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马尾松林下套种福建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可以在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马尾松进行抚育间伐,保留适当的密度;马尾松间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福建柏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福建柏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3.9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窝部林下套种福建柏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4.2m,福建柏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大小依次是窝部﹥中部﹥上部。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闽粤栲套种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新途径,改善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结构,2005年开展在间伐措施后的马尾松林下套种闽粤栲试验,营造以马尾松闽粤栲为主的异龄复层林,2016年在福建省沙县开展马尾松林下套种闽粤栲林分的生长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异龄复层林中,各处理水平的马尾松、闽粤栲年生长量和根系生长状况均优于对照,马尾松保留密度以450~600株/hm~2为宜,闽粤栲套种密度为1 200株/hm~2。形成以异龄复层林分结构,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林木生长,有利于提高林分保水固土能力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的关键技术及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县开展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套种试验,采用上层杉木保留株数600株·hm~(-2)、900株·hm~(-2)和1 200株·hm~(-2)等3种主处理、4个不同层次经营措施为副处理开展裂区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林分立木材积等主要因子增长量存在差异;杉木保留密度越大,草珊瑚平均株高越高,草珊瑚成活率也越高,但过高会造成草珊瑚生长比较孱弱,萌蘖能力降低;草珊瑚现存丛数、平均基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以杉木上层林保留密度900株/hm~2最高,600株/hm~2次之,1 200株/hm~2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经营密度600~900株/hm~2,采用等高线整地、施基肥、追肥等较集约的经营措施,不仅有利于杉木生长,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草珊瑚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以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松杉混交以及纯林为对象,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同一造林密度2个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以混交林为优;造林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时,马尾松混交林的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2.85%~13.96%,杉木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8.77%~12.43%;马尾松纯林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的降低缓慢增大,其余造林模式均在1 665株/hm2时达到最大峰值;1 665株/hm2密度下,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比纯林提高13.69%,杉木则提高12.43%。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和松杉混交达到林木蓄积量最大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2 500、2 000株/hm2,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7.08、146.70、192.03 m3/hm2。  相似文献   

5.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密度黄菠萝生长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栽植密度为789株/hm2和1 955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3种生长量指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同时,栽植密度为789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材积生长也明显优于1 955株/hm~2的林分。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林木生长最差。在人工造林中宜采用789株/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优势木高、胸径、保留率和枝下高等生长指标进行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米老排林分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保留率、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显著减小,而枝下高、林分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造林密度对林分高生长的影响比较小。造林后第6年,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11.4 m),优势木高以密度1 111株·hm~(-2)林分的最大(13.3m),树高连年生长量以密度625株·hm~(-2)林分的最大(1.5 m·a~(-1));密度625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14.3 cm、2.5 cm·a~(-1)、0.097 3 m~3和0.038 2 m~3·a~(-1),比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分别增加27.7%、81.0%、49.0%和82.4%;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枝下高、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6.0 m、149.4 m~3·hm~(-2)和44.8 m~3·hm~(-2)·a~(-1),分别是密度625株·hm~(-2)林分的2.61、2.52、1.95倍。[结论]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米老排初期生长的影响,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造林密度对毛红椿等阔叶用材树种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p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6种优良阔叶用材树1 666、2 500、3 333株/hm~23种造林密度试验,对4年生林分的观测结果显示:造林密度为1 666株/hm~2桤木林分胸径显著高于造林密度为3 333株/hm~2和2 500株/hm~2的桤木林分;造林密度对其它各树种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光皮桦和桤木的生长较快,乳源木莲生长最慢.研究认为,以培育中、大径材为目的的用材林,光皮桦、桤木初植密度宜定在1 666株/hm~2;毛红椿、杂交马褂木、南酸枣初植密度以1 666株/hm~2和2 500株/hm~2为宜,乳源木莲则以2 500株/hm~2和3 333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林业实用技术》2021,(2):77-79
