛玉6号,有效穗数5835.90穗/667m2,穗粒数503.96粒,千粒重340 g,产量849.96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乌蒙镇高海拔区域种植的优势玉米新品种,在乌蒙镇以当地主栽品种路单12号为对照,引进路单20号、路单22号、北玉1521、罗单566、金秋玉755、兴玉3号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北玉1521的生育期最短,为170 d,产量最高,达885.3 kg/667m2,株高为267 cm,穗长为21 cm,行粒数为39粒,综合表现最佳,可作为乌蒙镇玉米种植的优势品种推广。路单20号、兴玉3号,产量分别为851.1 kg/667m2和809.5 kg/667m2,表现出穗位适中,穗长较长,穗粒数和行粒数较多等优点,也可作为乌蒙镇玉米种植的候选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水、有机肥和密度对砂田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于2009年在宁夏中卫香山地区进行。应用311一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水、有机肥和密度对砂田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有机肥〉水〉密度;两因素交互对产量的影响为:水+密度〉水+有机肥〉有机肥+密度。经模拟寻倪水、有机肥、密度组合为补水量6m^3/667m^2,施有机肥114kg/667m^2,密度4000株/667m^2,获得产量1582.12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旭 《农业与技术》2015,(1):55-56,58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开县地区直播油菜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大,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都产生影响,密度为2.2万株/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207.5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典型的硅积累作物,为掌握不同硅肥用量对淡涂泥田上种植"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12号"在淡涂泥田上种植,增施硅肥能有效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当硅肥施用量为6kg/667m2时,"甬优12号"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