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红山文化出土玉蚕反映出辽西地区至少在距今5500-5000年便已经开始认识和利用桑蚕和柞蚕资源了。这不仅使得辽西所在的燕辽地区成为除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之外的又一史前蚕资源利用中心,也将中国最早开始利用柞蚕的时间和地区从汉代的山东半岛,追溯到红山时期的辽西地区。同时,玉柞蚕在数量上的优势,暗示着野蚕资源仍是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蚕丝的主要来源。红山文化“以玉为蚕”和“以蚕化龙”的认识和表现手法与商周时期不谋而合,是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直根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3.
柞蚕之利为人所知是在宋元时期,但其兴盛是在明末清初。柞蚕业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受各种因素影响,但影响柞蚕业兴衰的根本因素有二:一是技术;二是对蚕丝及蚕丝制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要素与柞蚕产量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一个产量回归模式,并进行影响产量气象要素主次的分析,还根据这些主要气象要素预测春柞蚕,秋柞蚕的年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磷酸水解法制备的柞蚕丝素粉的抗紫外线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寻找出化妆品组分与柞蚕丝素粉相容性较好的条件。研究表明,水解时间短、添加浓度大的柞蚕丝素粉抗紫外效果好。水解3~4 h的柞蚕丝素粉表现出与化妆品组分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柞蚕蛹在18℃恒温发育阶段,蛹体内α—生育酚和胆固醇含量有明显变化。感温前10天蛹体α—生育酚含量提高2~5倍,10天后明显下降。而胆固醇含量随着感温天数显著下降,成蛾时几乎不含胆固醇。因此,蛹体内α—生育酚和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茧蛹感温发育阶段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化妆品添加柞蚕丝素粉后的抑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田霞  苏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70-1671
将柞蚕丝素粉添加到化妆品成品中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柞蚕丝素粉具有很好的抑菌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高寒地区2年中的6月~9月上旬各旬降雨量及6~8月月降雨量与相对应年限的柞蚕产茧量进行各种相关分析,得出了6月中旬、下旬及6月份的降雨量与柞蚕产茧量呈正相关,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系统选育的方法,对柞蚕遗传性较强的茧层率性状进行连续有目的地认真选择,培育出柞蚕多丝量品种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这2个品种健康好养,抗病性、抗逆性好,千克卵收茧量平均达380 kg以上,千粒质量10 kg以上,茧层率连年达16%以上,分别比河南省柞蚕现行品种三三高出9.5%,18%,46%,目前在生产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