设计了2个试验因素:3种造林密度和2种修枝措施,研究其对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对修枝措施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修枝对高密度(1 667株/hm~2)杂交相思幼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中密度(1 600株/hm~2)的无显著影响;而对低密度(1 111株/hm~2)的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造林密度和修枝措施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2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高密度+修枝为最佳处理组合,即为杂交相思人工幼林最佳的初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造林密度分别为1892株/hm~2、2505株/hm2和3462株/hm~2的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火力楠纯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等均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通气度减少,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火力楠造林以造林密度为1892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和盛生态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不同造林密度(1 407,1 675,2 68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对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为1 407株/hm~2时,土壤容重最小(0.97),总孔隙度(62.6%)及含水量(14.75%)最大。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较慢,无显著改变,但表层土壤全N(110.06g/kg)、有效P(0.57g/kg)、有效K(29.11g/kg)含量均在造林密度为1 407株/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闽南沿海山地进行不同密度的厚荚相思造林试验,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株/hm~2、2 505株/hm~2和3 330株/hm~2。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降低,密度为1 665株/hm~2的林分其单株生长量最大,而总蓄积量以密度为2 505株/hm~2的林分最大,达到99.22 m~3/hm~2。不同密度林分土壤的肥力状况表现出随密度增大而变差的趋势。研究认为厚荚相思造林适宜的密度为1 665株/hm~2~2 505株/hm~2。  相似文献   

13.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林土壤肥力及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高砂镇林场,以25年生马尾松纯林择伐后(保留密度分别为300、450、600、750、900、1050株·hm~(-2))套种闽粤栲(密度1200株·hm~(-2))形成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对改造后10 a的混交林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上层马尾松林保留密度为600~750株·hm-2、林下套种闽粤栲密度为12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林各林木生长良好,与栽植前和马尾松纯林相比:0~20 cm土层土壤密度分别下降8.29%和6.22%以上,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增幅均大于23.60%、10.32%和15.76%、6.78%。与栽植前相比:0~2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增幅为13.61%、15.50%、28.33%,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9.32%、27.35%、27.67%、23.30%、11.01%、13.95%、14.16%;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林分总持水量提高了19.05%,初渗速度、稳渗速度提高了9.92%、31.56%,地表径流系数下降14.58%。本研究结果可为重点区位生态林中的针叶林定向改造及生态系统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灰木莲人工林生长量、林下植物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在漳州平和县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3088株/hm~2、1600株/hm~2和1112株/hm~2的灰木莲试验研究。对造林5年后林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灰木莲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而单位面积蓄积量以1600株/hm~2的林分最高;3种造林密度的林分中,1600株/hm~2的林分其林下植物种类最多,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土壤疏松透气。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政和国有林场选择26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了三种不同杉木保留密度(405株/hm~2、495株/hm~2和585株/hm~2)处理的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和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木生长效应试验。试验12年后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密度为405株/hm~2的处理是最佳的杉木大径材套种模式,林木总蓄积量(281.1m~3/hm~2)、杉木平均胸径(25.07cm)、树高(20.59m)、单株材积(0.50476m~3)均为3种处理中最高的,而杉木蓄积量为204.3m~3/hm~2则是最低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林下套种的红锥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2.60cm、13.75m、0.08944m~3、67.1m~3/hm~2,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0.74cm、10.00m、0.04981m~3、9.7m~3/hm~2,除了平均树高外,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红锥在杉木林下生长情况比乐东拟单性木兰好,是较好的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阔叶树种。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经营模式应该选择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实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珍贵用材树种大花序桉的引种造林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花序桉实生苗造林易感染立枯病,成活率较低,生长迅速,林木分化大。提出大花序桉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选择耐寒优良种源适时播种,使用9 cm×12 cm以上较大规格的营养袋育苗,适度控制苗床水培育壮苗;初植密植222 0株/hm~2,造林后及时补植;加强抚育管理,控制林分合理保存密度主伐时在500~600株/hm~2,生长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桉树择伐后套种阔叶树的可行性和适生性,摸索适宜的桉树套种混交模式,对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择伐后分别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所形成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桉树择伐后,采用3桉∶3阔的行带状方式套种米老排、卷荚相思、灰木莲的不同混交林中,3个阔叶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且生长良好,均可达到速丰林的年均生长量标准;桉树—米老排、桉树—卷荚相思、桉树—灰木莲混交均可以有效促进桉树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套种后混交林中的桉树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纯林提高3.35%~11.24%、4.05%~12.32%和11.85%~40.59%。3)米老排、卷荚相思和灰木莲与桉树的套种方式可作为桉树纯林择伐后套种混交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造林密度桉树经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不同密度种植造林的桉树在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差悬殊,通过对不同造林密度的3年生桉树比较分析,造林密度在1350株/公顷的林分生长良好,抗逆性强,经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添山 《林业勘察设计》2019,39(1):32-34,38
为提高尾巨桉林分的经营效果,开展制造胶合板材用尾巨桉培育,研究以8 a为主伐年龄的3种造林初植密度即1 950株·hm~(-2)、1 650株·hm~(-2)和1 335株·hm~(-2)的生长与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尾巨桉3种不同初植密度造林成活率均达96. 4%以上,林分主伐时保存率平均80. 2%,主伐时立木株数能达到1 545株·hm~(-2)左右为宜;尾巨桉胶合板材造林8周年主伐时,以初植密度1 950株·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产材量、产值及净利润均为最大。说明以生产胶合板材为目标的尾巨桉造林初植密度1 950株·hm~(-2)较合理,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